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5779发布日期:2018-06-23 03:13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是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射频通信领域,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飞行器上要安装大量的雷达监控、无线电通讯和抗干扰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安装,都需要用到大量的射频同轴电缆。对于飞行器而言,希望使用的射频同轴电缆既能保证极低的传输损耗,又能把电缆的重量降到最低,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飞行器的载装能力。同时又希望射频电缆在指标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尽量的保证线缆的柔软性。随着国内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国内迫切需要满足这种要求的射频同轴电缆,而目前同轴电缆的导体都是由实心的金属材料构成,一般由铜或镀银铜构成,所以其重量很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同轴电缆较重,且韧性较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在保证原有射频电缆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使用纯金属材料作为中心导体的结构,采用复合结构做为射频电缆的中心导体,从而改进电缆性能,降低电缆单位重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介质层和导体层,所述中心导体包裹在介质层内,中心导体为加强筋,介质层包裹在导体层内,介质层的材质为氟聚合物,导体层的材质为金属。

具体地,所述导体层的材质为裸铜或镀银铜。

具体地,所述导体层为编织结构或绕包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在保证原有射频电缆性能指标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使用纯金属材料作为中心导体的结构,采用复合结构做为射频电缆的中心导体,从而改进电缆性能,降低电缆单位重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导体,2.介质层,3.导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中心导体结构的同轴电缆,包括中心导体1、介质层2和导体层3,所述中心导体1包裹在介质层2内,中心导体1为加强筋,介质层2包裹在导体层3内,介质层2的材质为氟聚合物,导体层3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导体层3的材质为裸铜或镀银铜。所述导体层3为编织结构或绕包结构。

如附图1所示,中心导体1采用金属加强筋或者非金属加强筋,既能保证中心导体1的强度,又能达到改进中心导体1硬度的目的。

介质层2采用氟聚合物做为材质,此材料能够保证极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耐热性能。

导体层3采用金属带的编织或者绕包结构,如常规作为导体材质的裸铜或者镀银铜带编织或者绕包在介质层上作为导体层3。

降低重量。本发明结构采用3层复合的结构,将重量较轻聚合物材料创造性引入到射频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里面,由于构成介质层2的氟聚合物的密度一般都在2.2克/立方厘米以下,而金属铜的密度为8.9克/立方厘米,金属银的密度为10.49克/立方厘米,而通过这种复合结构将氟聚合物与金属复合后的密度可以降到4克/立方厘米以下,这就大大降低了电缆的重量。

保证性能。射频电缆的信号传输符合“趋肤效应”的原理,亦成为“集肤效应”,它的定义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界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越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体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在传统的低损稳相射频电缆中,都采用裸铜或者镀银铜作为中心导体1来达到良好的传输特性,而根据趋肤效应的原理,射频信号的传输只在导体表面传输,所以将镀银铜带或者裸铜带包裹在氟聚合物材料的外面作为中心导体1,对射频电缆的传输信号没有任何影响。

增加柔软性。在很多大直径的射频电缆中,采用金属材料的中心导体1非常硬,而采用绞合导体结构的中心导体1又大大的增加了电缆的损耗,而通过采用这类符合型中心导体1,尤其如果是符合导体中心导体1采用绞合结构的话,会大大的增加电缆的柔软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