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699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的电气开关,是采用的按钮连接压迫杆,利用横向挤压的动作使动触片进行翘动,来进行断电和接电,在这个动作中,接电后,动触片的动触点的金属会因接电导电而产生热,使用寿命到达一定阶段后动触片的动触点的金属会因热量微微融化和静触片粘接到一起,而现有技术的结构无法让动触片的动触点和静触片的静触点分离,造成无论怎么样按开关静触片和动触片也无法分离的情况,也就是造成了开关只能开启而无法关闭的情况,此外开关的散热结构没有,开关在大工具上容易造成故障,这样的故障形式容易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克服上述缺点的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包括开关盒和设置在开关盒内的开关组,其中:所述开关盒包括开关盒盖和开关盒外壳组成,开关盒盖盖在开关盒外壳上,开关盒盖设置按钮孔,按钮孔正上方覆盖防尘套;所述开关盒内设置开关组装置槽,开关组装置槽内设置开关组,所述开关组包括静触片、动触片、动触架、动触片压块、开关按钮;

所述开关盒外壳的外壁由两两平行设置的触片设置壁和压块设置壁围成方形;

所述静触片包括静触片主体、卡线方螺母、接线螺丝,所述静触片主体由卡线片和接触片组成,两者一体成型,呈类似“┐”字符形状,接触片上还设置有静触点,且接触片设置在开关组装置槽内,卡线片设置在开关组装置槽外;

所述动触片包括静接触部、下压限位部、动接触部,下压限位部设置静接触部和动接触部之间,且向下凹陷,所述静接触部设置匹配静触点的接触方向设置动触点,所述动接触部设置有动触架插孔;

所述动触架包括动触片接触部和接线部,动触片接触部两侧设置卡翼,中间设置动触片卡钩;

所述动触片压块包括动触片压块本体和压块弹簧,动触片压块本体呈类似“┐”字符形状,由弹簧压杆和连接槽杆组成,弹簧压杆横向设置,连接槽杆竖向设置,弹簧压杆下方设置压块弹簧,压块弹簧与连接槽杆平行设置,连接槽杆向外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槽;

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按钮柱和触点分离叉、按钮弹簧,所述按钮柱竖向设置内部中空插有按钮弹簧,按钮柱外壁一前一后设置有卡轨齿,按钮柱其底部横向设置触点分离叉;

所述开关盒外壳的触片设置壁外侧设置静触片外连接槽,触片设置壁内侧与静触片外连接槽对称相邻的位置设置静接触片安装插槽,静接触片安装插槽设置插片孔,插片孔与静触片外连接槽相连,所述静接触片安装插槽由静接触片安装台和与开关组装置槽的外壁一体的触片轨槽组成,触片轨槽设置在静接触片安装台一侧或两侧,且紧邻静触片外连接槽,所述静接触片沿触片轨槽插入,固定在静接触片安装台上;

所述压块设置壁外侧设置有动触片外连接槽,动触片外连接槽相邻的压块设置壁内侧设置动触架安装台,动触架安装台内设置动触架插孔,动触架插孔与动触片外连接槽相连,动触架安装在动触架安装台上插入动触架插孔,固定在动触架安装台上;

所述开关组装置槽内的动触架安装台和静接触片安装台之间设置按钮安装台,所述按钮安装台顶部设置支撑弧片,支撑弧片和静触片安装安之间空有凹槽为分离叉插槽,所述支撑弧片中心部位设置按钮插柱,所述开关按钮随其内部的按钮弹簧套合在按钮插柱上,开关按钮的触点分离叉插入分离叉插槽内;

所述动触架设置在按钮安装台两侧,与压块设置壁平行设置,其一侧的静接触部的动触点与静触片的静触点接触连接,另1侧的动接触部的动触架插孔内插入动触架的动触片卡钩与动触架连接,静触片、动触片、动触架三者桥接为一体;

所述压块设置壁设置有匹配连接槽杆连接槽的连接槽杆轨,连接槽杆轨竖向设置,连接槽杆的连接槽套合连接槽杆轨,动触片压块连接在压块设置壁上;

所述动触片压块的压块弹簧垂直位置与下压限位部匹配,压块弹簧压触连接在下压限位部上;

所述开关按钮的触点分离叉设置在动触片的静接触部一侧,且设置在静接触部下方;

所述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穿插过开关盒盖的按钮孔,并与防尘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的下压限位部设置部位的开关盒外壳中空,为下压槽;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压块的连接槽杆与开关盒外壳高度一致或接近,开关盒盖,盖合开关盒外壳后,连接槽杆与开关盒盖接触距离为零。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压块或只包括弹簧压杆和压杆弹簧,且弹簧压杆与开关组装置槽一体成型或插接在开关组装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线片的动触架竖向设置,接触片横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插柱,长度小于静接触片安装台、动触架安装台、支撑弧片高度,或为上述三者的一半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卡轨齿设置在按钮柱的触点分离叉的上方或触点分离叉设置位置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弧片设置有实心或空心的后卡轨齿槽道,所述静接触片安装台对应卡轨齿槽道对称位置也设置前卡轨齿槽道,按钮柱的前方卡轨齿卡入前卡轨齿槽道,后方的卡轨齿卡入后卡轨齿槽道;前卡轨齿槽道、后卡轨齿槽道为竖直设置的轨槽,其顶部设置槽轨卡齿,按钮柱沿前、后卡轨槽道上下移动,并由槽轨卡齿卡合卡轨齿。

作为优先所述触点分离叉或设置在动触片上方位置,其底部设置连接钩,对应连接钩动触片上设置有反钩,连接钩与反钩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盒外壳一侧设置开关组,另1侧设置断电保护组,所述断电保护组包括电机插片、直通片,所述电机插片由断电静触片和断电直通片组成,所述开关盒外壳设置断电保护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紧固口,设置散热紧固口的开关盒外壳的压块设置壁外设置散热片设置槽,散热片设置槽内设置可控硅,可控硅也设置和散热紧固口匹配的螺孔,可控硅外还贴合有散热片,散热片同样设置螺孔,螺丝穿过螺孔和散热紧固口,将可控硅、散热片贴合连接在开关盒外壳上,所述对称可控硅位置的压块设置壁的开关盒外壳内还设置有断电控制电路片。

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盒外壳左右任一一侧还设置散热片开槽,散热片开槽内设置可控硅插口,可控硅插口内插接可控硅,可控硅插口最底部还设置可控硅限位凸块,可控硅限位凸块中设置散热片螺接孔,所述可控硅设置有下扣凸牙,下扣凸牙的牙槽卡入匹配的可控硅限位凸块中;所述开关盒外壳还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为L形包括散热引导片、主散热片、绝缘密封片,散热引导片设置在压块设置壁的一侧贴合在可控硅上,主散热片设置在开关盒盖上,主散热片下方设置绝缘密封片,所述散热片的主散热片、绝缘密封片都设置有开关按钮插孔,按钮柱从开关按钮插孔中插出露出在主散热片顶端,且主散热片的开关插孔处还设置有倒扣孔盖,倒扣孔盖设置有由开关柱顶部盖合向下设置的防尘帽,散热引导片设置有引导螺孔,开关盒外壳顶部覆盖断电控制电路片,断电控制电路片上覆盖绝缘密封片,绝缘密封片盖合散热片,散热片的散热引导片的引导螺孔处设置螺丝螺接入可控硅的下扣凸牙的牙槽卡中,并最后连接进散热片螺接孔内,开关盒外壳、可控硅、散热片组装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可控硅顶部设置连接针脚连接断电控制电路片,断电控制电路片和可控硅,匹配散热片形状也设置为L形状。

作为优先所述散热片为金属材质,同时设置在开关盒外壳、开关盒盖上。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同类电气开关使用寿命到达一定阶段后动触片的动触点的金属会因热量微微融化和静触片粘接到一起,而现有技术的结构无法让动触片的动触点和静触片的静触点分离,造成无论怎么样按开关静触片和动触片也无法分离的情况,也就是造成了开关只能开启而无法关闭的情况的致命缺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依靠本实用新型的动触片、动触架、静触片、开关按钮进行分离,而且分离力度非常大,不像既有技术无分离能力或力量;寿命较现有技术产品长,因为是拉起断电分离所以三者机构不会容易坏损;所需产品结构如动触片、动触架、静触片、开关按钮的所需制作标准度下降,无论什么规格程度下,动触片、动触架、静触片都能进行接触或分离动作,不会因制作的材料规格长度、厚度、质量等情况产生参数影响,产品在制作的情况下就算动触片、动触架、静触片的规格有差异也能一样实现100%的技术效果,此外加装了电子控制的断电模组,断电模组可以写入控制电压或其他电力因素的控制程序,以达到同时能电子控制断电的高端功能,还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组装,散热性能也比较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爆炸图。

图2 为整体爆炸图。

图3为静触片结构图。

图4为动触片结构图。

图5为动触架结构图。

图6为动触片压块结构图。

图7为开关按钮结构图。

图8为开关按钮结构2图。

图9为开关盒透视图。

图10为开关盒无外壁透视图。

图11为开关按钮安装透视图。

图12为开关按钮实施方式2透视图。

图13为实施例3图。

图14为实施例3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4立体图。

图16为可控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11所示,一种无触点粘结的电气开关,包括开关盒(1)和设置在开关盒内的开关组(2),其中:所述开关盒包括开关盒盖(3)和开关盒外壳(4)组成,开关盒盖盖在开关盒外壳上,开关盒盖设置按钮孔(5),按钮孔正上方覆盖防尘套(6);所述开关盒内设置开关组装置槽(7),开关组装置槽内设置开关组,所述开关组包括静触片(9)、动触片(10)、动触架(11)、动触片压块(12)、开关按钮(13);

所述开关盒外壳的外壁由两两平行设置的触片设置壁(14)和压块设置壁(15)围成方形;

所述静触片包括静触片主体(16)、卡线方螺母(17)、接线螺丝(18),所述静触片主体由卡线片(19)和接触片(20)组成,两者一体成型,呈类似“┐”字符形状,接触片上还设置有静触点(21),且接触片设置在开关组装置槽内,卡线片设置在开关组装置槽外;

所述动触片包括静接触部(22)、下压限位部(23)、动接触部(24),下压限位部设置静接触部和动接触部之间,且向下凹陷,所述静接触部设置匹配静触点的接触方向设置动触点(25),所述动接触部设置有动触架插孔(26);

所述动触架包括动触片接触部(27)和接线部(28),动触片接触部两侧设置卡翼(29),中间设置动触片卡钩(30);

所述动触片压块包括动触片压块本体(31)和压块弹簧(32),动触片压块本体呈类似“┐”字符形状,由弹簧压杆(33)和连接槽杆(34)组成,弹簧压杆横向设置,连接槽杆竖向设置,弹簧压杆下方设置压块弹簧,压块弹簧与连接槽杆平行设置,连接槽杆向外的外壁上还设置有连接槽(35);

所述开关按钮包括按钮柱(36)和触点分离叉(37)、按钮弹簧(38),所述按钮柱竖向设置内部中空插有按钮弹簧,按钮柱外壁一前一后设置有卡轨齿(40),按钮柱其底部横向设置触点分离叉;

所述开关盒外壳的触片设置壁外侧设置静触片外连接槽(42),触片设置壁内侧与静触片外连接槽对称相邻的位置设置静接触片安装插槽(43),静接触片安装插槽设置插片孔(44),插片孔与静触片外连接槽相连,所述静接触片安装插槽由静接触片安装台(45)和与开关组装置槽的外壁一体的触片轨槽(46)组成,触片轨槽设置在静接触片安装台一侧或两侧,且紧邻静触片外连接槽,所述静接触片沿触片轨槽插入,固定在静接触片安装台上;

所述压块设置壁外侧设置有动触片外连接槽(47),动触片外连接槽相邻的压块设置壁内侧设置动触架安装台(48),动触架安装台内设置动触架插孔,动触架插孔与动触片外连接槽相连,动触架安装在动触架安装台上插入动触架插孔,固定在动触架安装台上;

所述开关组装置槽内的动触架安装台和静接触片安装台之间设置按钮安装台(50),所述按钮安装台顶部设置支撑弧片(51),支撑弧片和静触片安装安之间空有凹槽为分离叉插槽(52),所述支撑弧片中心部位设置按钮插柱(53),所述开关按钮随其内部的按钮弹簧套合在按钮插柱上,开关按钮的触点分离叉插入分离叉插槽内;

所述动触架设置在按钮安装台两侧,与压块设置壁平行设置,其一侧的静接触部的动触点与静触片的静触点接触连接,另1侧的动接触部的动触架插孔内插入动触架的动触片卡钩与动触架连接,静触片、动触片、动触架三者桥接为一体;

所述压块设置壁设置有匹配连接槽杆连接槽的连接槽杆轨(54),连接槽杆轨竖向设置,连接槽杆的连接槽套合连接槽杆轨,动触片压块连接在压块设置壁上;

所述动触片压块的压块弹簧垂直位置与下压限位部匹配,压块弹簧压触连接在下压限位部上;

所述开关按钮的触点分离叉设置在动触片的静接触部一侧,且设置在静接触部下方;

所述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穿插过开关盒盖的按钮孔,并与防尘套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的下压限位部设置部位的开关盒外壳中空,为下压槽(55);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压块的连接槽杆与开关盒外壳高度一致或接近,开关盒盖,盖合开关盒外壳后,连接槽杆与开关盒盖接触距离为零。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片压块或只包括弹簧压杆和压杆弹簧,且弹簧压杆与开关组装置槽一体成型或插接在开关组装置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线片的动触架竖向设置,接触片横向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按钮插柱,长度小于静接触片安装台、动触架安装台、支撑弧片高度,或为上述三者的一半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卡轨齿设置在按钮柱的底部,触点分离叉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弧片设置有实心或空心的后卡轨齿槽道(56),所述静接触片安装台对应卡轨齿槽道对称位置也设置前卡轨齿槽道(57),按钮柱的前方卡轨齿卡入前卡轨齿槽道,后方的卡轨齿卡入后卡轨齿槽道;前卡轨齿槽道、后卡轨齿槽道为竖直设置的轨槽,其顶部设置槽轨卡齿,按钮柱沿前、后卡轨槽道上下移动,并由槽轨卡齿卡合卡轨齿。

实施例2,如图12所示,作为优先所述触点分离叉或设置在动触片上方位置,其底部设置连接钩(58),对应连接钩动触片上设置有反钩(59),连接钩与反钩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按钮设置在上方时候,实现的是拉起动触片实现分离。

实施例3,如图13-14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盒外壳一侧设置开关组,另1侧设置断电保护组(60),所述断电保护组包括电机插片(61)、直通片(62),所述电机插片由断电静触片(63)和断电直通片(64)组成,所述开关盒外壳设置断电保护组一侧还设置有散热紧固口(65),设置散热紧固口的开关盒外壳的压块设置壁外设置散热片设置槽(66),散热片设置槽内设置可控硅(67),可控硅也设置和散热紧固口匹配的螺孔,可控硅外还贴合有散热片(68),散热片同样设置螺孔,螺丝穿过螺孔和散热紧固口,将可控硅、散热片贴合连接在开关盒外壳上,所述对称可控硅位置的压块设置壁的开关盒外壳内还设置有断电控制电路片(69),可控硅插接连接断电控制电路片。

实施例4:作为优选所述开关盒外壳左右任一一侧还设置散热片开槽(70),散热片开槽内设置可控硅插口(71),可控硅插口内插接可控硅,可控硅插口最底部还设置可控硅限位凸块(72),可控硅限位凸块中设置散热片螺接孔(73),所述可控硅设置有下扣凸牙(73a),下扣凸牙的牙槽(74)卡入匹配的可控硅限位凸块中;所述开关盒外壳还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片为L形包括散热引导片(75)、主散热片(76)、绝缘密封片(77),散热引导片设置在压块设置壁的一侧贴合在可控硅上,主散热片设置在开关盒盖上,主散热片下方设置绝缘密封片,所述散热片的主散热片、绝缘密封片都设置有开关按钮插孔(78),按钮柱从开关按钮插孔中插出,露出在主散热片顶端,且主散热片的开关插孔处还设置有倒扣孔盖(79),倒扣孔盖设置有由开关柱顶部盖合向下设置的防尘帽(80),散热引导片设置有引导螺孔(81),开关盒外壳顶部覆盖断电控制电路片,断电控制电路片上覆盖绝缘密封片,绝缘密封片盖合散热片,散热片的散热引导片的引导螺孔处设置螺丝螺接入可控硅的下扣凸牙的牙槽卡中,并最后连接进散热片螺接孔内,开关盒外壳、可控硅、散热片组装为一体,所述散热引导片也插入散热片开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可控硅顶部设置连接针脚连接断电控制电路片,断电控制电路片和可控硅,匹配散热片形状也设置为L形状。

这种设置1.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组装,在开关盒外壳内的结构组装完毕后,我们只需要将开关放入自动化机械流水线中,机械臂只需要将可控硅插入散热片开槽中,由此特别设置可开有一个完全开放的弧形槽的可控硅,直接可由控硅限位凸块进行限位,然后机械手继续在开关盒外壳上添加入断电控制电路片,再覆盖绝缘密封片,然后在绝缘密封片覆盖上散热片,L形状的散热片会封闭开关盒外壳的顶端以及开关盒外壳侧边的压块设置壁上的散热片开槽,将可控硅包夹进散热片开槽内,主散热片的开关插孔上设置的倒扣孔盖会直接连接防尘帽;2.散热片有两种散热,会直接用发热大的可控硅处通过螺丝以及紧贴在可控硅外壁上的自己本事吸收热量,然后经过两个片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更加迅速和稳定。

作为优先所述散热片为金属材质,同时设置在开关盒外壳、开关盒盖上。

实施例1原理,如图11所示,本产品实施时候,在静接触片、动接触架上连接上火线和零线;按下开关按钮,开关按钮的按钮柱下压弹簧,按钮柱的卡轨齿卡入卡轨齿槽道,分离叉片下降,动触片失去分离叉片底部支撑向下掉落,在这同时,动触片压块也会因为按钮柱的分离叉片支撑力的消失,其压块弹簧在外壳盖的反动力下恢复弹力,动触架的下压限位部被压块弹簧下压带动两侧的静接触部、动接触部同时下降,因动接触部本身与动触架有连钩结构,此时的动接触部并不会有太大的动作,而静接触部会被压块弹簧下压紧紧的接触在静触片上,静触片的静触点和动触片的静接触部的动触点完全接触,本开关的火线、零线都会接触上,完成通电动作,实现本开关的“开启”作用;在要关闭机器的时候,再次按开关按钮,按钮柱的卡轨齿脱离卡轨齿槽道,按钮柱下压弹簧恢复弹力,将分离叉片联动抬起,分离叉片上抬过程中弹起动触片的静接触部,使静接触部翘起造成静触点和动触点完全分离,由此火线和零线的正负极都断开了连接,由此完成了“关”的动作,在实现这个过程的时候因为分离叉片翘点的作用,那么向上弹的力量是肯定大于动触片压块的压块弹簧下压的力量的,就能造成绝对的分离,且在所设置的机器工具中,无论工具怎么振动、移动、磕碰,开关内的结构部件就算一时起了位移也无法造成下压静接触部,由此完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目的其一;

在机器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通电过程过长会将银或银铜合金材质的静触点动触点融化,并将两者熔接,这样造成了1个致命的故障:机器将只能开,不能关,要关闭只能拔掉电源线,开关的完整性作用完全丧失了,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按钮柱下压弹簧恢复弹力,将分离叉片联动抬起,翘起动触片的静接触部,这个翘起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能完全分离两者的熔接,现有技术都是上下移位以进行开关,而没有力量进行分离,而本实用新型的弹翘克服了这一致命缺陷。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