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789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两信号端子和两电源端子,绝缘本体前表面的下方向前凸伸出一舌板,两信号端子和两电源端子分别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绝缘本体内,两信号端子和两电源端子的前端分别露出舌板的上表面。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头连接器在与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例如掌上计算机、移动电话等连接时,不具备即插即用(On-The-Go;OTG)功能,其只能通过与计算机主机连接才能实现数据传输。另,现有的通用串行总线插头连接器也无法对加密芯片进行读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加密芯片进行读取,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插头连接器,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加密芯片进行读取,具有即插即用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电路板、若干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所述电路板设于绝缘本体的后方;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绝缘本体内,各第一端子前端的上表面均暴露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面,各第一端子后端均凸伸出绝缘本体后表面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端子固设于绝缘本体内,第二端子前端弹性地凸伸出绝缘本体的对接面,并与第一端子呈前后设置,第二端子后端凸伸出绝缘本体的后表面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两电源端子和两信号端子,所述两电源端子位于两信号端子的外侧,所述第二端子位于两信号端子之间,第二端子为一信号侦测端子。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绝缘基部,绝缘基部前表面的下方向前凸伸出一舌板,所述对接面为舌板的上表面,所述舌板的后部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端子收容孔,所述绝缘基部下表面的前部开设有一与端子收容孔连通的开槽;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三固持部,第三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前上方延伸的弹性部,弹性部的末端连接有一向上拱起的第三对接部,所述第三固持部的后端缘连接有一第三焊脚;所述第三固持部的后部及第三焊脚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内,所述第三固持部的前部及弹性部收容于开槽内,第三对接部弹性的收容于端子收容孔内并凸伸出舌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焊脚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的上表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电源端子均具有一第一固持部,第一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第一对接部,第一固持部的后端缘连接有一第一焊脚;所述两信号端子均具有一第二固持部,第二固持部的前端缘连接有一第二对接部,第二固持部的后端缘连接有一第二焊脚;所述舌板上表面的前部开设有一贯穿舌板前表面的缺槽;所述两电源端子的第一固持部、第一对接部和第一焊脚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和舌板内,两第一焊脚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的下表面,所述两第一对接部的上表面从缺槽的底壁露出;所述两信号端子的第二固持部、第二对接部和第二焊脚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和舌板内,两第二焊脚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的下表面,所述两第二对接部的上表面均从缺槽的底壁露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两电源端子的第一固持部和第一对接部比第一焊脚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屏蔽壳,固定套设于绝缘本体和电路板的外围,屏蔽壳与绝缘本体的前部配合形成一插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外壳,固设于屏蔽壳的后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通过增设一第二端子,从而实现对加密芯片进行读取,具有即插即用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若干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没有绝缘外壳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没有屏蔽壳和绝缘外壳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没有屏蔽壳和绝缘外壳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插头连接器 100 电路板 10

绝缘本体 20 绝缘基部 21

舌板 22 夹持部 23

对接面 24 缺槽 25

端子收容孔 26 开槽 27

第一端子 30 电源端子 31

第一固持部 311 第一对接部 312

第一焊脚 313 信号端子 32

第二固持部 321 第二对接部 322

第二焊脚 323 第二端子 40

第三固持部 41 第三对接部 42

第三焊脚 43 弹性部 44

屏蔽壳 50 绝缘外壳 60

插头 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包括一电路板10、一绝缘本体20、若干第一端子30、一第二端子40、一屏蔽壳50和一绝缘外壳60。

请参阅图2及图7,所述绝缘本体20具有一对接面24。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20具有一绝缘基部21,绝缘基部21前表面的下方向前凸伸出一舌板22,所述舌板22的上表面为所述对接面24。所述舌板22上表面的前部开设有一贯穿舌板22前表面的缺槽25,舌板22的后部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的端子收容孔26,所述绝缘基部21下表面的前部开设有一与端子收容孔26连通的开槽27。所述绝缘基部21后表面两侧的上部都向后凸伸形成一夹持部23。

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若干第一端子30包括两电源端子31和两信号端子32。所述两电源端子31都包括一矩形板状的第一固持部311,第一固持部311前端缘连接有一第一对接部312,第一固持部311的后端缘连接有一第一焊脚313。所述两电源端子31的第一固持部311和第一对接部312比第一焊脚313宽,从而在将第一焊脚313焊接于电路板10上时,可减小接触电阻,实现快速充电。所述两信号端子32均包括一长条状的第二固持部321,第二固持部321前端缘连接有第二对接部322,第二固持部321后端缘的连接有一第二焊脚323。

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第二端子40为一信号侦测端子,包括一长条板状的第三固持部41,第三固持部41的前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前上方延伸的弹性部44,弹性部44的末端连接有一向上拱起的第三对接部42,第三固持部41的后端缘连接有一先向上弯折再向后上方延伸然后再向后弯折延伸的第三焊脚43。所述屏蔽壳50呈矩形框状。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组装时,先用一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出若干第一端子30和一第二端子40。具体地,若干第一端子30呈横向排列,其中所述两电源端子31位于两信号端子32的外侧,所述第二端子40与第一端子30前后设置,且位于两信号端子32之间。

将绝缘本体20一体成型于若干第一端子30和一第二端子40的外部,将电路板10装设于绝缘本体20的后方于两夹持部23的下方。所述若干第一端子30呈横向排列的固设于绝缘本体20内,若干第一端子30前端的上表面均露出绝缘本体20的对接面24,若干第一端子30的后端均凸伸出绝缘本体20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上。具体的,两电源端子31的第一固持部311、第一对接部312和第一焊脚313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21和舌板22内,两第一焊脚313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21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的下表面,两第一对接部312的上表面露出于缺槽25的底壁;两信号端子32的第二固持部321、第二对接部322和第二焊脚323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21和舌板22内,两第二焊脚323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21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的下表面,两第二对接部322的上表面露出于缺槽25的底壁。

所述第二端子40固设于绝缘本体20内,第二端子40的前端弹性地凸伸出绝缘本体20的对接面24,第二端子40的后端凸伸出绝缘本体20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上。具体地,第二端子40的第三固持部41的后部及第三焊脚43的前部固设于绝缘基部21内,第三固持部41的前部及弹性部44收容于开槽27内,第三对接部42弹性的收容于端子收容孔26内并凸伸出舌板22的上表面,第三焊脚43的后端凸伸出绝缘基部21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的上表面。

将屏蔽壳50固定套设于绝缘本体20和电路板10的外围,屏蔽壳41与绝缘本体20的绝缘基部21的前部和舌板22配合形成一插头70。最后,将绝缘外壳60一体成型的固设于屏蔽壳50的后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通过增设一第二端子40,第二端子40固设于绝缘本体20内,第二端子40前端弹性地凸伸出绝缘本体20的对接面24,第二端子40后端凸伸出绝缘本体20的后表面并焊接于电路板10上,从而实现对加密芯片进行读取,具有即插即用功能。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的若干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出来,而绝缘本体20采用一体成型于第一端子30和第二端子40外部,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生产工序简单,组装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