一种压线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67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线式温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器,尤其是指一种压线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曾公开了一种三相双控温控器(200420113968.7,本申请人设计),它包括底座、盖壳,控温端探头、控温端毛细管、控温感温膜盒组件构成控温感温组件,调节旋钮、调节螺杆、中心螺钉、钢球、旋转定位片、卡环构成控温调节组件,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在一个底座和盖壳内设置了控温机构和限温机构,动触头组件下套有微压缩弹簧,其控温端上置控温端二次推杆、限温端上置限温端二次推杆,在底座上放置绝缘板和固定板,固定板的控温端放置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之间挂有拉簧,在盖壳限温端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柱与二次保护感温膜盒组件接合,二次保护感温膜盒组件下设置顶珠,顶珠与限温端瞬动组件接触。

本申请人曾设计了一种“三相双控温控器”(中国,公告号CN2768186Y,公告日2006年3月29日),它包括底座、盖壳,控温端探头、控温端毛细管、控温感温膜盒组件构成控温感温组件,调节旋钮、调节螺杆、中心螺钉、钢球、旋转定位片、卡环构成控温调节组件,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在一个底座和盖壳内设置了控温机构和限温机构,动触头组件下套有微压缩弹簧,其控温端上置控温端二次推杆、限温端上置限温端二次推杆,在底座上放置绝缘板和固定板,固定板的控温端放置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之间挂有拉簧,在盖壳限温端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柱与二次保护感温膜盒组件接合,二次保护感温膜盒组件下设置顶珠,顶珠与限温端瞬动组件接触。

中国专利曾公开了一种三相双控温控器(201120191426.1,本申请人设计),它包括底座、上盖、控温感温组件、限温感温组件、三组动触头组件、三条微压缩弹簧、三组静触头组件、一次推杆、二次推杆、绝缘板、固定板、下弹簧板、上弹簧板、拉簧II、调节螺杆、旋转定位片、阻尼弹簧板、安装支架、调节螺母,固定板的限温端上固定支架I和支架II,支架I上放置跷板,跷板一端顶住跷片,跷片另一端顶在支架II上,铜调节螺钉一端卡在跷板的开口内,铜调节螺钉的螺纹端套入限位板,限位板通过拉簧I挂在上盖下面,限位板下面一处与跷板接触,限位板上面一处与限温感温组件接触,限温感温组件与调节螺钉接合,调节螺钉与上盖配合,复位弹簧板通过压板固定在上盖下面,复位弹簧板上面与复位钮接触。

目前,市场上的温控器,不管是单相的、二相的还是三相的,也不管是液胀式的还是双金式的,它们都是插接式的,或者说都是插入式的。它们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接插件容易松动、接触不良,接触不良容易引起发热,发热烧蚀接插件,增加接触电阻,产生跳火现象,甚至出现烧毁插座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压线式温控器,它接线不会松动,接触电阻小,安全性能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压线式温控器,它包括底座、底板,上盖、感温组件、传动组件、微动开关和调节组件,底座中安装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构成微动开关,底座固定在底板下,静触头组件伸出底座的部分套装接线端子,底板固定在外壳上,接线端子处于外壳的隔框内。

所述的底座的中间放置三组动触头组件,每组动触头组件下套有微压缩弹簧,在底座的控温端和限温端均固定有三组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构成常闭微动开关,三组动触头组件的控温端上置一次推杆、限温端上置二次推杆,在底座上放置绝缘板和底板,底板的控温端放置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下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之间挂有拉簧II,上弹簧板与控温感温组件接触,控温感温组件与调节螺杆接合,调节螺杆中套旋转定位片,旋转定位片由阻尼弹簧板的叉口端压住,阻尼弹簧板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下面,上盖上面固定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中套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配合。

所述的底板的限温端上固定支架I和支架II,支架I上放置跷板,跷板一端顶住跷片,跷片另一端顶在支架II上,调节螺钉一端卡在跷板的开口内,调节螺钉的螺纹端套入限位板,限位板通过拉簧I挂在上盖下面,限位板下面一处与跷板接触,限位板上面一处与限温感温组件接触,限温感温组件与调节螺钉接合,调节螺钉与上盖配合,复位弹簧板通过压板固定在上盖下面,复位弹簧板上面与复位钮接触,复位钮伸出上盖,一次推杆和二次推杆伸出绝缘板和底板分别处于下弹簧板和跷板下面。

该种压线式温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由于静触头组件伸出底座的部分套装接线端子,底板固定在外壳上,接线端子处于外壳的隔框内,通过接线端子紧紧地压住导线,导线不易用松动,接触电阻小,安全性能好,彻底颠覆了温控器现有的插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省略毛细管和感温包)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B-B剖面图。

图4是图2中C-C剖面图。

图5是图3中去掉A平面左边部件后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D-D剖面图。

图中:1、静触头组件,2、微压缩弹簧,3、动触头组件,4、铆钉,5、二次推杆,6、安装螺钉一,7、支架I,8、跷板,9、上盖,10、限位板,11、拉簧I,12、复位弹簧板,13、复位钮,14、调节螺钉,15、限温感温组件,16、安装螺钉二,17、压板,18、跷片,19、支架II,20、底板,21、安装螺钉三,22、调节螺杆,23、阻尼弹簧板,24、调节螺母,25、安装支架,26、旋转定位片,27、控温感温组件,28、上弹簧板,29、拉簧II,30、下弹簧板,31、绝缘板,32、一次推杆,33、底座,34、安装螺钉四,35、接线端子,36、外壳,37、隔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再作描述。

本实施例是WK-R36D型三相双控温控器。

参见图1-图6,一种压线式温控器,它包括底座33、底板20,上盖9、感温组件、传动组件、微动开关和调节组件,底座33中安装动触头组件3、静触头组件1,动触头组件3、静触头组件1构成微动开关,底座33固定在底板20下,静触头组件1伸出底座33的部分套装接线端子35,底板20固定在外壳36上,接线端子35处于外壳36的隔框37内。

参见图2-图6,所述的底座33的中间放置三组动触头组件3,每组动触头组件3下套有微压缩弹簧2,在底座33的控温端和限温端均固定有三组静触头组件1,动触头组件3与静触头组件1构成常闭微动开关,三组动触头组件3的控温端上置一次推杆32、限温端上置二次推杆5,在底座33上放置绝缘板31和底板20,底板20的控温端放置下弹簧板30和上弹簧板28,下弹簧板30和上弹簧板28之间挂有拉簧II 29,上弹簧板28与控温感温组件27接触,控温感温组件27与调节螺杆22接合,调节螺杆22中套旋转定位片26,旋转定位片26由阻尼弹簧板23的叉口端压住,阻尼弹簧板23的另一端固定在上盖9下面,上盖9上面固定安装支架25,安装支架25中套有调节螺母24,调节螺母24与调节螺杆22配合。

参见图2-图4,所述的底板20的限温端上固定支架I 7和支架II 19,支架I 7上放置跷板8,跷板8一端顶住跷片18,跷片18另一端顶在支架II 19上,调节螺钉14一端卡在跷板8的开口内,调节螺钉14的螺纹端套入限位板10,限位板10通过拉簧I 11挂在上盖9下面,限位板10下面一处与跷板8接触,限位板10上面一处与限温感温组件15接触,限温感温组件15与调节螺钉14接合,调节螺钉14与上盖9配合,复位弹簧板12通过压板17固定在上盖9下面,复位弹簧板12上面与复位钮13接触,复位钮13伸出上盖9,一次推杆32和二次推杆5伸出绝缘板31和底板20分别处于下弹簧板30和跷板8下面。

本实施例不但具有控温功能,而且还具有限温功能,具有双重保险,更适用于需要限温和控温双重功能的家用电器,如暖风机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