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363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移动通讯技术,特别是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3G、4G技术的更新演变,随着大量的通信网络优化项目在做信号覆盖时,需要减少空间、节省成本,缺乏一种可把多路信号合并为一路信号的合路器以达到不同信号系统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加强建设4G基础网络,解决了多路系统如何共用天馈系统覆盖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将七种网络信号合路后输出,是多系统传输不可或缺的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包括腔体和三个端口。其中,所述的腔体内部设有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和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所述的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内设有GSM&DCS&TD F&TD A滤波器,所述的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内设有TD E滤波器,所述的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内设有TD D滤波器,所述的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内设有WLAN滤波器。所述的三个端口分别是GSM&DCS&TD F&TD A&TD E&TD D端口、WLAN端口和公共输出口。所述的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和第三射频信号通路共用首谐振腔形成合路,所述的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共用尾谐振腔形成合路。

进一步地,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是800-2025MHz频段的五阶结构的带阻滤波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是2300-2380MHz频段的八腔二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是2575-2635MHz频段的七腔一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是2400-2483.5MHz频段的八腔二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由导杆连接,导杆通过导线长度调节线路感抗。

进一步地,首谐振腔通过第一抽头线连接第一圆盘,尾谐振腔通过第二抽头线连接第二圆盘,第一圆盘、第二圆盘与导杆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首谐振腔和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中的第三腔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首谐振腔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第四腔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首谐振腔和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第五腔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尾谐振腔和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尾谐振腔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

进一步地,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第六腔和第七腔、第八腔和第九腔之间分别各自设有两级感性交叉耦合杆,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第十腔和第十一腔之间设有容性交叉耦合杆,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第十二腔和第十三腔、第十四腔和第十五腔之间分别各自设有两级容性交叉耦合杆。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的七频三端口合路器的第一射频信号线路由导杆连接,通过五处导线长度调节线路感抗,完成所需阻带,实现通路。首谐振腔通过第一抽头线连接圆盘,尾谐振腔通过第二抽头线连接第二圆盘,通过调节两圆盘与导杆之间的间距,可调整耦合系数,实现信号传输。同时,共用谐振腔和各个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腔之间各自设有耦合调谐杆,可实现耦合系数调节,大大降低了调试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为了提高合路器端口间隔离度,本实用新型在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特定腔之间加入两级感性交叉耦合杆来加大电感;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特定腔之间加入容性交叉耦合杆来加大电容;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的特定腔之间加入两级容性交叉耦合杆来加大电容。这种采用交叉耦合的方式,形成跳腔耦合,大大提高了通带的带外抑制能力,加大了端口间隔离度。

本实用新型的合路器通过带阻的方式实现超宽通带的设计,使GSM&DCS&TD F&TD A信号沿同一导杆传输,简化了生产过程,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导杆与谐振柱采用耦合的方式连接,既省去传统焊接,又有效减小了合路器的输入端口反射互调量,避免额外的频间干扰,提高了合路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七频三端口合路器的腔体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七频三端口合路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七频三端口合路器根据切比雪夫带通和带阻滤波器设计原理,选取0.1dB最大通带波纹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七频三端口合路器,包括腔体和三个端口。所述的腔体内部设有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10、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和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40,所述的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10内设有GSM&DCS&TD F&TD A滤波器,所述的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内设有TD E滤波器,所述的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内设有TD D滤波器,所述的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40内设有WLAN滤波器。所述的三个端口分别是GSM&DCS&TD F&TD A&TD E&TD D端口R1、WLAN端口R2和公共输出口R3。所述的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10、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和第三射频信号通路130共用首谐振腔S1形成合路,所述的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共用尾谐振腔S2形成合路。

进一步地,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10是800-2025MHz频段的五阶结构的带阻滤波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是2300-2380MHz频段的八腔二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是2575-2635MHz频段的七腔一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40是2400-2483.5MHz频段的八腔二级耦合结构的传输线路。

进一步地,第一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10由导杆D1连接,导杆D1通过导线L3、L4、L5、L6、L7长度调节线路感抗。

进一步地,首谐振腔S1通过第一抽头线L1连接第一圆盘A1,尾谐振腔S2通过第二抽头线L2连接第二圆盘A2,第一圆盘A1、第二圆盘A2与导杆D1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首谐振腔S1和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中的第三腔S3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P1,首谐振腔S1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的第四腔S4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P2,首谐振腔S1和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40的第五腔S5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P3,尾谐振腔S2和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P4,尾谐振腔S2和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之间设有耦合调谐杆P5。

进一步地,第二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20的第六腔S6和第七腔S7、第八腔S8和第九腔S9之间分别各自设有两级感性交叉耦合杆T1、T2,第三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30的第十腔S10和第十一腔S11之间设有容性交叉耦合杆T3,第四射频信号处理线路140的第十二腔S12和第十三腔S13、第十四腔S14和第十五腔S15之间分别各自设有两级容性交叉耦合杆T4、T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