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06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



背景技术:

脉动热管,上世纪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现有技术的脉动热管是一种机构简单但机理复杂的两相流传热器件,它是将一根长的毛细管抽真空,然后将毛细管内部充入液体,如果毛细管直径足够小,管内就会间歇地形成汽塞和液塞,当脉动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小管径和冷热端反复的折弯是形成脉动热管的两个基本条件,通过相变和汽液脉动来传递热量。与普通热管相比,其结构简单,不需要吸液芯,不受重力影响,管径小,热管形状可以任意弯曲,适应性好,因此制造、运行和维护成本低脉动热管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被视为解决微小空间高热通量散热方案中最有希望和前途的传热元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冷凝水回流通道和蒸汽通道,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设置在蒸汽通道两侧,所述蒸汽通道靠近冷凝段的通道内和冷凝段内设置纳米柱模块。

所述热管的长度小于3厘米,所述热管的宽度小于1厘米,所述热管高度为7微米。

所述蒸发段外侧设置有热斑点的导热模块。

所述纳米柱模块由大量纳米柱组成,所述纳米柱的高度为7微米,所述纳米柱的间距为100纳米,所述纳米柱的宽度为150纳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设计在于对于一些电子元件中的热斑的冷却,采用微型热管的冷却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而这种在冷凝段加入了纳米柱的热管具有更高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流程图图;

图2为本发明的总体图图;

图3为热管的三维图;

图4为加入导热模块的平面图。

其中,1为热管的蒸发段,2为冷凝段,3为纳米柱模块,4为蒸汽通道,5为冷凝水回流通道,6为热斑点的导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包括蒸发段1,冷凝段2,所述蒸发段1和冷凝段2之间设置有冷凝水回流通道5和蒸汽通道4,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5设置在蒸汽通道4两侧,所述蒸汽通道4靠近冷凝段2的通道内和冷凝段2内设置有纳米柱模块3。

所述热管的长度小于3厘米,所述热管的宽度小于1厘米,所述热管高度为7微米。

所述蒸发段1外侧设置有热斑点的导热模块6。

所述纳米柱模块3由大量纳米柱组成,所述纳米柱的高度为7微米,所述纳米柱的间距为100纳米,所述纳米柱的宽度为150纳米。

本发明的使用原理简述如下:

当电子元件的发热端与热管的蒸发段1贴合,热管内的工质去离子水受热蒸发,蒸汽通过中间的微型通道到达冷凝段2,而在冷凝段2加入了纳米柱模块3,由于纳米柱的存在使冷凝水更容易在纳米结构之间凝结,微型热管的冷凝速度得到显著提高,冷却之后的冷凝水在压差作用下通过回流管道回到了蒸发段,重复以上过程,从而带走发热点的热量。由于加入了纳米柱的设计,具有较快的冷凝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子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冷凝水回流通道和蒸汽通道,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设置在蒸汽通道两侧,所述蒸汽通道靠近冷凝段的通道内和冷凝段内设置纳米柱模块。本设计在于对于一些电子元件中的热斑的冷却,采用微型热管的冷却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而这种在冷凝段加入了纳米柱的热管具有更高的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许术方;李培生;卢敏;杜鹏;夏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12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