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接带工具及极片接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2890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片接带工具及极片接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极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接带工具及极片接带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片涂布、对辊、分切制片过程中产生大量接头,造成极片长度偏长偏短,导致制片贴胶错误、极耳位置不对、卷绕卷偏、卷绕黑芯、卷绕螺旋等不良;在极片接带工序中没有标准的接带平台和标准接带方法,引起后续工序加工生产不良、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卷绕一次通过率低和卷绕产品的一致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接带工具及极片接带方法,其能解决极片接带后续工序中加工生产不良、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卷绕一次通过率低和卷绕产品的一致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极片接带工具,包括:

主工作平台,所述主工作平台上设有一用以供极片接带的接带区,所述接带区上设有多条裁切线;

第一极片压杆,所述第一极片压杆可移动靠近于所述主工作平台的一侧端上,以用于抵压置于所述主工作平台上的极片;

第二极片压杆,所述第二极片压杆可移动靠近于所述主工作平台的另一侧端上,以用于抵压置于所述主工作平台上的极片;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极片压杆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极片压杆移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工作平台的一侧端;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极片压杆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极片压杆移动靠近或者远离所述主工作平台的另一侧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组件,任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及第一气缸,所述第一安装架设于所述主工作平台的底侧上,所述第一气缸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主工作平台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极片压杆。

优选的,任一个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工作的第一电磁开关,所述第一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任一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二安装架设于所述主工作平台的底侧上,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主工作平台并连接于所述第二极片压杆。

优选的,任一个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气缸工作的第二电磁开关,所述第二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防止所述第一极片压杆和/或所述第二极片压杆压于极片上时压坏所述极片的防压损保护件,所述防压损保护件设于所述第一极片压杆和/或所述第二极片压杆的与所述极片接触的一侧端上。

优选的,所述防压损保护件为一弹性压带、弹性垫片或者海绵。

优选的,所述裁切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极片接带工具的极片接带方法,包括:

将合格的极片A通过所述第二极片压杆与所述主工作平台之间形成的通道,以使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进入所述主工作平台的接带区上,其中,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包括收卷端和第一接带端;

将所述第一接带端与其中一个所述裁切线对齐;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二极片压杆将所述收卷端压紧;

将具有不良部分的极片B通过所述第一极片压杆与所述主工作平台之间形成的通道,以使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进入所述主工作平台的接带区上,并叠在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且使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的极片涂布间隙留白与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的极片涂布间隙留白对齐叠合,其中,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包括辊压端和第二接带端,所述极片B的不良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带端上;

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极片压杆将辊压端压紧;

沿其中一个所述裁切线裁切掉位于所述第二接带端上的所述极片B的不良部分,并保证裁切后所述第二接带端与所述第一接带端具有重叠部分;

将所述第一接带端与所述第二接带端连接。

优选的,采用高温双面胶将所述第一接带端与所述第二接带端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极片压杆固定极片,在接带区设置多条裁切线,提高了接带的准确性,解决极片接带后续工序中加工生产不良、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卷绕一次通过率低和卷绕产品的一致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接带工具示意图;

图2为图1使用图1所示极片接带工具接带的极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接带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一极片接带工具,包括:主工作平台1、第一极片压杆2、第二极片压杆3、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主工作平台1上设有一用以供极片接带的接带区11,接带区11上设有多条裁切线111;其中,裁切线111为直线槽,并且从主工作平台1长度方向的一侧端延伸至主工作平台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且裁切线111的两侧端均不延伸穿过主工作平台1。裁切线111之间的距离相等,根据工艺需要裁切线的数量可设为3-5道,且裁切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极片接带过程中工艺要求的极片之间的重叠距离。第一极片压杆2可移动靠近于主工作平台1的一侧端上,以用于抵压置于主工作平台1上的极片。第二极片压杆3可移动靠近于主工作平台1的另一侧端上,以用于抵压置于主工作平台1上的极片。第一驱动装置4与第一极片压杆2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一极片压杆2移动靠近或者远离主工作平台1的一侧端。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极片压杆3连接,以用于驱动第二极片压杆3移动靠近或者远离主工作平台1的另一侧端。

将合格极片穿过第二极片压杆3置于接带区11上,一端用第二极片压杆3固定,另一端沿裁切线裁断;将具有不良极片的极片穿过第一极片压杆2置于接带区11上,一端用第一极片压杆2固定,另一端沿裁切线裁断不良极片部分;将合格极片和裁去不良极片部分的极片的特定工艺端对齐连接,保证接带的准确性,解决极片接带后续工序中加工生产不良和报废率高的问题,生产效率和卷绕一次通过率高,提升卷绕卷芯的一致性,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驱动装置4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驱动组件41,任一个第一驱动组件41包括第一安装架411及第一气缸412,第一安装架411设于主工作平台1的底侧上,第一气缸412设于第一安装架411上,且第一气缸412的输出端穿过主工作平台1并连接于第一极片压杆2。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驱动组件(图中未示出),任一个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图中未示出)及第二气缸(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架设于主工作平台1的底侧上,第二气缸设于第二安装架上,且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穿过主工作平台1并连接于第二极片压杆。通过气缸可以稳定控制两个极片压杆远离和靠近主工作平台。

任一个第一驱动组件41还包括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工作的第一电磁开关413,第一电磁开关413与第一气缸412连接。任一个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以控制第二气缸工作的第二电磁开关,第二电磁开关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电磁开关的位置可以根据操作需要放置,便于控制。

主工作平台两端还设有固定孔12,用于将极片接带工具固定在操作平台上。

优选的,极片接带工具还包括用以防止第一极片压杆2和/或第二极片压杆3压于极片上时压坏极片的防压损保护件21,防压损保护件21设于第一极片压杆2和/或第二极片压杆3的与极片接触的一侧端上。优选的,防压损保护件为一弹性压带、弹性垫片或者海绵。压损保护件可以有效的防止第一极片压杆和第二极片压杆压坏极片,保证极片的合格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片接带工具可以在辊压后收卷前安装和分切设备放卷纠偏前安装,通过所述极片接带工具将待连接的极片对齐连接,解决极片接带后续工序中的加工生产不良问题,降低报废率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极片接带工具的极片接带方法,以辊压后收卷前安装的极片接带工具的接带方法为例,如图1至3所示,使用图1所示极片接带工具的极片接带方法包括:

步骤S101:将合格的极片A通过所述第二极片压杆3与所述主工作平台1之间形成的通道,以使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进入所述主工作平台的接带区11上,其中,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包括收卷端5和第一接带端6。

具体的,极片结构如图2所示,极片上设有不同长度的工艺极片段,不同长度的工艺极片段之间为极片涂布间隙留白9,极片接带工具位于极片辊压机和极片收卷机之间,当检测到不良极片时,辊压机停止辊压,截断极片。将已经经过极片接带工具的合格的极片A通过所述第二极片压杆3与所述主工作平台1之间形成的通道,放在接带区11上,可以将极片的较长的工艺极片段作为特定工艺极片段,也可以将极片的较短的工艺极片段作为特定工艺极片段。

步骤S102:将所述第一接带端6与其中一个所述裁切线111对齐。

具体的,为了保证接带的精确度,也可以将特定工艺极片段放在接带区11后,沿其中一个裁切线111将第一接带端6边缘裁掉以使第一接带端6与其中一个裁切线111对齐。

步骤S103: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二极片压杆将所述收卷端压紧。

通过步骤S101-步骤S103,将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放在接带区11并固定。

步骤S104:将具有不良部分的极片B通过所述第一极片压杆2与所述主工作平台1之间形成的通道,以使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进入所述主工作平台的接带区11上,并叠在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且使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的极片涂布间隙留白与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的极片涂布间隙留白对齐叠合,其中,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包括辊压端7和第二接带端8,所述极片B的不良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接带端上。

具体的,检测到不良极片并裁断后,将具有不良部分的极片B通过所述第一极片压杆2与所述主工作平台1之间形成的通道,以使所述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进入所述主工作平台的接带区11上,并叠在所述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上,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与极片A的特定工艺极片段相对应,极片涂布间隙留白9也相对应并重叠。

步骤S105: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极片压杆将辊压端压紧。

步骤S106:沿其中一个所述裁切线裁切掉位于所述第二接带端上的所述极片B的不良部分,并保证裁切后所述第二接带端8与所述第一接带端6具有重叠部分。

具体的,接带区11有三条或五条裁切线,以三条裁切线为例,从第一极片压杆2侧起依次为第一条裁切线、第二条裁切线、第三条裁切线,将极片A一侧沿第一条裁切线裁断使第一接带端6与第一条裁切线对齐,将极片B一侧沿第二条裁切线裁断使第二接带端8与第二条裁切线对齐,从而保证裁切后第二接带端8与第一接带端6具有重叠部分。

步骤S107:将所述第一接带端6与所述第二接带端8连接。

具体的,通过步骤S104-S107,将极片A与极片B的特定工艺极片段叠合,裁切掉不良部分,将其中一个接带端向上翻起与另一个接带端连接完成接带。接带完成后重新启动辊压机继续进行极片辊压和极片收卷流程。

优选的,采用高温双面胶将所述第一接带端与所述第二接带端连接。由于后续工艺涉及高温烘烤等工艺,为了保证接带的牢固性和工艺的稳定性,采用高温双面胶将所述第一接带端与所述第二接带端连接。

在辊压后收卷前安装和分切设备放卷纠偏前,通过所述极片接带工具将待连接的极片对齐连接,解决极片接带后续工序中的加工生产不良问题,降低报废率和制造成本。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