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213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安装过程中,防雷接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T 1429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要求,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原信息产业部2004年12月1日颁布的《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通信网系的防雷接地水平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采用不平衡绝缘,线路过绝缘,加装耦合地线,减小线路的保护角,降低接地电阻,安装避雷线和避雷器,安装必要的浪涌保护装置来保护二次系统等。目前,通信网系的防雷接地存在以下问题:

1、接地电阻过高,对于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来说,如工频接地电阻值达不到不大于3.5Ω的水平,冲击接地电阻值达不到不大于10Ω的水平,导致雷击故障率较高。

2、室内有源器件和室外设施的接地系统区分不明确,使用混乱,接地电阻的匹配不合理。

3、设备和地线的连接线缆、器件标准不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包括:

室内接地排、室内接线连接件、室外设施接地网、室外接线连接设备、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引接线、浪涌保护器接地线;

所述室内接地排是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的接地系统,所述室内接地排通过室内接线连接件与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连接;

所述室外设施接地网是室外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的接地系统,所述室外设施接地网通过室外接线连接设备与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连接;

所述浪涌保护器是交流电源系统的雷电保护设备,所述浪涌保护器一端通过浪涌保护器引接线与电源系统连接,另一端通过浪涌保护器接地线与室外设施接地网连接。

基于上述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内接线连接件为宽40毫米厚4毫米的热镀锌扁铁或直径10~12毫米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的任意一种。

基于上述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接线连接设备包括室外接线连接电缆和室外接线连接件,所述室外接线连接电缆为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用于与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连接,所述室外接线连接件为宽40毫米厚4毫米的热镀锌扁铁或直径10~12毫米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的任意一种,用于连接室外设施接地网。

基于上述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浪涌保护器包括模块式浪涌保护器和箱式浪涌保护器,使用模块式浪涌保护器时,接线端子与相线和零线之间的引接线长度小于1米,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长度小于1.5米;使用箱式浪涌保护器时,引接线和接地线的长度均小于1.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符合关于通信系统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能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能有效地降低地网接地电阻,将室内有源器件接地、室外设备和电源系统接地区分开来,防雷接地的安全性更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内接地排、2室内接线连接件、3室外设施接地网、4室外接线连接设备、5浪涌保护器、6浪涌保护器引接线、7浪涌保护器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包括:

室内接地排1、室内接线连接件2、室外设施接地网3、室外接线连接设备4、浪涌保护器5、浪涌保护器引接线6、浪涌保护器接地线7;

所述室内接地排1是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的接地系统,所述室内接地排1通过室内接线连接件2与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连接;

所述室外设施接地网3是室外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的接地系统,所述室外设施接地网3通过室外接线连接设备4与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连接;

所述浪涌保护器5是交流电源系统的雷电保护设备,所述浪涌保护器5一端通过浪涌保护器引接线6与电源系统连接,另一端通过浪涌保护器接地线7与室外设施接地网3连接。

所述室内接线连接件2为宽40毫米厚4毫米的热镀锌扁铁或直径10~12毫米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的任意一种。

所述室外接线连接设备4包括室外接线连接电缆和室外接线连接件,所述室外接线连接电缆为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缆,用于与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连接,所述室外接线连接件为宽40毫米厚4毫米的热镀锌扁铁或直径10~12毫米铜芯导线或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铜芯导线的任意一种,用于连接室外设施接地网3。

所述浪涌保护器5包括模块式浪涌保护器和箱式浪涌保护器,使用模块式浪涌保护器时,接线端子与相线和零线之间的引接线长度小于1米,浪涌保护器接地线的长度小于1.5米;使用箱式浪涌保护器时,引接线和接地线的长度均小于1.5米。

在使用时,根据各类通信局站的综合防雷措施要求,对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保护包括:直击雷防护、联合接地、等电位连接、电磁屏蔽、雷电分流和雷电过电压保护等,应满足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T 1429 《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要求,涉及建筑、构筑物的防雷接地部分,还应符合GB 50057-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原信息产业部2004年12月1日颁布的《通信网防御雷电安全保护检测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局站性质,选择合理的保护等级,确保必要的保护置信度,同时也应防止过度保护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使用时,对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三大模块:电源系统,室外天线支撑件、室外馈线,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防护要求是不一样的,电源系统主要是防止电源装置的防雷保护、防止接触电压及跨步电压危害人身和设备安全、抑制各种干扰信号,要求各种电源系统电压波动范围和供电质量,室外天线支撑杆、室外馈线的防雷接地保护要求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铁塔安装天线的平台处、馈线下铁塔拐弯前、进机房馈线窗处三次接地,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米时,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当天线安装在楼面支撑杆上时,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馈线离开支撑杆前、离开楼顶天面前、进机房馈线窗处三次就近接地,室外馈线接地线的走向应由天线朝机房方向;室内有源器件、通信设备的防雷接地保护要求室内的走线架及各类金属构件必须接地,各段走线架之间必须电气连通,通信局站内的各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和机械强度选择,最小截面积及施工要求应符合YD5098-2005要求:“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严禁使用中性线作为交流接地保护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室内无线通信系统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