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7900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网络滤波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及重要。网络滤波器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干扰、可有效保证网络信息传输的电子元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网络系统中。网络滤波器通常由设置有容置槽的绝缘壳体、磁性线圈和导电端子组成,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壳体相对两端子壁,磁性线圈容置于容置槽中,并与导电端子电连接,导电端子一端与磁性线圈电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线路电连接,但传统作业方式为将磁性线圈的引线手工缠绕在导电端子上,以实现磁性线圈与导电端子电连接,但这种作业方式复杂,生产效率低下,并且,由于为手工作业方式,因此一致性很难保证,影响网络滤波器的电气特性。

现有公告号为US8203853B2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滤波芯片及与之相关的辅助治具,该专利公开的滤波芯片结构可实现磁性线圈(filter elements)的快速焊接,通过将磁性线圈的引线(lead wires)摆放并焊接于连接端子(connection terminals)焊接表面(soldering surface)上,从而取代了将引线手工缠绕于连接端子上的作业方式,焊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由于电子产品朝轻、薄、短、小趋势发展,因此,该滤波芯片上的各连接端子实际相邻距离会非常近,磁性线圈的引线焊接于焊接表面后,需将多余的引线切除,但并不能确保完全将其切除,若切线后剩余部分线头,则该线头容易与相邻的连接端子接触,从而存在短路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简单、焊接一致性高,且可防止导电端子相邻焊接部间发生短路的网络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网络滤波器,其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容置槽和位于容置槽相对两侧的端子壁,所述容置槽底部设有一底壁,所述底壁连接至两端子壁,所述端子壁具有位于上方的顶面,所述端子壁上固定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电端子,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若干磁性线圈,所述磁性线圈向外延伸有若干引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出端子壁的引脚部和暴露于端子壁顶面的焊接部,所述各导电端子分别具有固定于端子壁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两端分别连接引脚部和焊接部,所述顶面朝上凸伸有若干将各焊接部一一间隔开的隔栏,所述隔栏围设于焊接部外围并形成焊接槽,所述隔栏上开设有若干理线槽,所述理线槽自容置槽朝端子壁外侧方向贯穿焊接槽,所述焊接部平贴于焊接槽,所述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分别沿偏移引脚部中心线的一侧延伸,所述引线与焊接部形成固定的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壳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壁,所述侧壁连接至两端子壁和底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一侧壁上的定位槽大于另一侧壁上的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定位槽于绝缘壳体底面设有一开口。

进一步,所述两端子壁分别设置有一左右贯穿隔栏的切线槽,所述切线槽位于焊接部与端子壁外侧之间。

进一步,所述端子壁下方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各导电端子的定位孔。

进一步,所述磁性线圈包括磁环和缠绕于磁环上的漆包线,所述引线由漆包线自磁环往外延伸。

进一步,所述两端子壁上的导电端子呈镜像结构。

进一步,所述引线与焊接部熔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于端子壁顶面朝上凸伸若干将各焊接部一一间隔开的隔栏,隔栏围设于焊接部外围并形成焊接槽,相邻焊接部上的引线可被隔栏隔开,从而可防止相邻焊接部之间发生短路,确保了网络滤波器的性能可靠,隔栏上开设有若干理线槽,所述理线槽自容置槽朝端子壁外侧方向贯穿焊接槽,焊接部平贴于焊接槽,引线通过理线槽被固定于焊接部表面,利于进行焊接,而所述各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分别沿偏移引脚部中心线的一侧延伸,以利于引线沿直线摆放于焊接部上,作业时,将引线穿过理线槽贴于焊接部表面,再将引线沿理线槽穿出绝缘壳体,由于引脚部和焊接部相互错开,因此引脚部不会阻挡引线沿理线槽穿出,通过以上结构,可将引线快速焊接于焊接部上,使引线与焊接部形成固定的电连接,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绝缘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一导电端子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两导电端子镜像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与一外部电路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网络滤波器,其包括绝缘壳体1,所述绝缘壳体1包括容置槽11和位于容置槽11相对两侧的端子壁12,如图1所示,两端子壁12分别位于容置槽11的前后两侧,所述容置槽11底部设有一底壁13,所述底壁13连接至两端子壁12,所述端子壁12具有位于上方的顶面121,所述端子壁12上固定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导电端子2,所述容置槽11内容置有若干磁性线圈3,所述磁性线圈3向外延伸有若干引线32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延伸出端子壁12的引脚部21和暴露于端子壁12顶面121的焊接部23,所述各导电端子2分别具有固定于端子壁12的固定部22,所述固定部22两端分别连接引脚部21和焊接部23,参照图8所示,引脚部21用于与一外部电路板4进行组装焊接,实现网络滤波器与外部电路的电连接,由于导电端子2具有较短的传输路径,因此,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所述顶面121朝上凸伸有若干将各焊接部23一一间隔开的隔栏122,所述隔栏122围设于焊接部23外围并形成焊接槽123,所述隔栏122上开设有若干理线槽124,所述理线槽124自容置槽11朝端子壁12外侧方向贯穿焊接槽123,所述焊接部23平贴于焊接槽123,如图6所示,所述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分别沿偏移引脚部21中心线L3的一侧延伸,使得焊接部23的中线线L4与引脚部21的中心线L3相互错开,所述引线321与焊接部23形成固定的电连接。

参照图7所示,所述两端子壁12上的导电端子2呈镜像结构,即位于一端子壁12上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沿偏移引脚部21中心线L3的一侧延伸,而位于另一端子壁12上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沿偏移引脚部21中心线L3的另一侧延伸。参照图4所示,通过以上结构设计,使得位于两端子壁12上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可一一对应地位于同一直线L1上,而两端子壁12上导电端子2的引脚部21则可一一对应地位于与L1错开的另一直线L2上,便于作业和提升产品结构的对称性。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绝缘壳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侧壁14,所述侧壁14连接至两端子壁12和底壁13,以更好的将磁性线圈3固定于容置槽11中,侧壁14同时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防止绝缘壳体1发生变形。

另外,所述两侧壁14外表面分别设置有一定位槽141,用于对绝缘壳体1进行固定,定位槽141可与一外部辅助治具进行组装配合。所述一侧壁14上的定位槽141大于另一侧壁14上的定位槽141,由于电连接至焊接部23的引线321有顺序之分,一大一小的定位槽141可起到方向区分的作用,使得作业时,引线321可准确的与导电端子2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定位槽141于绝缘壳体1底面设有一开口142,便于将定位槽141组装于外部辅助治具。

为便于对多余的引线321进行切除,两端子壁12分别设置有一左右贯穿隔栏122的切线槽125,所述切线槽125位于焊接部23与端子壁12外侧之间。引线321焊接于焊接部23上后,可通过一切刀沿切线槽125将多余引线321切除,或通过一激光束沿切线槽125进行切除。

导电端子2可通过插入成型工艺一体成型于绝缘壳体1中,因此,为更好的在成型过程中对导电端子2进行固定,端子壁12下方开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各导电端子2的定位孔126,参考图3所示,定位孔126可连通至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但是,定位孔126位置并不做限定,定位孔126亦可连通至导电端子2的固定部22,实际应用中,定位孔126位置可做适当移动。

磁性线圈3包括磁环31和缠绕于磁环31上的漆包线32,所述引线321由漆包线32自磁环31往外延伸。所述引线321与焊接部23熔接为一体,具体可通过一焊接头伸入到焊接槽123中,通过焊接头的高温将引线321熔接于焊接部23,焊接过程同时可去除引线321表面的绝缘漆,实现引线321与导电端子2的电性导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于端子壁12顶面121朝上凸伸若干将各焊接部23一一间隔开的隔栏122,隔栏122围设于焊接部23外围并形成焊接槽123,相邻焊接部23上的引线321可被隔栏122隔开,从而可防止相邻焊接部23之间发生短路,确保了网络滤波器的性能可靠,隔栏122上开设有若干理线槽124,所述理线槽124自容置槽11朝端子壁12外侧方向贯穿焊接槽123,焊接部23平贴于焊接槽123,引线321通过理线槽124被固定于焊接部23表面,利于进行焊接,而所述各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3分别沿偏移引脚部21中心线的一侧延伸,以利于引线321沿直线摆放于焊接部23上,作业时,将引线321穿过理线槽124贴于焊接部23表面,再将引线321沿理线槽124穿出绝缘壳体1,由于引脚部21和焊接部23相互错开,因此引脚部21不会阻挡引线321沿理线槽124穿出,通过以上结构,可将引线321快速焊接于焊接部23上,使引线321与焊接部23形成固定的电连接,提升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