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231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钠硫电池是高温工作型的二次电池,在加热至约300℃的状态下进行充电、放电。因此,在钠硫电池的电池模块中,多个单电池收容于绝热容器中形成的空间内,并与底面平行地二维排列。另外,沿着底面的加热器及沿着侧面的加热器收容于空间,对多个单电池进行加热。沿着底面的加热器及沿着侧面的加热器这两者的存在有助于使收容多个单电池的空间的温度均匀。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是其一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3297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沿着底面的加热器及沿着侧面的加热器消耗电力进行动作。因此,沿着底面的加热器及沿着侧面的加热器这两者的存在使钠硫电池的电池模块的实质的充放电效率降低。该问题在将钠硫电池替换为钠硫电池以外的高温工作型二次电池的情况下也会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是,在维持收容多个单电池的空间的温度的均匀性的状态下,提高高温工作型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的实质的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电池模块中,在绝热容器中形成的空间中收容多个单电池、加热器及均热板。空间由绝热容器所具有的底面、顶面及侧面定义,并具有沿着侧面的周边部及被周边部包围的中央部。

多个单电池与底面平行地二维排列。多个单电池分别为高温工作型二次电池。

加热器沿着底面配置,具备位于周边部且进行发热的发热部,并且在中央部不发热。

均热板沿着加热器配置,并跨越周边部和中央部。

实用新型效果

从周边部向中央部进行传热,周边部的温度与中央部的温度之差减小。维持收容多个单电池的空间的温度的均匀性。

不需要沿着侧面的加热器,加热器消耗的电力减少。电池模块的实质的充放电效率提高。

这些及这些以外的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通过一并参考下述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将变得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池模块的水平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电池模块的铅锤剖视图。

图3是表示加热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电池模块

图1及2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示意图。图1是图2的切断线A-A所示的位置的水平剖视图。图2是图1的剖面线B-B所示的位置的铅锤剖视图。

图1及2分别所示的电池模块1000具备绝热容器1012、多个单电池1014、配线1016、缓冲片1018、加热器1020、均热板1022及1024、绝缘片1026以及砂1028。电池模块1000也可以具备这些构成物以外的构成物。也可以省略均热板1022及1024中的一个。也可以省略缓冲片1018、绝缘片1026及砂1028全体或一部分。

绝热容器1012具备容器主体1042及盖1044。容器主体1042具备侧壁1062及底壁1064。盖1044具备顶壁1082及檐1084。顶壁1082载置于侧壁1062的上端1122。由此,容器主体1042具有的开口1102被盖1044堵塞。容器主体1042中形成的空间1142由侧壁1062具有的侧面1162、底壁1064具有的底面1164及顶壁1082具有的顶面1168定义,被侧面1162、底面1164及顶面1168包围。

容器主体1042具有真空绝热结构。盖1044具有真空绝热结构。容器主体1042也可以替换为具有真空绝热结构以外的绝热结构的容器主体,盖1044也可以替换为具有真空绝热结构以外的绝热结构的盖。绝热容器1012也可以具有能够暂时散热的结构。

绝热容器1012具有长方体状的立体形状。因此,侧面1162具有面1182、1184、1186及1188,面1184隔着空间1142与面1182对置,面1188隔着空间1142与面1186对置。绝热容器1012也可以替换为具有长方体状以外的立体形状的容器。

多个单电池1014收容于空间1142,并与底面1164平行地二维排列。

多个单电池1014分别为圆筒型钠硫电池,铅锤竖立。圆筒型钠硫电池也可以替换为非圆筒型的钠硫电池。钠硫电池也可以替换为钠硫电池以外的高温工作型二次电池。

配线1016将多个单电池1014电连接,贯穿侧壁1062从空间1142到达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通过配线1016,两个以上的电池块串联连接,在两个以上的电池块的各电池块中两个以上的电池串并联连接,在两个以上的电池串的各电池串中两个以上的单电池串联连接。

在要对电池模块1000进行充电时,在配线1016中流通充电电流,从而对多个单电池1014的各单电池进行充电。在要对电池模块1000进行放电时,对多个单电池1014的各单电池进行放电,从而在配线1016中流通放电电流。

缓冲片1018收容于空间1142且铺设于底面1164上。缓冲片1018为玻璃纤维的集合体。缓冲片1018抑制在冲击施加于底壁1064的情况下,冲击传递给多个单电池1014。

将加热器1020以及均热板1022和1024重叠而成的重叠体1202收容于空间1142,且载置于缓冲片1018的主面1222。由此,加热器1020以及均热板1022和1024各自沿着底面1164配置,接近底面1164并与底面1164对置。

加热器1020为板状,并具备发热部1242及非发热部1244。发热部1242位于空间1142所具有的周边部1262,并且进行发热。非发热部1244位于空间1142所具有的中央部1264,并且不发热。由此,加热器1020在沿着侧面1162的周边部1262发热,在被周边部1262包围的中央部1264不发热。

均热板1022及1024分别沿着加热器1020具有的一个主面1282及另一个主面1284配置。

均热板1022及1024分别覆盖主面1282及1284的整体。因此,均热板1022及1024各自跨越从与底面1164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沿着侧面1162的周边部1262和从与底面1164垂直的方向观察时被周边部1262包围的中央部1264,并从周边部1262连续至中央部1264。

均热板1022及1024各自由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金属或合金构成,更优选由铜或铝构成。

通过均热板1022及1024,从周边部1262向中央部1264进行传热,发热部1242在周边部1262产生的热传递给中央部1264。

在周边部1262中向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的散热量增大,但在周边部1262具有发热部1242。因此,周边部1262被充分加热。虽然在中央部1264没有发热部1242,但通过均热板1022及1024从周边部1262向中央部1264传递热,在中央部1264中向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的散热量减小。因此,中央部1264被充分加热。由此,周边部1262的温度与中央部1264的温度之差减小,空间1142的温度变得均匀。

均热板1022及1024以及加热器1020不需要沿着侧面1162的加热器。由此,被加热器消耗的电力减少,电池模块的实质的充放电效率提高。

绝缘片1026收容于空间1142,且载置于重叠体1202的主面1272上。绝缘片1026由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云母构成。绝缘片1026抑制多个单电池1014与重叠体1202导通。

砂1028收容于空间1142,并充填单电池的间隙。

2加热器

图3是表示加热器的示意图。图3是俯视图。

如图3所示,加热器1020具备芯1302及加热器线1304。

芯1302为板状,由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由云母构成。

芯1302具备板状结构1322及1324。芯1302上形成有狭缝1342及1344。

板状结构1322具有四方环状的平面形状,并位于周边部1262。板状结构1324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并位于中央部1264。加热器线1304卷绕于板状结构1322,但未卷绕于板状结构1324。由板状结构1322及加热器线1304构成发热部1242。由板状结构1324构成非发热部1244。

发热部1242具备低发热部1442及高发热部1444。高发热部1444具有比低发热部1442所具有的发热密度大的发热密度。

如图1所示,空间1142从与底面1164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具有四角1462。低发热部1442配置于四角1462以外。高发热部1444配置于四角1462。由此,向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排放的散热量增大的四角1462上的发热比向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排放的散热量减小的四角1462以外的发热大,空间1142的温度变得更均匀。在四角1462以外的特定场所向绝热容器1012的外部排放的散热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特定场所上配置高发热部。例如,在配线1016贯穿侧壁1062的场所中散热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场所上配置高发热部。

板状结构1324与板状结构1322相连。因此,板状结构1322及1324构成板状的一体物。由此,一体处理板状结构1322及1324将变得容易,加热器1020的装配变得容易。但是,板状结构1324也可以与板状结构1322分离。

图4是表示加热器所具备的芯的示意图。图4是剖面线C-C所示的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板状结构1324的厚度与板状结构1322所具有的厚度相同。因此,板状结构1324所具有的一个主面1382及另一个主面1384分别与板状结构1322所具有的一个主面1362及另一个主面1364构成同一平面。由此,在加热器1020的中央未形成凹部,可以容易且有规则地排列多个单电池1014。但是,板状结构1324的厚度也可以与板状结构1322所具有的厚度不同,也可以省略板状结构1324。在省略了板状结构1324的情况下,由孔构成非发热部1244。

如图3所示,板状结构1322具备:部分1402、1404、1406及1408。部分1402、1404、1406及1408一体化,且分别沿着面1182、1184、1186及1188配置。部分1402及1404分别隔着狭缝1342及1344与板状结构1324分离。部分1406及1408各自与板状结构1324相连。加热器线1304所具备的区间1422、1424、1426及1428分别卷绕于部分1402、1404、1406及1408,区间1422及1424分别贯穿狭缝1342及1344。

在均热板1022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在由芯1302及加热器线1304构成的复合体1380的一个主面上粘贴具有绝缘性的薄片材。由此,抑制加热器线1304与均热板1022导通。

在均热板1024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在复合体1382的另一个主面上粘贴具有绝缘性的薄片材。由此,抑制加热器线1304与均热板1024导通。

上述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在所有的方面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因此,可以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导出无数变更及变形。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0 电池模块

1012 绝热容器

1014 多个单电池

1020 加热器

1022、1024 均热板

1242 发热部

1244 非发热部

1262 周边部

1264 中央部

1302 芯

1304 加热器线

1322、1324 板状结构

1342、1344 狭缝

1442 低发热部

1444 高发热部

1462 四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