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3274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侧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侧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电流互感器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二次侧不可开路。

现有技术的电流互感器包括磁芯和绕组,所述的绕组绕制在磁芯上,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将一次绕组与待测电流的回路连接,将二次绕组与测量仪表连接。现有技术一般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采用封闭式的电流互感器中,不利于检修,也不方便将线圈的输入或输出端更换引出之引脚;在非封闭式的电流互感器中,由于不可拆卸,也难以解决封闭式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利于检修和更换引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便于检修的电流互感器,以提升产品的兼容性和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电流互感器,包括磁芯、绕组和罩壳,所述的绕组绕制在磁芯上,包括用于与待测电流的回路连接的一次绕组和用于与测量仪表连接的二次绕组,所述的罩壳上下形成安装孔,所述的绕制有绕组的磁芯置于罩壳内;

在所述罩壳的下部延伸设置多个引脚,所述的绕组通过引线与所述引脚连接;通过定位片从安装孔自上而下夹持住绕制有绕组的磁芯。

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片为镀锡铜片,所述定位片的两端穿过安装孔,并分别往外侧弯折延伸。通过弯折可以起到锁紧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定位片与罩壳之间采用无卤黑胶填充。填充和去除都比较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脚为六个,其中两个引脚与一次绕组两端引线连接,另外四个引脚中根据待测电流选择其中的两个引脚。这样,可以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二次线圈。

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所述罩壳的下部延伸设置多个引脚,所述的绕组通过引线与所述引脚连接;通过定位片从安装孔自上而下夹持住绕制有绕组的磁芯;在上述结构下,本实用新型可拆卸、便于维护检修,并可根据待测回路的电流,选择合适的二次线圈,进而通过相应引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的仰视图。

图中所示:1、罩壳,2、引脚,3、定位片,4、无卤黑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也即,本实用新型可能存在不止一个实施例,而且各个实施例的方案或技术特征之间存在重组和替换的可能,但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看,这些重组和替换都是可实施的。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包括磁芯、绕组和罩壳1,所述的绕组绕制在磁芯上,包括用于与待测电流的回路连接的一次绕组和用于与测量仪表连接的二次绕组,所述的罩壳1上下形成安装孔,所述的绕制有绕组的磁芯置于罩壳1内;

在所述罩壳1的下部延伸设置多个引脚2,所述的绕组通过引线与所述引脚2连接;通过定位片从安装孔自上而下夹持住绕制有绕组的磁芯。

所述的定位片3为镀锡铜片,所述定位片3的两端穿过安装孔,并分别往外侧弯折延伸。通过弯折可以起到锁紧的作用。

在定位片3与罩壳1之间采用无卤黑胶4填充。填充和去除都比较方便。

所述的引脚2为六个,其中两个引脚与一次绕组两端引线连接,另外四个引脚中根据待测电流选择其中的两个引脚。这样,可以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二次线圈,即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的匝数比。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部件的组合是实现哪种功能,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装置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