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086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



背景技术: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因其耐压等级可以从600V跨度到6500V,被广泛应用于高铁、新能源开发、家用电器、智能电网等领域。但IGBT是一个单向导通器件,反向导通时等效于两个背靠背的二极管从而无法导通。在IGBT典型逆变电路应用中就需要反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FWD(Free Wheeling Diode)以作保护作用。RC-IGBT(Reverse-Conducting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逆导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将IGBT的部分集电极P-Collector用N-Collector取代,集电极P-Collector和N-Collector间隔排列其结构如图1所示。使得原来IGBT中两个背靠背二极管P-body/N-drift,N-buffer/P-Collector变成了P-body/N-drift,N-buffer/N-Collector一个二极管结构,实现了IGBT内部二极管的集成。不但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还能够节约成本,消除了IGBT芯片与二极管芯片之间存在的温度差,提高了可靠性。

但是传统RC-IGBT有存在自身的一些缺点:一方面由于N-Collector的引入,从MOS流出的电子在流向集电极时首先流向低势垒的N-Collector,并在底部的PN结(P-Collector/N-buffer)上产生一个电势差VPN如图2所示。当VPN<0.7V时只有电子参与导电,RC-IGBT工作在单极性导电模式下。当VPN≥0.7V时,P-Collector向漂移区注入空穴,RC-IGBT工作在双极性导电模式下。由于两种导电模式的转换导致了输出曲线上电流电压的突变,即出现了负阻Snapback现象。这种现象使得RC-IGBT在并联使用时一些器件完全不能进入IGBT的工作模式,一些器件则因电流过大温度过高造成器件烧毁,最终导致整个电路系统崩溃。

另一方面,传统RC-IGBT器件版图如图3所示,由于N-Collector作为FWD的阴极,其上方区域为FWD区,P-Collector作为IGBT的阳极,其上方区域为IGBT区,传统RC-IGBT的IGBT与FWD混合在同一个有源区内(Active region)。这样传统RC-IGBT不论工作在IGBT正向导通模式或者FWD反向导通模式,都只有有源区导通电流,而结终端区(Edge termination)面积很大如图1图3所示,却只起到一个承受反向击穿电压的作用,无导通电流流过,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且芯片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阴极层、N-漂移区6、N缓冲层7和集电区,所述集电区包括同层设置的N集电区8和P集电区9,所述阴极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多晶硅栅电极2,相邻两个多晶硅栅电极间形成有源发射极4,每个多晶硅栅电极被SiO2栅氧化层3包围;每个有源发射极的下方设置有一个P-body区5,P-body区5位于N-漂移区6的顶部,P-body区5内设置有与有源发射极连接的N+有源区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从左到右依次分为有源区、过渡区和结终端区,所述结终端区的底层完全由N集电区8构成。

进一步,所述结终端区内的阴极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SiO2场氧化层15,相邻两个SiO2场氧化层连接一个场限位环P-ring14,场限位环P-ring位于N-漂移区内,场限位环P-ring与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的阳极连接,N集电区与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过渡区的等位环10内设置有MOSFET,MOSFET的源极11和漏极12位于过渡区的等位环10内,MOSFET的栅极13位于SiO2栅氧化层3内;MOSFET的源极11与结终端区的金属相连,漏极12与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栅极13与漏极12以及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开通与关断状态通过MOSFET栅极13控制。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在正向导通IGBT模式下彻底消除了snapback现象,且正向导通压降降低了19.4%。在反向导通FWD模式下,通过结终端集成了体二极管,该二极管具有软的反恢复特性,且整个反向恢复过程中无电流和电压的波动。综上所述,这种新结构RC-IGBT大大提高了传统RC-IGBT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传统RC-IGBT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RC-IGBT正向导通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导电模式;其中集电极P-Collector与缓冲层n-buffer之间的电压差VPN<0.7V时,传统RC-IGBT工作在单极性导电模式,当VPN>0.7V时,传统RC-IGBT工作在双极性导电模式;

图3是传统RC-IGBT的版图结构;其中传统RC-IGBT的部分集电极P-Collector被N-Collector所取代,P-Collector与N-Collector间隔排列在集电极上,P-Collector上方区域为IGBT区,N-Collector上方区域为FWD区,故IGBT与FWD混合在一起,即二极管集成在有源区;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

图5是新结构RC-IGBT的版图结构;新结构RC-IGBT将传统RC-IGBT的P-Collector和N-Collector整合后并分离开来,此时N-Collector分布在结终端区域,作为FWD的阴极,其上方区域为FWD区,P-Collector分布在有源区,作为IGBT的阳极,其上方区域为IGBT区,实现了FWD与IGBT有源区的分离,即二极管集成在结终端区;

图6是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的拓扑结构,即应用于槽栅trench结构RC-IGBT;

图7是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的拓扑结构,即应用于Super-junction结构RC-IGBT;

图8是室温下T=300K时,长度均为450um的新结构RC-IGBT与传统RC-IGBT在正向导通IGBT模式与反向导通FWD模式下的电流电压仿真比较图;其中IGBT mode为正向导通IGBT模式,DIODE mode为反向导通FWD模式;

图9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分别在正向导通与反向导通状态下,当电流密度达到150A/cm2时的电流分布图;其中A点代表传统RC-IGBT在正向导通时的电流分布,B点代表新结构RC-IGBT在正向导通时的电流分布,C点代表传统RC-IGBT在反向导通时的电流分布,D点代表新结构RC-IGBT在反向导通时的电流分布;

图10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和传统PI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电压波形比较图;其中小插图为软度因子的计算方法,Snap-off为电流的突然终止;

图11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和传统PI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中器件内部电流分布对比图;其中Hole Injection代表新结构RC-IGBT和传统的RC-IGBT在反向抽取电流时,P-Collector向漂移区中不断注入空穴,Without Hole Injection代表传统PIN二极管由于不存在P-Collector,在反向恢复过程中,无空穴注入;

其中,1是N+有源区,2是槽栅多晶硅电极,3是槽栅二氧化硅层,4是有源发射极,5是P-body区,6是N-漂移区,7是N缓冲层,8是N集电区,9是P集电区,10是过渡区等位环,11是MOS控制管的源极(与结终端金属相连),12是MOS控制管的漏极(与IGBT的阴极金属相连),13是MOS控制管的栅极(与IGBT的阴极金属相连),14是结终端场限环P-ring,15是场氧化层,16是超结P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其结构如图4所示,版图布局如图5所示。

RC-IGBT器件,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阴极层、N-漂移区6、N缓冲层7和集电区,所述集电区包括同层设置的N集电区8和P集电区9,所述阴极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多晶硅栅电极2,相邻两个多晶硅栅电极间形成有源发射极4,每个多晶硅栅电极被SiO2栅氧化层3包围;每个有源发射极的下方设置有一个P-body区5,P-body区5位于N-漂移区6的顶部,P-body区5内设置有与有源发射极连接的N+有源区1;RC-IGBT器件从左到右依次分为有源区、过渡区和结终端区,所述结终端区的最底层完全由N集电区8构成。

所述结终端区内的阴极层内间隔设置有若干SiO2场氧化层15,相邻两个SiO2场氧化层连接一个场限位环14,场限位环位于N-漂移区内,场限位环与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的阳极连接,N集电区与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所述过渡区的等位环10内设置有MOSFET,MOSFET的源极11和漏极12位于过渡区的等位环10内,MOSFET的栅极13位于SiO2栅氧化层3内;MOSFET的源极11与结终端区的金属相连,漏极12与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栅极13与漏极12以及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开通与关断状态通过MOSFET栅极13控制。

本发明是在传统RC-IGBT基础上,首先将原来分离排列的P集电极区(P-Collector)9整合在一起集成在有源区,形成IGBT区;将原来分离排列的N集电极区(N-Collector)8整合在一起集成在结终端区域,形成二极管FWD区。其作用有三:第一、正向导通机理上,新结构RC-IGBT将P集电极区(P-Collector)上方电阻整合成一个很大的电阻Ranode,使得其PNP(P-body/n-drift,n-buffer/P-Collector)晶体管基极发射极的电阻Ranode很大,发射极基极电压VPN很容易达到0.7V使晶体管进入双极性导电模式。由于只存在一种导电机制,不存在传统RC-IGBT的由单极性向双极性导电模式转变过程,故能有效的消除Snapback现象。第二、版图布局上,新结构RC-IGBT将传统RC-IGBT的P-Collector和N-Collector整合后并分离开来。此时N-Collector作为FWD的阴极,其上方区域为FWD区,P-Collector作为IGBT的阳极,其上方区域为IGBT区,实现了FWD与IGBT有源区的分离,大大提高了芯片的利用率。第三结构上,传统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FWD的阳极是采用P-body区,阴极采用的是N-Collector,而新结构RC-IGBT内部集成的体二极管FWD的阳极是采用场限环P-ring,阴极仍然采用的是N-Collector,故所集成的二极管结构不一样,由于场限环P-ring是结终端区(Edge termination)的结构,故新结构RC-IGBT成功利用结终端集成了体二极管;其次、为了不影响整个器件的反向阻断性能,新结构在有源区(Active region)与结终端区(Edge termination)之间即过渡区中引入了一个MOSFET结构,此MOSFET的源极11与结终端金属相连,漏极12与IGBT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源漏之间的沟道开通与关断状态通过MOS管栅极13控制,MOS管栅极13与漏极12以及IGBT有源区的阴极金属相连,故MOS管栅极无需加入额外信号,其信号与IGBT有源区阴极信号同步。当RC-IGBT处于反向导通时,IGBT有源区阴极加正电压即MOSFET栅极加上正电压,沟道形成,MOSFET开启,源漏相连,此时IGBT有源区的阴极上的电流通过MOSFET沟道流经结终端金属后再通过FWD的阳极P-ring向下流向N-Collector,这个过程FWD处于导通状态。同理当IGBT有源区阴极电压撤销MOSFET上的栅极信号消失,沟道关闭源漏断开,MOSFET的源极与结终端金属以及FWD的阳极P-ring相连,此时FWD的阳极断开处于阻断状态。故通过在过渡区引入的MOSFET结构可以直接控制结终端区所集成的体二极管FWD的工作状态,MOSFET只等效于一个开关如图4中等效电路图所示。综上,本发明的新结构RC-IGBT器件是通过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FWD,且通过MOSFET控制FWD的工作模式,新引入的结构是在传统RC-IGBT基础上进行改进,但工作机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新型的RC-IGBT不但能彻底消除传统RC-IGBT正向导通所存在的Snpaback现象,同时利用结终端区域集成体二极管使得芯片面积得到充分利用,通过MOSFET控制体二极管,使得FWD在正向导通时能正常工作,在反向阻断时不影响器件的阻断耐压,器件的综合性能大大提高。

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新结构除了可以用于平面栅RC-IGBT中(如图4)还可以用于槽栅trench结构的RC-IGBT(如图6)和超结super junction RC-IGBT(如图7)之中。

借助MEDICI仿真软件可得,对所提供的如图1所示的传统RC-IGBT,如图4所示的新结构RC-IGBT进行了仿真比较,仿真模拟薄片工艺制造的600V耐压级RC-IGBT,传统RC-IGBT和新结构RC-IGBT的仿真参数一致,其中N-漂移区厚度为60um,掺杂浓度为7×1013cm-3,载流子寿命为10us,环境温度为300K,长度为450um。

图8是室温下T=300K时,长度均为450um的新结构RC-IGBT与传统RC-IGBT在正向导通IGBT模式与反向导通FWD模式下的电流电压仿真图。由图8仿真结果可知,在正向导通状态即Vg=15V,Vcathode=0V,Vanode=(+V)时,传统RC-IGBT在电流为5A左右时发生snapback现象,发生snapback现象的程度ΔVSB=1.8V。对于新结构RC-IGBT,整个正向导通过程无snapback现象发生,其原理分析如上故通过整合P-Collector的长度能很好地消除snapback现象;另外当正向导通电流达到150A/cm2,传统RC-IGBT的正向导通压降为2.06V如图8中A点所示,对应的新结构RC-IGBT的正向导通压降为1.66V如图8中B点所示,相对传统RC-IGBT,新结构RC-IGBT导通压降降低了19.4%。综上新结构RC-IGBT不但消除了snapback现象,还大大降低了正向导通压降即降低了正向导通损耗。同样由图8仿真结果可知,在反向导通状态即Vg=0V,Vcathode=(+V),Vanode=0v时,传统RC-IGBT与新结构RC-IGBT的二极管FWD的反向导通曲线基本保持一致,当反向导通电流达到-150A/cm2,两种RC-IGBT的反向导通压降分别处于图8中D点和C点,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即新结构RC-IGBT对传统RC-IGBT的反向导通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忽略。

图9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分别在正向导通与反向导通状态下,当电流密度达到150A/cm2时的电流分布图,图中的A,B,C,D点与图8相对应。由仿真结果可知:正向导通时,传统RC-IGBT的部分P-Collector被N-Collector所取代,故图中左边无电流分布,导通电流主要分布在P-Collector的上方即IGBT区。新结构RC-IGBT由于N-Collector被整合到结终端区域,P-Collector分布在整个有源区,故正向导通时电流分布在整个IGBT区,相对传统RC-IGBT,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反向导通时,传统RC-IGBT的二极管FWD的阴极为N-Collector,阳极为P-body,故反向导通电流分布在N-Collector上方即分布在有源区。新结构RC-IGBT的二极管FWD的阴极为N-Collector,阳极为P-ring,由于N-Collector被整合到结终端区域故反向导通电流分布在结终端区。

图10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和传统PI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电压波形比较图,由图中电流曲线可以看出三种器件的软度因子分别为1.2,1.3,0.75,故这种新结构的RC-IGBT的软度因子与传统RC-IGBT相当,而相对传统PIN二极管软度因子提升37%。当软度因子大于1时即为软反向恢复。传统PIN二极管不但为很硬的反向恢复,而且还存在Snap-off和电流波动等现象,而对于新结构RC-IGBT和传统的RC-IGBT则不存在Snap-off和电流波动现象。由图中反向恢复电压曲线可以看出除了这种新结构的RC-IGBT,其它都存在电压过冲和波动等情况,对于传统PIN二极管,这种现象原因是由于电流的Snap-off和高的di/dt造成的,而对于传统RC-IGBT,反向电压的波动的机理是因为在反向恢复过程中,耗尽层的不平衡导致的,而根本原因是在于器件内电流的分布不均匀,在反向恢复载流子的抽取过程中导致了电流电压的震荡。。

图11是新结构RC-IGBT,传统的RC-IGBT和传统PIN二极管的反向恢复过程中器件内部电流分布对比图,由图可知新结构RC-IGBT和传统的RC-IGBT在反向抽取电流时,由于P-Collector会向漂移区中不断注入空穴,这样就防止了漂移区中载流子被瞬间抽取,保证了反向恢复电流缓慢减少,这也解释了图11中新结构RC-IGBT和传统的RC-IGBT反向恢复电流不存在Snap-off和电流波动现象。而传统PIN二极管由于不存在P-Collector,在反向恢复过程中,漂移区中的载流子被瞬间抽取掉,这样就造成了电流电压的突变,即存在电流的Snap-off现象和电压的过冲现象。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经仿真验证在正向导通IGBT模式下彻底消除了snapback现象,且正向导通压降降低了19.4%。在反向导通FWD模式下,通过结终端集成了体二极管。该二极管具有软的反恢复特性,且整个反向恢复过程中无电流和电压的波动。综上所述,这种新结构RC-IGBT大大提高了传统RC-IGBT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以示意图4为例,其具体实现方法包括:选取N型<100>晶向区熔单晶衬垫,场氧化,刻蚀有源区,长栅氧,淀积Poly栅(MOS管的栅极13同步完成),P body的注入,N+有源区注入(MOSFET的源极11和漏极12同步完成),淀积BPSG,打孔并淀积发射极金属,发射极金属曝光与刻蚀,背面场终止层注入,背面集电极N-Collector(8)及集电极P-Collector(9)分别离子注入及退火。背面金属化,钝化等等。

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具体器件的设计要求,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通过MOSFET控制结终端集成体二极管的RC-IGBT器件,其表面MOS区和漂移区是可变的,可以用于槽栅trench结构的RC-IGBT(如图6)和超结super junction RC-IGBT(如图7)中。在具体制作时,衬底材料除了可以用硅Si材料,还可用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或锗硅等半导体材料代替体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