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通用样品固定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0088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通用样品固定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通用的样品固定夹。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生物、考古、侦查等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样品的固定是观察和拍摄图片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透射电子显微镜用户一般都配备有双倾样品台、铍样品台,这两种样品台的机械和电子工作原理相同,所不同的是二者的样品固定夹不同,其中,双倾样品台的样品固定夹在固定螺丝和样品压环之间采用平直设计,样品压环向下弯折,在固定夹被固定时,压环被紧固压平而压住样品;而铍样品台样品的固定靠两个压片压住铍压环完成的,其专门用于测试含铜元素的样品。综合来看,如果有合适的样品固定夹,铍样品台完全可以代替双倾样品台,但当把双倾样品台的样品固定夹组装到铍样品台上时,由于铍样品台装载样品区的周边区域0.15 mm凸起部分较多(铍压环承载区, G),并且承载压环的压槽较窄,约1.50 mm,双倾样品台的样品固定夹在此无法实现样品的固定。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了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可通用的样品固定夹,可以实现铍样品台替代双倾样品台,另外,当使用非铜样品固定夹时,双倾样品台又可替代铍样品台实现含铜样品的测定。这样,就可以在一种样品台出现故障时,不影响测试工作的正常开展,或者是,在购置设备时,减少购置一种样品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了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可通用的样品固定夹,实现铍样品台和双倾样品台的互相替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① 通用的样品固定夹在固定螺丝孔平面和样品压环平面之间是索穹顶结构( F),替代了现有的双倾样品台样品固定夹的平直设计( E),解决了由于铍样品台承载样品区域周边凸起( G)而引起的现有双倾样品台样品固定夹压环无法固定样品的问题,实现了本实用新型样品固定夹在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上固定样品( H), 从而实现了新型样品固定夹在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上的通用;

② 自然状态下,固定螺丝孔平面和样品压环平面沿索穹顶结构内弯呈接近平行平面状态,当被固定螺丝紧固时,借助于金属压片的弹性,二者处于平行平面,实现对样品压牢、固定效果;

③ 本实用新型的非铜样品固定夹可以避开铜元素干扰,样品固定夹可替代原铍样品台使用的铍压环,在两种样品台上都可实现对含铜样品的测定。

所述的通用样品固定夹,索穹顶结构( F)是圆弧形拱顶、椭圆弧形拱顶、梯形拱顶、长方形拱顶、单孔桥形拱顶、波纹形拱顶中的一种,通用样品固定夹材质是具有弹性的铜合金、钼的合金、镍的合金、铌的合金、钽的合金、钛的合金、不锈钢中的一种。通用样品固定夹在用固定螺丝紧固在样品台上时,固定螺丝孔平面和样品压环平面处于相互平行的平面。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双倾样品台样品固定夹结构图:俯视图。

图1b为现有技术的双倾样品台样品固定夹结构图:轴测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通用样品固定夹平面及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通用样品固定夹平面及结构示意图:轴测图。

图3a为铍样品台样品承载区结构图:俯视图。

图3b为铍样品台样品承载区结构图:轴测图。

图4a实用新型通用样品固定夹铍样品台上的使用结构图:铍样品台俯视图。

图4b实用新型通用样品固定夹铍样品台上的使用结构图:铍样品台轴测图。

图4c实用新型通用样品固定夹在双倾样品台:双倾样品台俯视图。

图4d实用新型通用样品固定夹在双倾样品台:双倾样品台轴测图。

图5a为大面积铍青铜片圆环设计平面图设计及加工示意图。

图5b为大面积铍青铜片模具冲压后的纵剖图。

图中标号表示:E.现有的双倾样品台样品固定夹的平直设计;

F.本实用新型样品固定夹的索穹顶结构;

G.铍样品台承载样品区域周边凸起;

H.本实用新型样品固定夹在双倾样品台和铍样品台上固定样品;

R为圆环的外环半径、Φ为圆环的内环直径,L为两圆环的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所有实施例均按按上述技术方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现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叙述如下。

实施例1:

(A)把厚度为0.15 mm左右的铍青铜片裁剪成10.00 × 3.50 mm的长方形工件;

(B)靠近工件一侧长边,分别设计内(Φ)/外径(2R)分别为1.20/2.00 mm 和 2.20/3.00 mm的两个圆环待加工区域,两个圆环中心间距为6.00 mm;

(C)采用模具冲压,在工件两个圆环待加工区域中间,纵向加工成索穹顶结构。索穹顶结构起始于两端圆环外缘,成拱形连接两圆环,圆环区域保持接近水平,两个圆环中心水平间距L为5.00 mm;

(D)设计两圆环之间索穹顶区域的预留宽度(1.50 mm)和椭圆弧度(从小环到大环顺时针方向),其中两圆环之间索穹顶区域也可以设计为,从小环到大环逐步变宽至2.00 mm;

(E)采用激光或线切割加工微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索穹顶结构连接上述尺寸两圆环的样品固定夹。

实施例2:

(A)在厚度为0.15 mm左右的大面积铍青铜片上,沿同向设计内(Φ)/外径(2R)分别为1.20/2.00 mm 和 2.20/3.00 mm的两排圆环待加工区域,两排圆环中心线间距为6.00 mm,同排临近圆环圆心间距3.50 mm,在铜片上平行推进上述两排圆环设计,形成多排圆环设计(5a);

(B)采用模具冲压,把间隔为6.00 mm的两排圆环待加工区域的中间部分,纵向加工成索穹顶结构,索穹顶结构起始于两排圆环外缘,成拱形连接两排圆环,圆环区域保持接近水平,两排圆环中心线水平间距L为5.00 mm,整体来看,铍青铜片形成波纹瓦形结构(5b);

(C)设计两排圆环之间索穹顶区域的预留宽度(约1.50 mm)和椭圆弧度(从小环到大环顺时针方向);

(D)采用激光或线切割加工微加工方法,批量加工得到索穹顶结构连接上述尺寸两圆环的样品固定夹;

本说明书所例举材质、几何形状、尺寸以及加工方法、手段是为了更具体、直观、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