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151发布日期:2018-10-09 22: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模块,尤指一种可用以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利用多个信号接点而在电子装置之间提供信号连接的管道,随着消费性电子不断朝轻、薄、短、小方向发展,例如在移动电话及数码相机等移动式装置中,相应于移动式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就要求连接器模块尺寸缩小并具有薄断面(lowprofile)特征,另外,移动通讯发展的多功能性,因此,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封装密度增加,就需要对应精密排列的插头和插座端子,因此不断薄型化与小型化连接器模块为现今研究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为了要符合现今消费性电子等移动式装置的小型化和便携式的需求,因此现在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设计大都是要求连接器模块的尺寸缩得越小越好且具有薄断面结构,然而,现在一味追求高度缩小的设计,在某一些非应用在消费性电子的产品情况下,例如需要能够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设计,现今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设计反而都无法达到此种产品的需求,因此本创作希望可以提供一种改良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其能够有效地调整板与板之间的高度差,以达到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设计大都是要求连接器模块的尺寸缩得越小越好且具有薄断面特征,然而在某一些非应用在消费性电子的产品情况下,例如是需要能够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设计,现今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设计反而都无法达到此种产品需求,因此导致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模块,包括一第一板端连接器、一电路板以及一第二板端连接器,其中第一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凹槽,每个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接部,第一接触部延伸至第一凹槽,第一焊接部延伸突出于第一绝缘本体。电路板插设在第一绝缘本体的第一凹槽,电路板包括多个第一接点与多个第二接点,所述些第一接点与所述些第二接点互相电性连通,第一接触部接触第一接点。第二板端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的多个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凹槽,每个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与第二焊接部,第二接触部延伸至第二凹槽,第二焊接部延伸突出于第二绝缘本体,电路板插设在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凹槽,第二接触部接触第二接点。

本发明所提供板对板连接器模块,其利用在二板端连接器之间插设有一电路板,此电路板上设有可电性接触二板端连接器的接点,由于此电路板的设置使得二板端连接器之间高度差的调整变得更有弹性,如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无法依照设计需求来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部份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中的第一板端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板对板连接器模块

2第一板端连接器

21第一绝缘本体

211第一本体部

212第一浮动部

22第一端子

221第一接触部

222第一焊接部

223第一可挠部

224第一固持部

225第二固持部

23第一凹槽

24第一沟槽

25垫片

3电路板

31第一对接部

311第一接点

32第二对接部

321第二接点

4第二板端连接器

41第二绝缘本体

411第二本体部

412第二浮动部

42第二端子

421第二接触部

422第二焊接部

423第二可挠部

424第三固持部

425第四固持部

43第二凹槽

5第一电路板

6第二电路板

h高度差

l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模块1,此板对板连接器模块1包括有一第一板端连接器2、一电路板3及一第二板端连接器4,此第一板端连接器2焊接固定在第一电路板5上,此第二板端连接器4焊接固定在第二电路板6上。

此第一板端连接器2包括第一绝缘本体21及设置在第一绝缘本体21的多个第一端子22,第一绝缘本体21设有第一凹槽23,每个第一端子22具有第一接触部221与第一焊接部222,第一接触部221延伸至第一凹槽23,第一焊接部222延伸突出于第一绝缘本体21。在本实施例中,此第一板端连接器2为一浮动式连接器,因此第一绝缘本体21是由第一本体部211及第一浮动部212所构成的组合,在第一浮动部212上设有第一凹槽23,且每个第一端子22具有一第一可挠部223、一第一固持部224及一第二固持部225,第一可挠部223设在第一固持部224与第二固持部225之间,第一固持部224固设在第一浮动部212,第二固持部225固设在第一本体部211。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浮动部212容设在第一本体部211的第一沟槽24,且可在第一沟槽24内受力浮动一小段距离,亦即此第一浮动部212可沿着xyz方向偏移以配合实际使用时的插接需求。在本实施例中,此第一可挠部223提供第一浮动部212在偏移时第一端子22的变形缓冲,其大致呈u字形,然不限于此,其他具有变形偏移作用的端子形状结构亦可应用在本发明中。此外,第一板端连接器2还设有垫片25以作为焊接固定之用。

第二板端连接器4包括第二绝缘本体41及设置在第二绝缘本体41的多个第二端子42,第二绝缘本体41设有第二凹槽43,每个第二端子42具有第二接触部421与第二焊接部422,第二接触部421延伸至第二凹槽43,第二焊接部421延伸突出于第二绝缘本体41。同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端连接器4为一浮动式连接器,因此第二绝缘本体41是由第二本体部411及第二浮动部412所构成的组合,在第二浮动部412上设有第二凹槽43,且每个第二端子42具有一第二可挠部423、一第三固持部424及一第四固持部425,第一可挠部423设在第三固持部424与第四固持部425之间,第三固持部424固设在第二浮动部412,第四固持部425固设在第二本体部411。可以理解的是,此第二浮动部412亦可沿着xyz方向偏移以配合实际使用时的插接需求,由于此第二板端连接器4的结构相同于第一板端连接器2,故在此不再赘述其细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此第二板端连接器4的结构相同于第一板端连接器2,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第二板端连接器4的结构亦可设计成不相同于第一板端连接器2。此外,第一绝缘本体21设有第一凹槽23,第二绝缘本体41设有第二凹槽43,因此依照一般常见的看法可将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皆视为母端连接器,然不限于此,通过其他设计的选择亦可将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转变成皆可视为公端连接器,又或者是将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之一视为公端连接器,而另一者则视为母端连接器,亦即本创作并不限定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其为公端连接器或是母端连接器。

电路板3设有一第一对接部31及一第二对接部32,第一对接部31与第二对接部32分别位在电路板3的前后两端,第一对接部31上设有多个第一接点311,第二对接部32上设有多个第二接点321,所述些第一接点311与所述些第二接点321互相电性连通,其中此电路板3一端的第一对接部31插设在第一凹槽23,在电路板3另一端的第二对接部32插设在第二凹槽43,以使第一接触部221接触第一接点311,第二接触部421接触第二接点321。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路板3为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硬式印刷电路板,因此当电路板3插设在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之间时,可通过此电路板3来达到调整板与板之间的高度差,如此能有效地解决现有板对板连接器模块无法依照设计需求来选择性地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皆为浮动式连接器,因此同时插设在第一绝缘本体21中的第一浮动部212的第一凹槽23以及第二绝缘本体41中的第二浮动部412的第二凹槽43的电路板3,此电路板3位在第一浮动部212与第二浮动部412之间,并且通过此电路板3的长度设计将可以达到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222与第二焊接部422之间的高度差h范围是介于5毫米(mm)至30毫米(mm)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焊接部222与第二焊接部422之间的高度差h主要是由电路板3的长度l所构成,因此电路板的长度l可设计的范围大小亦大约介于5毫米(mm)至30毫米(mm)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在实际应用时,并不限定于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同时皆为浮动式连接器,可依照需求选择将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中的任一者设计为浮动式连接器,而另一者则为非浮动式连接器,又或者是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同时皆可设计成为非浮动式连接器,亦即在本发明中只要利用电路板3来插接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以达到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目的皆为本发明的构想。但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采用浮动式连接器的设计,会使得第一板端连接器2与第二板端连接器4两者之间位置偏移或误差的设计变得更有弹性空间,可适合于不同的使用情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此电路板3的作用除了可用来达到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目的之外,藉由此电路板3上的电子线路的设计,也可以达到跳线或是改变其他电气特性的效果,因此本发明除了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板对板连接器模块无法依照设计需求来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问题之外,还具有提供其它设计选择与弹性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是利用在二板端连接器之间插设有一电路板,此电路板上设有可电性接触二板端连接器的接点,由于此电路板的设置使得二板端连接器之间高度差的调整变得更有弹性,如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模块无法依照客户设计需求来调整板与板之间高度差的问题。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发明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所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涵盖的权利要求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