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锰铜静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356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锰铜静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锰铜静片。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仪器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仪器体积小的仪器更有利于运输、安装和使用,通过合理设计仪器零件的结构可以减小仪器的体积。锰铜静片是制作高等级计量用电压、电流、电桥、电位差计及其他仪器仪表的精密电阻元件,更适合制作基准用的标准电阻器的元件。锰铜静片广泛的用于各种数字电能表中作电量计量元件,它采用了锰铜精密电阻合金材料制造。锰铜静片通常与继电器配合使用,现有的锰铜静片结构不够紧凑,使得锰铜静片的体积较大,以及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外接电线干扰情况,以及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不易干扰且成本低的锰铜静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紧凑的锰铜静片,包括主板片,所述主板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片、采样片和第二连接片,采样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错位设置,第一连接片上设有第三采样端,第三采样端和第一采样端置于主板片的同一侧,第二采样端置于第一采样点置于第一采样端和第三采样端之间,第一连接片上设有延伸片,延伸片垂直于第一连接片,且延伸片偏离第一连接片设有第三采样端的一侧,延伸片上设有第一铆接孔,第二连接片上设有用于嵌在继电器壳体上的槽口,槽口和第二采样端置于主板片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采样端、第二采样端和第三采样端均用于连接外接电线,第一铆接孔和第二铆接孔均用于插入铆钉,产品整体通过铆接与外接零件固定,贯通孔用于外接电线穿过主板片,主板片一侧的外接电线能穿过贯通孔与主板片另一侧的外接电线进行缠绕,通过将槽口嵌入并固定在继电器壳体中,为了便于使产品整体与外部零件连接需要在第一铆接孔、第二铆接孔和槽口预留安装空间;为了便于外接电线的布置,需要在第一采样端、第二采样端、第三采样端和贯通孔处预留电线布置空间。槽口和第二采样端位于主板片的同一侧,第一采样板和第三采样板位于主板片的另一侧,且第一采样板和第三采样板相对于槽口和第二采样端呈错位分布,这种分布方式充分的利用了主板片两侧的空间,保证主板片上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和电线布置空间,且安装和布置电线的过程中不易互相产生位置干扰。通过延伸片垂直于第一连接片,且延伸片偏离第一连接片设有第三采样端的一侧,使得第一铆接孔与第一连接片具有一定的距离且增加了第一铆接孔与第三采样端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在第一铆接孔上设置的螺钉不会与布置在第三采样端上的外接电线产生位置干扰。在保证产品整体能方便有效的安装和布置外接电线情况下,可以减小产品整体的体积,使得产品整体的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连接片的外缘上设有让位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缺口有利于主板片的安装,同时能节省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采样片上设有贯通孔,第二连接片上设有第二铆接孔,第二铆接孔的中心偏离贯通孔的中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铆接孔与贯通孔错开一定距离,从而增加第二铆接孔与贯通孔的距离,保证在第二铆接孔上设置铆钉时不会与从贯通孔中穿过的电线产生位置干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采样片通过电子束焊对接焊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样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能紧密的连接,采样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构成平面板状结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主板片;2、第一连接片;3、采样片;4、第二连接片;5、第一采样端;6、第二采样端;7、第三采样端;8、延伸片;9、第一铆接孔;10、槽口;11、让位缺口;12、贯通孔;13、第二铆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结构紧凑的锰铜静片,包括主板片1,所述主板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片2、采样片3和第二连接片4,采样片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采样端5和第二采样端6,第一采样端5和第二采样端6错位设置,第一连接片2上设有第三采样端7,第三采样端7和第一采样端5置于主板片1的同一侧,第二采样端6置于第一采样点置于第一采样端5和第三采样端7之间,第一连接片2上设有延伸片8,延伸片8垂直于第一连接片2,且延伸片8偏离第一连接片2设有第三采样端7的一侧,延伸片8上设有第一铆接孔9,第二连接片4上设有用于嵌在继电器壳体上的槽口10,槽口10和第二采样端6置于主板片1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采样端5、第二采样端6和第三采样端7均用于连接外接电线,第一铆接孔9和第二铆接孔13均用于插入铆钉,产品整体通过铆接与外接零件固定,贯通孔12用于外接电线穿过主板片1,主板片1一侧的外接电线能穿过贯通孔12与主板片1另一侧的外接电线进行缠绕,通过将槽口10嵌入并固定在继电器壳体中,为了便于使产品整体与外部零件连接需要在第一铆接孔9、第二铆接孔13和槽口10预留安装空间;为了便于外接电线的布置,需要在第一采样端5、第二采样端6、第三采样端7和贯通孔12处预留电线布置空间。槽口10和第二采样端6位于主板片1的同一侧,第一采样板和第三采样板位于主板片1的另一侧,且第一采样板和第三采样板相对于槽口10和第二采样端6呈错位分布,这种分布方式充分的利用了主板片1两侧的空间,保证主板片1上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和电线布置空间,且安装和布置电线的过程中不易互相产生位置干扰。通过延伸片8垂直于第一连接片2,且延伸片8偏离第一连接片2设有第三采样端7的一侧,使得第一铆接孔9与第一连接片2具有一定的距离且增加了第一铆接孔9与第三采样端7之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在第一铆接孔9上设置的螺钉不会与布置在第三采样端7上的外接电线产生位置干扰。在保证产品整体能方便有效的安装和布置外接电线情况下,可以减小产品整体的体积,使得产品整体的结构紧凑。让位缺口11有利于主板片1的安装,同时能节省材料。第二铆接孔13与贯通孔12错开一定距离,从而增加第二铆接孔13与贯通孔12的距离,保证在第二铆接孔13上设置铆钉时不会与从贯通孔12中穿过的电线产生位置干扰。采样片3、第一连接片2和第二连接片4能紧密的连接,采样片3、第一连接片2和第二连接片4构成平面板状结构,结构紧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