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层金属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30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层金属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通滤波器,尤其是一种基于三层金属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属于无线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波滤波器是现代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必不可少的器件,它对信号起分离作用,让有用的信号尽可能无衰减的通过,对无用的信号尽可能大的衰减抑制其通过。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间的频带越来越窄,这就对滤波器的规格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矩形腔体滤波器具有高的频率选择性、低插损、功率容量大、性能稳定等优点而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许多学者对腔体滤波器产生多模的通带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谐振器之间的耦合来改变分离多模,产生传输零点,进一步提高带通性能。

据调查与了解,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如下:

1990年,F.Arnd首次提出了滤波器非谐振模的概念。在后续学者的探索研究中,利用非谐振模的概念,对金属腔体滤波器在传输特性上的多模及传输零点进行了实现。现阶段直列型金属谐振腔的多模及传输零点的主要实现方法,是在源端激励模式TE10,源端的腔体与滤波器谐振腔通过孔径进行耦合,改变孔径的位置及金属谐振腔的大小,来激励谐振模TM120、TM210模和非谐振模TM11,由于非谐振模对能量有传递作用,使得能量传递过程中存在多径,而实现了传输零点。同时,谐振模的存在使得传输通带里有多个传输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层金属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且应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基于三层金属板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包括三层金属板、第一导体组件和第二导体组件,所述三层金属板分别为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和第三金属板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且三层金属板的左端由第四金属板固定,右端由第五金属板固定,三层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金属板上开有槽线,并在槽线附近用金属块将三层金属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导体组件设置在第四金属板上,并与第二金属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组件设置在第五金属板上,并与第二金属板的右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板上的槽线为工字形槽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工字形槽线有三个,三个工字形槽线分别为第一工字形槽线、第二工字形槽线和第三工字形槽线,所述第一工字形槽线、第二工字形槽线和第三工字形槽线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其中第一工字形槽线和第三工字形槽线左右对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块有六个,其中三个金属块分别位于第一工字形槽线、第二工字形槽线和第三工字形槽线的上端附近位置上,并将三层金属板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另外三个金属块分别位于第一工字形槽线、第二工字形槽线和第三工字形槽线的下端附近位置上,并将三层金属板的下端固定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金属板和所述第五金属板均为U形金属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体组件与第二导体组件左右对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体组件由第一同轴外导体和第一同轴内导体组成,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固定在第四金属板的外壁上,作为第一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作为第一探针,该第一同轴内导体的一端与第一同轴外导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金属板外壁和内壁后与第二金属板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组件由第二同轴外导体和第二同轴内导体组成,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固定在第五金属板的外壁上,作为第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作为第二探针,该第二同轴内导体的一端与第二同轴外导体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金属板外壁和内壁后与第二金属板的右端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采用第一SMA接头,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采用第一耦合杆,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采用第二SMA接头,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采用第二耦合杆;所述第一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一耦合杆的一端焊接,所述第二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二耦合杆的一端焊接。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滤波器通过将三层金属板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且三层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并在中间层金属板上开出槽线,并在槽线附近用金属块将三层金属板固定在一起,其左右两端通过其它金属板进行固定,槽线充当耦合结构,槽线隔开的中间层金属板其余部分、底层金属板和顶层金属板充当谐振器,通过调节中间层金属板的尺寸、中间层金属板上工字形槽线的位置及尺寸,可以分别控制滤波器的多模谐振及传输零点;此外,金属块将三层金属板的上端和下端固定,使三层金属板形成的金属结构更稳固,使谐振更稳定;整个滤波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且应用范围广。

2、本发明的滤波器在9.96~10.04GHz的频率范围内,|S11|的值都在-10dB以下,并有三个明显的谐振点,可见是带有传输零点的多模金属带通滤波器,与传统的金属谐振腔都是封闭结构相比,由三层金属板形成的金属结构不封闭,能够满足小型化、高选择性、高Q值、设计和加工简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频率响应的电磁仿真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通滤波器的加工示意图。

其中,1-第一金属板,2-第二金属板,3-第三金属板,4-第四金属板,5-第五金属板,6-金属块,7-第一工字形槽线,8-第二工字形槽线,9-第三工字形槽线,10-第一同轴外导体,11-第一同轴内导体,12-第二同轴外导体,13-第二同轴内导体,14-第一小金属块,15-第一螺孔,16-第一U形金属块,17-第二U形金属块,18-第一通孔下半部分,19-第二螺孔,20-第二通孔下半部分,21-第三螺孔,22-第二小金属块,23-第四螺孔,24-第三小金属块,25-第四小金属块,26-第五螺孔,27-第六螺孔,28-第五小金属块,29-第七螺孔,30-第三U形金属块,31-第四U形金属块,32-第八螺孔,33-第九螺孔,3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带通滤波器包括三层金属板、第一导体组件和第二导体组件。

所述三层金属板分别为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所述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即第一金属板1为底层金属板,第二金属板2为中间层金属板,第三金属板3为底层金属板,且三层金属板的左端由第四金属板4固定,右端由第五金属板5固定,上端和下端由六个金属块6固定,这六个金属块6的尺寸是相同的,其中三个金属块6将三层金属板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另外三个金属块6将三层金属板的下端固定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固定,可以使三层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即三层金属板所形成的金属结构不封闭;所述第二金属板2上开有三个工字形槽线,采用工字形槽线只是为了方便进行尺寸调整,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的槽线,三个工字形槽线分别为第一工字形槽线7、第二工字形槽线8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所述第一工字形槽线7、第二工字形槽线8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其中第一工字形槽线7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左右对称(即这两个工字形槽线的尺寸相同),将三层金属板上端固定在一起的三个金属块6分别位于第一工字形槽线7、第二工字形槽线8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的上端附近位置上,将三层金属板下端固定在一起的三个金属块6分别位于第一工字形槽线7、第二工字形槽线8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的下端附近位置上,工字形槽线充当耦合结构,工字形槽线隔开的第二金属板2其余部分、第一金属板1和第三金属板3充当谐振器,通过调节第二金属板2的尺寸、第二金属板2上工字形槽线的位置及尺寸,可以实现模式谐振和传输零点的控制;所述第四金属板4和所述第五金属板5均为U形金属板。

所述第一导体组件与第二导体组件左右对称,所述第一导体组件由第一同轴外导体10和第一同轴内导体11组成,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10固定在第四金属板4的外壁上,作为第一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11作为第一探针,该第一同轴内导体11的一端与第一同轴外导体10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金属板4外壁和内壁后与第二金属板2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二导体组件由第二同轴外导体12和第二同轴内导体13组成,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12固定在第五金属板5的外壁上,作为第二输入/输出端口,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13作为第二探针,该第二同轴内导体13的一端与第二同轴外导体12连接,另一端穿过第四金属板4外壁和内壁后与第二金属板2的右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同轴外导体10采用第一SMA接头,所述第一同轴内导体11采用第一耦合杆,所述第二同轴外导体12采用第二SMA接头,所述第二同轴内导体13采用第二耦合杆;所述第一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一耦合杆的一端焊接,所述第二SMA接头的末端与第二耦合杆的一端焊接。

本实施例的金属谐振腔滤波器频率响应的电磁仿真曲线如图5所示,图中虚线表示|S11|,是输入端口的回波损耗;实线表示|S21|,是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正向传输系数,可以看到在2.85~3.12GHz的频率范围内,|S11|的值都在-10dB以下,并有三个明显的谐振点。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带通滤波器加工过程如下:

1)取三层金属板,三层金属板分别为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和第三金属板3;

2)第一金属板1的上端、下端分别具有三个第一小金属块14,在每个第一小金属块14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一螺孔15,第一金属板1的左端具有第一U形金属块16,右端具有第二U形金属块17,在第一U形金属块16的两边分别开出用于固定第二金属板2的凹槽,且在第一U形金属块16上开出用于容纳第一SMA接头(第一同轴外导体10)的内导体(即第一耦合杆)的第一通孔下半部分18,并在凹槽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二螺孔19;在第二U形金属块17的两边分别开出用于固定第二金属板2的凹槽,且第二U形金属块17上开出用于容纳第二SMA接头(第二同轴外导体12)的内导体(即第二耦合杆)的第二通孔下半部分20,并在凹槽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三螺孔21;

3)第二金属板2的上端、下端分别具有三个第二小金属块22,在每个第二小金属块22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四螺孔23,第二金属板2的左端具有两个第三小金属块24,右端具有两个第四小金属块25,在每个第三小金属块24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五螺孔26,在每个第四小金属块25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六螺孔27,在第二金属板2开出第一工字形槽线7、第二工字形槽线8和第三工字形槽线9;

4)第三金属板3的上端、下端分别具有三个第五小金属块28,在每个第五小金属块28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七螺孔29,第三金属板3的左端具有第三U形金属块30,右端具有第四U形金属块31,在第三U形金属块30的两边分别开出用于固定第二金属板2的凹槽,且第三U形金属块30上开出于容纳第一SMA接头(第一同轴外导体10)的内导体(即第一耦合杆)的第一通孔上半部分(图中未示出),并在凹槽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八螺孔32;在第四U形金属块31的两边分别开出用于固定第二金属板2的凹槽,且第四U形金属块31上开出用于容纳第二SMA接头(第二同轴外导体12)的内导体(即第二耦合杆)的第二通孔上半部分(图中未示出),并在凹槽上开出用于固定的第九螺孔33;

5)将第二金属板2嵌入第一金属板1,将第一SMA头的内导体与第二金属板2的左端焊接,以及将第二SMA头的内导体与第二金属板2的右端焊接,盖上第三金属板3,并通过螺钉34与各个螺孔配合,将第一U形金属块16、两个第三小金属块24和第三U形金属块30组合起来,构成第四金属板4,将第二U形金属块17、两个第四小金属块25和第四U形金属块31组合起来,构成第五金属板5,将第一小金属块14、第二小金属块22和第五小金属块28组合起来,构成六个金属块6,此时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第三金属板3已进行固定,组成了三层金属板的金属滤波器结构,最后进行测试。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板1、第二金属板2、第三金属板3、第四金属板4、第五金属板5、金属块6、第一导体组件和第二导体组件采用的金属材料可以为铝、铁、锡、铜、银、金和铂的任意一种,或可以为铝、铁、锡、铜、银、金和铂任意一种的合金。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滤波器通过将三层金属板从底部到顶部依次设置,且三层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并在中间层金属板上开出槽线,并在槽线附近用金属块将三层金属板固定在一起,其左右两端通过其它金属板进行固定,槽线充当耦合结构,槽线隔开的中间层金属板其余部分、底层金属板和顶层金属板充当谐振器,通过调节中间层金属板的尺寸、中间层金属板上工字形槽线的位置及尺寸,可以分别控制滤波器的多模谐振及传输零点;此外,金属块将三层金属板的上端和下端固定,使三层金属板形成的金属结构更稳固,使谐振更稳定;整个滤波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通信系统的要求,且应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较佳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