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1149发布日期:2018-06-08 21:5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蓄电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涉及蓄电模块。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6400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蓄电模块:其通过布线模块装配于单电池组而构成,该单电池组通过多个单电池排列而构成。布线模块配置有检测电线,检测电线与各个单电池连接,用于检测单电池的状态。由此,单电池组和检测电线一体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64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根据上位的结构,检测电线和电源用的电线在从电池导出后分别布设在布线模块内。因此,电池周边的布线空间增大,从而有蓄电模块整体上大型化的问题。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小型化的蓄电模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所涉及的蓄电模块具备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所述蓄电单元具备多个蓄电元件,所述电路单元装配于所述蓄电单元,所述电路单元具备大电流部件、小电流部件、以及保持所述大电流部件和所述小电流部件的电路保持构件,利用多个所述蓄电元件合成的合成电流流过所述大电流部件,用于检测单个的所述蓄电元件的状态的检测电流流过所述小电流部件。

根据本结构,因为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成为一体,且大电流部件和小电流部件利用电路保持构件保持为一体,所以能在整体上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方式。

优选所述电路单元沿着所述蓄电单元的一个侧面及从所述一个侧面的端缘连接的其他侧面装配于所述蓄电单元。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电路单元沿着蓄电单元的一个侧面和其他的侧面配置,所以能使蓄电模块进一步小型化。

优选所述小电流部件夹在所述蓄电元件与所述大电流部件之间而配置。

因为合成电流流过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的大电流部件,所以由于通电而发热,有可能外壳内的蓄电单元及大电流部件的附近局部地变成高温。根据上述结构,小电流部件夹在蓄电元件与大电流部件之间而配置。由此,蓄电单元和大电流部件分开配置,所以可抑制外壳内的温度局部地变成高温。

优选所述电路保持构件具备具有绝缘性的第1盒体和具有绝缘性的第2盒体,所述第1盒体以覆盖所述蓄电单元的侧面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盒体以覆盖所述第1盒体的与覆盖所述蓄电单元的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盒体与所述第2盒体之间配置有所述小电流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小电流部件由第1盒体和第2盒体可靠地被绝缘。

优选所述蓄电单元具备具备等待连接部和导向部,所述等待连接部与所述小电流部件连接,所述导向部形成于所述等待连接部的附近,将所述电路单元引导到正规的装配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能提高将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优选所述大电流部件具有成为所述合成电流的流路的大电流通路、和对所述合成电流的供给和切断进行切换的继电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继电器作为电路单元一体化,从而不必将具有继电器的电连接箱分体设置。由此,能在整体上将蓄电模块所包含的构件紧凑地配置。

优选所述大电流部件具有成为所述合成电流的流路的大电流通路、和连接到所述大电流通路的保险丝。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保险丝作为电路单元一体化,从而不必将安装保险丝的保险丝盒分体设置。由此,能在整体上将蓄电模块所包含的构件紧凑地配置。另外,能在更接近蓄电单元的场所进行过电流保护。

所述电路单元具备状态检测部,该状态检测部通过被输入流过所述小电流部件的检测电流,从而对所述蓄电元件的状态进行检测。

根据上述结构,与将状态检测部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在整体上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能使蓄电模块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电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L―L线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M―M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盖部的仰视图。

图6是示出蓄电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蓄电模块的、将盖部拆下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电路单元和蓄电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框部和蓄电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被框部夹持的蓄电元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蓄电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绝缘保护器和蓄电单元的电连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绝缘保护器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绝缘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绝缘保护器的仰视图。

图16是示出蓄电单元和电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电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下部盒体和小电流部件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与图18不同的方向观看的、示出下部盒体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上部盒体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的电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上部盒体和大电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电路单元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中的P-P线剖视图。

图25是示出电路单元的后视图。

图26是图25中的Q-Q线剖视图。

图27是示出电路单元的侧视图。

图28是示出电路单元的主视图。

图29是示出已将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组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已将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组装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1是示出已将蓄电单元和电路单元组装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2是图31中的R-R线剖视图。

图33是图31中的S-S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33对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所涉及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模块110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搭载而作为电源使用。蓄电模块110在外壳111内具备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在以下说明中,将X方向作为右方,将Y方向作为前方,将Z方向作为上方。另外,关于多个相同构件,有时对一部分构件标注附图标记,而省略其他构件的附图标记。

(外壳111)

外壳111在整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参照图1)。外壳111具有在上方开口的盒体114、和组装到盒体114而将其开口封闭的盖部115(参照图6)。盒体114的开口从上方观看呈长方形。盖部115的顶壁呈与盒体114的开口对应的形状。盖部115利用配置于盖部115的四角的螺栓116固定于盒体114。盖部115和盒体114可以粘接,另外,也可以热熔敷。

外壳111的形状也可以是与汽车用的铅蓄电池的规格符合的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与规格不同的形状,能根据需要设为任意的形状。

盒体114和盖部115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构成盒体114的合成树脂和构成盖部115的合成树脂既可以是相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

在盖部115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分且右端部配置有正极端子117,在盖部115的上表面的前端部分且左端部配置有负极端子118(参照图2)。正极端子117及负极端子118形成为向上方突出的螺栓状。

在盖部115的上表面且正极端子117及负极端子118各自的稍后方的位置配设有帽119。盖部115与帽119之间也可以实施防水。在帽119的下方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配设有与正极端子117和负极端子118各自连接的中继汇流条120A、120B,中继汇流条120A、120B(参照图3~5)。与正极端子117连接的中继汇流条120A(大电流通路的一例)利用后述的第2大电流汇流条123(大电流通路的一例)和螺栓122固定,与负极端子118连接的中继汇流条120B(大电流通路的一例)利用后述的负极汇流条135和螺栓124固定。利用帽119可抑制水、尘埃侵入到盖部115的内侧。

在盖部115的上表面且正极端子117与负极端子118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在前方开口的连接器125。在连接器125上可嵌合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电路侧连接器(未图示)。外部电路侧连接器与未图示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在连接器125的右侧形成有呈圆筒形状的排气口126,排气口126向前方延伸。在该排气口126装配有未图示的管。管与车辆的外部连通,将从后述的蓄电元件127排出的气体向车辆的外部引导。

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收纳于盒体114内。电路单元113用螺栓185固定于盒体114(参照图7)。

(蓄电单元112)

蓄电单元112在整体上基本呈长方体形状(参照图8)。蓄电单元112具有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蓄电元件127排列而成的蓄电元件组128(参照图10)。蓄电元件127具有夹在呈长方形的一对层压片之间的蓄电要素(未图示)。一对层压片在内部收纳有蓄电要素的状态下四边接合。一对层压片的各边通过热熔敷、粘接等公知的手法接合。

在蓄电元件127的上缘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一对极耳129。极耳129的一方是正极极耳129A,另一方是负极极耳129B。极耳129由金属箔构成。构成极耳129的金属能根据需要使用任意的金属诸如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本实施方式的极耳129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在极耳129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由锡、镍等金属构成的镀层。

两个蓄电元件127在相邻的极耳129以成为不同极性的方式排列的状态下被夹持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一对框架130之间(参照图9)。框架130形成在中央部分具有可收纳蓄电元件127的空间的框状。在框架130的左侧缘和右侧缘分别设有相互弹性地卡合的锁定部131A和锁定接受部131B。一对框架130通过锁定部131A和锁定接受部131B弹性地卡合而组装成一体。

蓄电元件127的两个极耳129中位于右侧的极耳129彼此通过在前后方向呈直角折弯而以上下重叠的状态连接。极耳129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焊、软钎焊、硬钎焊等公知的手法连接。

利用框架130汇集的一组蓄电元件127排列有三组,利用上下配置的两个捆扎构件132捆扎。捆扎构件132由环状带构成,该环状带由金属或者合成树脂构成。三组蓄电元件127通过外嵌捆扎构件132而汇集成一体(参照图8)。

六个蓄电元件127以相邻的极耳129的极性不同的方式排列。蓄电元件127的两个极耳129中位于左侧的极耳129与前后相邻地排列的其他组的蓄电元件127的极耳129连接。极耳129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电阻焊、软钎焊、硬钎焊等公知的手法连接。

在利用捆扎构件132汇集的多个蓄电元件127的上部装配有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保护器133。绝缘保护器133从上方观看呈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参照图11)。

通过在框架130的上端部形成的锁定部134A和在绝缘保护器133中与锁定部134A对应的位置形成的锁定接受部134B弹性地卡合,从而可组装框架130和绝缘保护器133。

在绝缘保护器133上配设有:正极汇流条121,其与蓄电元件127的正极极耳129A连接;以及负极汇流条135,其与蓄电元件127的负极极耳129B连接(参照图12)。正极汇流条121及负极汇流条135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形状而构成。作为构成正极汇流条121及负极汇流条135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正极汇流条121及负极汇流条135为铜或者铜合金制。也可以在正极汇流条121及负极汇流条135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正极汇流条121具备:正极极耳连接部136,其与蓄电元件127的正极极耳129A连接并且在左右方向延伸;被保持部137,其从正极极耳连接部136向下方延伸并且保持于绝缘保护器133;以及正极端子连接部138,其设置于被保持部137的靠近左端部的位置,朝向前方弯曲,并且与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大电流通路的一例)连接。

正极极耳129A和正极极耳连接部136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软钎焊、硬钎焊等公知的手法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被保持部137具有锁定接受部137A。通过绝缘保护器133的锁定爪139弹性地卡合于锁定接受部137A,从而正极汇流条121保持于绝缘保护器133。

在正极端子连接部138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螺栓贯穿孔140。通过在该螺栓贯穿孔140内螺合螺栓141,从而正极汇流条121和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电连接。

负极汇流条135具备:负极极耳连接部142,其与蓄电元件127的负极极耳129B连接并且在左右方向延伸;被保持部143,其从负极极耳连接部142向下方延伸,并且保持于绝缘保护器133;以及中继部145,其从被保持部143的左右方向的外端部向后方呈直角弯曲,并且与中继汇流条120B连接。

负极极耳129B和负极极耳连接部142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软钎焊、硬钎焊等公知的手法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激光焊接连接。

被保持部143具有锁定接受部143A。通过绝缘保护器133的锁定爪146弹性地卡合于锁定接受部143A,从而负极汇流条135保持于绝缘保护器133。

中继部145从左右方向观看向上方呈曲柄状弯曲。在中继部145的前后方向的端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穿的螺栓贯穿孔147。通过在该螺栓贯穿孔147内螺合螺栓122,从而中继汇流条120B和中继部145电连接。

在绝缘保护器133的上表面以上下贯穿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开口部149。极耳129从下方插通于开口部14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绝缘保护器133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形成有两列通过开口部149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而构成的列。蓄电元件127的正极极耳129A和负极极耳129B以插通于该开口部149的状态上下重叠地焊接。

在各开口部149且关于左右方向靠近中央部的位置配设有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构成。构成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也可以在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具备:极耳连接部151,其与配置于开口部149内的正极极耳129A或者负极极耳129B连接;延长部152,其从极耳连接部151向下方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延伸;以及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3,其从延长部152向下方延伸。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3的下端部呈分叉为两股的叉子状,从而对后述的小电流保险丝154的保险丝端子155A进行夹持。

在绝缘保护器133上以在下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保险丝安装部156(参照图15),在保险丝安装部156可安装小电流保险丝154。在保险丝安装部156内,上述的保险丝连接汇流条150的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3从上方突出(参照图32)。

在保险丝安装部156从下方安装有小电流保险丝154。小电流保险丝154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保险丝端子155A、155B。

在保险丝安装部156内,进一步地,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8从上方突出。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8的下端部也呈分叉为两股的叉子状,从而对小电流保险丝154的保险丝端子155B进行夹持。

电压检测端子157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为规定的形状而构成。构成电压检测端子157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也可以在电压检测端子157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电压检测端子157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如上所述,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下端部形成为保险丝端子连接部158。另一方面,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上端部呈极耳状。

在绝缘保护器133的上表面且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以在上方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等待连接器159(等待连接部的一例)(参照图14)。等待连接器159在前后方向呈交错状排列而形成。换言之,三个等待连接器159在前后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和四个等待连接器159在前后方向排列而成的列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各列的等待连接器159配置于在左右方向错开的位置。

上述的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上端部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配置于等待连接器159内。中继端子160从上方嵌合于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上端部(参照图16)。

中继端子160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为规定的形状后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构成中继端子160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也可以在中继端子160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中继端子160呈大致上下开口的箱状。在中继端子160的内部配置有弹性片161。通过该弹性片161与电压检测端子157的上端部弹性地接触,从而中继端子160和电压检测端子157电连接。

(电路单元113)

电路单元113从左右方向观看在整体上基本呈L字状(参照图27)。电路单元113沿着蓄电单元112的上表面及从上表面的端缘向下方连接的侧面装配。电路单元113具备大电流部件183和小电流部件184,利用多个蓄电元件127合成的合成电流流过大电流部件183,用于对各个蓄电元件127的状态进行检测的检测电流流过小电流部件184。合成电流与检测电流相比要大。

通过形成于蓄电单元112的锁定部162A和形成于电路单元113中与锁定部162A对应的位置处的锁定接受部162B弹性地卡合,从而可组装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参照图30及图33)。

电路单元113具有下部盒体163(电路保持构件的一例,第1盒体的一例)、和组装于下部盒体163的上侧的上部盒体164(电路保持构件的一例,第2盒体的一例)(参照图17)。下部盒体163及上部盒体164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通过形成于下部盒体163的锁定部165A、和形成于上部盒体164中与锁定部165A对应的位置处的锁定接受部165B弹性地卡合,从而可组装下部盒体163和上部盒体164(参照图26、及图28)。

下部盒体163具备上下延伸的侧壁、和从侧壁的上端部向前后方向呈大致直角弯曲的上壁(参照图18)。

在下部盒体163的上壁的下表面、并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且与绝缘保护器133的等待连接器159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电路单元侧连接器165(对方侧连接器的一例)(参照图19)。电路单元侧连接器165呈在下方开口的方筒状。在电路单元侧连接器165的内部,后述的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小电流部件184的一例)的端部从上方突出。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的端部从上方嵌入到等待连接器159的中继端子160(参照图32)。

在蓄电单元112的绝缘保护器133的上表面且各等待连接器159的附近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导向部16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两个导向部168。两个导向部168中的一个形成于从后端部开始数第二个等待连接器159的左方位置。另外,另一个导向部168形成于从前端部开始数第二个等待连接器159的左方。

在下部盒体163的上壁的下表面且与导向部168对应的位置向上方凹陷而形成有供导向部168插入的被导向部169。通过导向部168插入到被导向部169,从而能进行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的相对的对位。

在下部盒体163的上壁的上表面和下部盒体163的侧壁中与蓄电单元112相反的一侧的面配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个)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小电流部件184的一例)、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小电流部件184的一例)、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小电流部件184的一例)(参照图18)。

在下部盒体163和上部盒体164组装好的状态下,在下部盒体163与上部盒体164之间配置有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

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构成。构成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也可以在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配置于下部盒体163的上壁的上表面和下部盒体163的侧壁的后表面(参照图18)。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中在下部盒体163的上壁的上表面所配置的部分的端部以向下方弯曲的状态位于上述的电路单元侧连接器165的内部,并与中继端子160连接。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的下端部向后方弯曲,并连接到后述的状态检测部173。状态检测部173基于通过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输入到状态检测部173的检测电流来检测单个的蓄电元件127的状态。

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配置于下部盒体163的侧壁的后表面(参照图18)。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的下端部向后方弯曲,并连接到状态检测部173。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的上端部向后方弯曲,并连接到后述的电流传感器174。状态检测部173基于经由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从电流传感器174传递到状态检测部173的电流信号,算出流过后述的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大电流部件183的一例)的电流值。

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配置于下部盒体163的后表面(参照图18)。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的下端部向后方弯曲,并连接到状态检测部173。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的上端部向后方弯曲,并连接到后述的继电器175(大电流部件183的一例)。继电器175根据经由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从状态检测部173传递到继电器175的开关信号,对从蓄电单元经由大电流汇流条流动的合成电流的供给(导通)和切断(截止)进行切换。

上部盒体164具备上下延伸的侧壁、和从侧壁的上端部向前后方向呈大致直角弯曲的的上壁(参照图20)。在上部盒体164的上壁的上表面和上部盒体164的侧壁的后表面配设有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参照图8)。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构成。构成第1大电流汇流条14的金属能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也可以在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的表面形成有锡、镍等的镀层。

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中、在上部盒体164的上壁的上表面配置的一侧的端部利用螺栓141固定于正极汇流条121的中继部145。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中、在上部盒体164的侧壁的后表面配置的部分贯穿于电流传感器174(参照图22)。电流传感器174利用公知的手法检测流过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的合成电流。电流传感器174经由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将电流信号发送到状态检测部173。此外,电流传感器174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将电流信号经由连接器及外部电路侧连接器发送到ECU。

另外,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的下端部利用螺栓179连接到大电流保险丝177(大电流部件183的一例)的引线端子178A。

大电流保险丝177具有一对引线端子178A、178B。一方引线端子178A与上述的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的下端部连接。另一方引线端子178B利用螺栓181与继电器175的一方引线端子180A连接。

继电器175根据经由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从状态检测部173发送的信号而导通、截止。状态检测部173经由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从电流传感器174接收电流信号,在由该电流信号算出的电流值大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使继电器175截止。

继电器175的另一方引线端子180B利用螺栓182连接到第2大电流汇流条123(大电流部件183的一例)。

第2大电流汇流条123配置于上部盒体164的侧壁的后表面和上部盒体164的上壁的上表面。第2大电流汇流条123中、在上部盒体164的上壁的上表面配置的部分的端部利用螺栓124连接到与正极端子117连接的中继汇流条120A。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蓄电模块110具备蓄电单元112和装配于蓄电单元112的电路单元113,蓄电单元112具备多个蓄电元件127,电路单元113具备大电流部件183、小电流部件184、以及保持大电流部件183和小电流部件184的下部盒体163及上部盒体164,在大电流部件183流过利用多个蓄电元件127合成的合成电流,在小电流部件184中流过用于检测单个的蓄电元件127的状态的检测电流。

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成为一体,且大电流部件183和小电流部件184由下部盒体163及上部盒体164保持为一体,所以能在整体上使蓄电模块110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路单元沿着蓄电单元的一个侧面及从一个侧面的端缘连接的其他侧面装配于蓄电单元。由此,电路单元113沿着蓄电单元的一个侧面和其他侧面配置,所以能使蓄电模块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小电流部件184夹在蓄电元件127与大电流部件183之间而配置。

因为在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的大电流部件183中有合成电流流动,所以由于通电而发热,从而有可能外壳111内的蓄电单元112及大电流部件183的附近局部变为高温。根据本实施方式,小电流部件184夹在蓄电元件127与大电流部件183之间而配置。由此,蓄电单元112和大电流部件183分开配置,所以可抑制外壳111内的温度局部变为高温。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路保持构件具备:具有绝缘性的下部盒体163,其以覆盖蓄电单元112的侧面的方式配置;以及具有绝缘性的上部盒体164,其以覆盖下部盒体163的与覆盖蓄电单元112的面相反的一侧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在下部盒体163与上部盒体164之间配置有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由此,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利用下部盒体163和上部盒体164可靠地绝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蓄电单元112具备与小电流部件184连接的等待连接器159和形成于等待连接器159的附近、将电路单元113引导到正规的装配位置的导向部168。由此,能提高将蓄电单元112和电路单元113组装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大电流部件183具有成为合成电流的流路的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及第2大电流汇流条123、和对合成电流的供给和切断进行切换的175。由此,通过将继电器175作为电路单元113一体化,从而不必将具有继电器175的电连接箱分体设置。由此,能在整体上将蓄电模块110所含的构件紧凑地配置。

大电流部件具有成为合成电流的流路的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和连接到第1大电流汇流条144的大电流保险丝177。由此,通过将大电流保险丝177作为电路单元113一体化,从而不必将安装大电流保险丝177的保险丝盒分体设置。由此,能在整体上将蓄电模块110所包含的构件紧凑地配置。另外,能在更靠近蓄电单元112的场所进行过电流保护。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路单元113具备状态检测部173,状态检测部173通过被输入流过小电流部件184的检测电流,从而检测蓄电元件127的状态。由此,与将状态检测部173以分体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在整体上使蓄电模块110小型化。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说明书记载的技术的技术范围。

(1)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单元112设为具有六个蓄电元件127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蓄电单元112也可以设为具有两个~五个、或者七个以上的蓄电元件127的结构。

(2)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元件127设为在一对层压片之间收纳有蓄电要素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作为蓄电元件127,也可以是在呈方筒状的金属缶中收纳有蓄电要素的形状,另外,还可以是在呈圆筒状的金属缶中收纳有蓄电要素的形状,能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的形状。

(3)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单元113从侧方观看呈大致L字状,但是不限于此,电路单元113也可以呈扁平的箱状,能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的形状。

(4)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电流部件183设为相对于电路单元113配置于与蓄电单元112相反的一侧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配置于电路单元113中与蓄电单元112相同的一侧的结构。

(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小电流汇流条167、第2小电流汇流条170以及第3小电流汇流条171设为配置于下部盒体163与上部盒体164之间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夹在公知的绝缘板之间的结构,能根据需要采用任意的结构。

(6)导向部168和被导向部169也可以省略。

(7)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从各个蓄电元件127抽取检测电流的结构,但是也可以用从多个蓄电元件127集中地抽取检测电流的方法来检测蓄电元件127的状态。

(8)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电流部件183及小电流部件184设为包括汇流条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大电流部件183也可以设为包括电线的结构,另外,小电流部件184也可以设为包括电线的结构。

(9)大电流部件183也可以设为以分体设置的结构,而不必作为蓄电模块110一体化。

(10)状态检测部173也可以设为以分体设置的结构,而不必作为蓄电模块110一体化。

符号的说明

110:蓄电模块

112:蓄电单元

113:电路单元

111:外壳

114:盒体

115:盖部

123:第2大电流汇流条

127:蓄电元件

144:第1大电流汇流条

159:等待连接器

163:下部盒体

164:上部盒体

165:电路单元侧连接器

167:第1小电流汇流条

168:导向部

170:第2小电流汇流条

171:第3小电流汇流条

173:状态检测部

175:继电器

177:大电流保险丝

183:大电流部件

184:小电流部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