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4432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因车间内布置优化,需调整注塑机位置时,则需对注塑机的大直径线缆进行接长处理。现目前,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绝缘胶带绑扎,但这种方式更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线缆,若应用于具有大功率的注塑机时,则会出现固定不牢靠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注塑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通过提拉杆的设置,可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具有夹持牢固、操作简便及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包括内绝缘筒和套设于内绝缘筒外且与内绝缘筒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外绝缘筒的轴向长度长于内绝缘筒的轴向长度,且内绝缘筒的两端均位于外绝缘筒内,内绝缘筒内设有与内绝缘筒同轴设置且两端贯穿内绝缘筒两端的导电体;

外绝缘筒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自由端固连有夹板,还包括设置于外绝缘筒外的提拉杆,提拉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穿过外绝缘筒筒壁的连接柱,且该两端上的连接柱分别与位于外绝缘筒两端上的多个夹板中的其中一个夹板相连;

提拉杆于靠近外绝缘筒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且调节凹槽的深度由左及右逐步变小;

还包括套设于外绝缘筒上且可相对外绝缘筒轴向移动的调节环,调节环上设置有调节件,调节件设置有与调节凹槽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

外绝缘筒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调节环错开设置的固定条,固定条与调节环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使得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

本实用新型中,位于提拉杆同一端上的连接柱可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若为一个连接柱,则可将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连接柱上;若设置有两个连接柱,可将两连接柱设置于夹板的两端,且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件的两侧。通过第一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外绝缘筒的两端均形成有由夹板所包围的夹持区域。

本实用新型零位状态时,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使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这时,提拉杆也位于离外绝缘筒外壁最近的位置。应用时,先移动调节环,使之克服第二弹性件的作用,并使调节件朝调节凹槽槽深较小的区域移动,这样,则可通过调节件上端面与调节凹槽槽底面之间的配合,使得提拉杆朝远离外绝缘筒的方向移动,并在连接柱的带动下,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板均克服第一弹性件的作用朝着靠近外绝缘筒筒壁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区域所包围的区域面积能置入电缆后,则保持调节环的位置,这时,则可将两电缆分别装配在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内,且两电缆的端部分别与导电体的两端相接触。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则松开调节环,使之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如此,则完成了对两电缆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只移动调节环,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只需松开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进行复位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本实用新型中,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

为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设置有两个,且对应分布于所述提拉杆的两侧;相应地,每一个固定条上均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二弹性件。在提拉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可避免因调节环的受力不均而影响调节件与调节凹槽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夹板对电缆的压紧作用。

为避免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复位时发生位置偏移,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所述外绝缘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条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环上包括设置有缺口的基环,缺口的宽度与所述提拉杆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调节件设置于缺口处,且调节件的前后端分别与基环的前后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缺口与提拉杆之间的配合,可对基环的移动进行定位,避免基环出现位置偏移。

为实现调节凹槽与调节件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凹槽的槽底面包括平面和斜面,且平面设置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相应地,所述调节件的上端面亦设置有平面和斜面。

为提高夹板对电缆夹持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设置为弧形板,且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共同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夹持区域。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所述夹板的两侧面均贯穿有闭合设置的弹性绳。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性绳的设置可避免夹板在受外力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同时,也可保证夹板形成的夹持区域总是能与电缆的外壁相适应,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缆的牢固夹持。

为提高位于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间的相互牵扯的作用力大小,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所述弹性绳设置有两根。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弹性件均匀分布于外绝缘筒的内壁上。相应地,位于外绝缘筒同一端上的夹板亦设置有四个,而连接柱则连接于其中一个夹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只移动调节环,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以实现两电缆的连接或者断开。待调整好两电缆的位置后,只需松开调节环,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带动调节件向调节凹槽槽深较大的区域进行复位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夹板则复位压紧电缆。本实用新型中,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

2、本实用新型中,在提拉杆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作用于调节环,可避免因调节环的受力不均而影响调节件与调节凹槽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夹板对电缆的压紧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缺口与提拉杆之间的配合,可对基环的移动进行定位,避免基环出现位置偏移。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性绳的设置可避免夹板在受外力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同时,也可保证夹板形成的夹持区域总是能与电缆的外壁相适应,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缆的牢固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最大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调节件位于调节凹槽槽深较小区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连接两电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应用时的左视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内绝缘筒,2、外绝缘筒,3、导电体,4、第一弹性件,5、夹板,6、提拉杆,7、连接柱,8、弹性绳,9、调节凹槽,10、调节环,11、调节件,12、基环,13、缺口,14、固定条,15、第二弹性件,16、定位条,17、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接线结构,包括内绝缘筒1和套设于内绝缘筒1外且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的外绝缘筒2,外绝缘筒2的轴向长度长于内绝缘筒1的轴向长度,且内绝缘筒1的两端均位于外绝缘筒2内,内绝缘筒1内设有与内绝缘筒1同轴设置且两端贯穿内绝缘筒1两端的导电体3;

外绝缘筒2两端的内壁上均设有多个沿其径向设置的第一弹性件4,第一弹性件4的自由端固连有夹板5,还包括设置于外绝缘筒2外的提拉杆6,提拉杆6的两端均设置有穿过外绝缘筒2筒壁的连接柱7,且该两端上的连接柱7分别与位于外绝缘筒2两端上的多个夹板5中的其中一个夹板5相连;

提拉杆6于靠近外绝缘筒2的端面内设置有调节凹槽9,且调节凹槽9的深度由左及右逐步变小;

还包括套设于外绝缘筒2上且可相对外绝缘筒2轴向移动的调节环10,调节环10上设置有调节件11,调节件11设置有与调节凹槽9槽底面相配合的上端面;

外绝缘筒2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调节环10错开设置的固定条14,固定条14与调节环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5,第二弹性件15作用于调节环10使得调节件11位于调节凹槽9槽深最大处。

本实施例中,位于提拉杆6同一端上的连接柱7可设置有一个或者两个。若为一个连接柱7,则可将第一弹性件4套设于该连接柱7上;若设置有两个连接柱7,可将两连接柱7设置于夹板5的两端,且分别位于第一弹性件4的两侧。通过第一弹性件4的设置,使得外绝缘筒2的两端均形成有由夹板5所包围的夹持区域。

本实施例零位状态时,调节环10在第二弹性件4的作用下使调节件11位于调节凹槽9槽深最大处,这时,提拉杆6也位于离外绝缘筒2外壁最近的位置。应用时,先移动调节环10,使之克服第二弹性件15的作用,并使调节件11朝调节凹槽9槽深较小的区域移动,这样,则可通过调节件11上端面与调节凹槽9槽底面之间的配合,使得提拉杆6朝远离外绝缘筒2的方向移动,并在连接柱7的带动下,位于外绝缘筒2两端的夹板5均克服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朝着靠近外绝缘筒2筒壁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区域所包围的区域面积能置入电缆17后,则保持调节环10的位置,这时,则可将两电缆17分别装配在外绝缘筒2两端的夹持区域内,且两电缆17的端部分别与导电体3的两端相接触。待调整好两电缆17的位置后,则松开调节环10,使之在第二弹性件15的作用下复位,并带动调节件11向调节凹槽9槽深较大的区域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夹板5则复位压紧电缆17。如此,则完成了对两电缆17的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只移动调节环10,则可通过作用于提拉杆6同步改变位于外绝缘筒2两端的夹持区域的面积大小,这样,可便于向外绝缘筒2的两端同时装卸电缆17以实现两电缆17的连接或者断开。待调整好两电缆17的位置后,只需松开调节环10,在第二弹性件15的作用下可带动调节件11向调节凹槽9槽深较大的区域进行复位移动,这时,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夹板5则复位压紧电缆17。本实施例中,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4可选用压缩弹簧。

为提高运行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固定条14设置有两个,且对应分布于所述提拉杆6的两侧;相应地,每一个固定条14上均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二弹性件15。在提拉杆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5作用于调节环10,可避免因调节环10的受力不均而影响调节件11与调节凹槽9之间的配合,进而影响夹板5对电缆17的压紧作用。

为避免调节环10在第二弹性件15作用下复位时发生位置偏移,优选地,所述调节环10的内壁上设置有外凸的定位条16,所述外绝缘筒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定位条16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调节环10上包括设置有缺口13的基环12,缺口13的宽度与所述提拉杆6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调节件11设置于缺口13处,且调节件11的前后端分别与基环12的前后端相连。本实施例中,通过缺口13与提拉杆6之间的配合,可对基环12的移动进行定位,避免基环12出现位置偏移。

为实现调节凹槽9与调节件11之间的配合,优选地,所述调节凹槽9的槽底面包括平面和斜面,且平面设置于调节凹槽9槽深最大处;相应地,所述调节件11的上端面亦设置有平面和斜面。

为提高夹板5对电缆14夹持的牢固性,优选地,所述夹板5设置为弧形板,且位于所述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5共同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夹持区域。

优选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多个所述夹板5的两侧面均贯穿有闭合设置的弹性绳8。本实施例中,通过弹性绳8的设置可避免夹板5在受外力移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同时,也可保证夹板5形成的夹持区域总是能与电缆14的外壁相适应,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对电缆14的牢固夹持。

为提高位于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多个夹板5间的相互牵扯的作用力大小,优选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所述弹性绳8设置有两根。

优选地,位于所述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所述第一弹性件4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第一弹性件4均匀分布于外绝缘筒2的内壁上。相应地,位于外绝缘筒2同一端上的夹板5亦设置有四个,而连接柱7则连接于其中一个夹板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