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9733发布日期:2018-10-23 22:0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漏电断路器除了具有传统小型断路器(MCB)的控制、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外,还具有漏电保护功能,能够对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

现有的RCBO根据自身结构布局的不同,通常分为如下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类型的RCBO具有与紧凑型产品相同的宽度,但因漏电检测、N极连接软导线位于产品左侧,使得产品长度更长,所以仍需要特殊的配电箱来进行安装,同时由于N极连接软导线不具有RCBO 的基本保护功能,导致产品的可靠性较差。第二种类型的RCBO具有与紧凑型产品相同的尺寸,但缺少N极连接软导线,使得产品安装成本较高,用户接线的便利性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其产品的保护功能更加完善,壳体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且产品安装和接线过程更加便捷可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包括:一个壳体,其包括一个第一壳体、一个第二壳体以及位于其间的一个安装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安装壳体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容纳腔室;一个电磁脱扣装置和一个灭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一个第一操作机构,其用于配合所述电磁脱扣装置工作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一侧;一个漏电脱扣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一个第二操作机构,其用于配合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工作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的动作能够实现电流回路的分断和接通;一个第一端子组件,可用于L极进线,所述安装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第一端子组件能够贯穿所述安装缺口并夹持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的空间内;一个第二端子组件,可用于L极出线,其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一个第三端子组件,可用于N极进线,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一个具有开闭触点功能的软导线组件,可用于N极出线,其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通过上述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接线方式,在保证产品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的前提下,仍具有优化的壳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端子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中的靠近所述电磁脱扣装置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三端子组件的进线端和所述软导线组件的出线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通过上述设计,有利于产品的安装和接线,壳体内部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用户无需使用特殊的配电箱来进行安装,有利于提升用户的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和一个第一执行组件,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包括一个第二触头组件和一个第二执行组件,所述第一执行组件和第二执行组件可通过一个驱动件和操作手柄实现联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软导线组件包括:一个连接板;一个第一连接导线,其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触头组件中的静触头,其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连接板;一个第二连接导线,其一端连接到所述连接板,其另一端为自由连接端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以进一步节省壳体内部空间,由于第一连接导线的一侧连接到N极动、静触头,故能够实现N极连接导线开闭触点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连接板采用弯折状结构,并设置有一个槽状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连接导线的端部容纳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内;以及一个片状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导线的端部压接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以利于增强结构连接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的接线容量大于所述第三端子组件的接线容量,能够有效增强L极接线的电气安全及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的电流承载范围为6A~32A,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可连接通用性汇流排,以满足L极大电流接入的需要,使得产品的适用性更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N极电流回路的方向依次为所述第三端子组件、所述N极动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所述第一连接导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导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包括一个热保护组件,其靠近于所述灭弧装置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以用于实现断路器的热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N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L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3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标号说明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 第二触头组件43

壳体10 第二执行组件44

第一壳体11 第一端子组件71

第二壳体12 第二端子组件72

安装壳体13 第三端子组件51

电磁脱扣装置20 软导线组件60

第一操作机构21 第一连接导线61

第一触头组件22 第二连接导线62

L极静触头221 连接板63

L极动触头222 第一弯折部631

N极静触头431 第二弯折部632

N极动触头432 线路板组件80

第一执行组件23 驱动件81

灭弧装置30 操作手柄82

漏电脱扣装置40 滑块83

第二操作机构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表示各实施方式的附图中,相同的后两位数字表示结构相同或结构相似但功能相同的部件。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非限定它们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在本文中,“平行”、“垂直”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

参阅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该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包括一个壳体10。壳体10包括一个第一壳体11、一个第二壳体12以及一个安装壳体13。安装壳体13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安装壳体 1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二壳体12与所述安装壳体13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容纳腔室。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具有一个第一电流回路和一个第二电流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流回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二电流回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进一步包括一个电磁脱扣装置20、一个灭弧装置30,一个第一操作机构21、一个漏电脱扣装置40以及一个第二操作机构42。具体来说,电磁脱扣装置20和灭弧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第一操作机构21用于配合所述电磁脱扣装置20工作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一侧,第一操作机构21的动作能够实现第一电流回路的分断和接通,以用于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的过电流保护,灭弧装置30有利于实现电弧的快速熄灭。漏电脱扣装置4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第二操作机构42用于配合所述漏电脱扣装置40工作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的一侧,第二操作机构42的动作能够实现第二电流回路的分断和接通,以用于实现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 的漏电保护。为了实现热保护的功能,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100还包括一个由双金属片构成的热保护组件31,其靠近于所述灭弧装置30并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以及一个用于检测并输出控制信号的线路板组件80,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室内。

参阅图4和图5,为了分别满足L极和N极的接线功能,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还包括一个可用于L极进线的第一端子组件71、一个可用于L极出线的第二端子组件72以及一个可用于N极进线的第三端子组件51。值得指出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端子组件,本发明的第一端子组件71尺寸较大,为了在不增加壳体尺寸的情况下满足第一端子组件71 安装的可靠性,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壳体1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第一端子组件71 能够贯穿所述安装缺口并夹持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形成的空间内。第二端子组件72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室内,第三端子组件51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子组件72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中的靠近所述电磁脱扣装置的一侧。

特别的是,所述第一端子组件71接线容量大于所述第三端子组件72的接线容量。由于本发明的第一端子组件71取代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小端子组件,采用接线容量更大的大端子组件,能够有效增强L极接线的电气安全及可靠性。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组件71的电流承载范围为6A~32A。所述第一端子组件71可选择性地连接通用性汇流排, L极进线端可连接更大截面的导线,以满足L极大电流接入的需要,使得产品的适用性更强,更好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可选的是,本发明壳体10的靠近第一端子组件71的一侧还设置有滑块83,滑块83能够避免用户的手指接触带电零件,以有效保护用户的人身安全,并且还便于灵活地将断路器可拆卸地连接到相对应的卡轨上。

为了方便用户更加容易地管理和使用断路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通过软导线组件60来实现N极出线,并且软导线组件60具有开闭触点的功能,从而能够增强N极电流回路的电气安全及可靠性。结合图2和图4所示,该软导线组件60 容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室内。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端子组件51的进线端和所述软导线组件60的出线端位于所述壳体10的同一侧,通过上述设计,有利于产品的安装和接线,提升用户的空间利用率。由于壳体内部的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断路器产品的整体长度不变,用户无需使用特殊的配电箱来进行安装,有效提升了产品安装的便利性。并且,由于采用软导线来代替接线端子,还能够简化加工工艺,有效节约产品的生产成本。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操作机构21包括:一个第一触头组件22 和一个第一执行组件23。所述第二操作机构42包括一个第二触头组件43和一个第二执行组件44。更具体来说,第一触头组件22和第一执行组件23的动作能够实现L极电流回路的分断和接通。第二触头组件43和第二执行组件44的动作能够实现N极电流回路的分断和接通。所述第一执行组件23和第二执行组件44可通过一个驱动件81和操作手柄82实现联动。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软导线组件60包括一个连接板63、一个第一连接导线61以及一个第二连接导线62。具体来说,第一连接导线61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触头组件43中的静触头431,第一连接导线61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连接板63。第二连接导线62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连接板63,第二连接导线62的另一端为自由连接端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L极电流回路的方向依次为第一端子组件71、L极动触头222、L极静触头221、第二端子组件72,N极电流回路的方向依次为第三端子组件51、N极动触头432、N极静触头431、第一连接导线61、连接板63、第二连接导线62,通过上述设计,由于第一连接导线61的一侧连接到N极动、静触头432、431,使得软导线组件60具备可开闭断点的功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断路器N极的保护性能和可靠性因此得到极大地提升。

结合图4,优选的是,作为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为了节省壳体内部空间并增强安装的可靠性,所述连接板63可以采用弯折状结构,并能够稳定地卡接在壳体内表面上的复数个限位筋共同形成的安装凹槽中。较佳的是,连接板63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弯折部631和一个第二弯折部632。为了增强电连接的稳定性,第一弯折部631可设置呈槽状,所述第一连接导线61 的端部得以容纳在呈槽状的第一弯折部631内,第二弯折部632可设置呈片状,所述第二连接导线62的端部压接在呈片状的第二弯折部632上。值得指出的是,所述连接板63的形状和结构并不唯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能够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多种变型和替换,但均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可靠的接线方式,在保证产品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的前提下,仍具有优化的壳体结构,有效为用户节省安装空间,同时由于采用软导线来代替接线端子,产品的加工工艺也得以简化,产品成本降低。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