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68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防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接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关于石墨缆的连接一般采用螺钉拧接的方式与连接头固定,再将连接头固定在铁塔上,此种连接方式石墨缆与连接头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会对雷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的排散造成影响。

另方面石墨缆与接地模块的连接一般也采用螺钉固定的方式或者直接焊死的方式,采用螺钉连接的方式同样存在对雷电流和短路故障电流的排散效果不好的问题,而焊死的方式在后期拆解中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安装拆解方便、电流排散效果好的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包括有铁塔连接头和石墨缆,所述的铁塔连接头一端与铁塔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石墨缆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石墨缆另一端连接有一个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通过一个非金属夹具连接有石墨接地带。

所述的铁塔连接头与铁塔固定连接的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与石墨缆连接的一端为圆管结构,且铁塔连接头呈扁平板状结构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孔位,铁塔连接头呈圆管结构的一端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石墨缆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头与石墨缆连接的一端为圆筒结构,并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石墨缆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头与石墨接地带连接的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

所述的非金属夹具由内部镂空有楔形槽的连接块及可插入楔形槽的楔子组成,所述的连接块上与楔形槽连通开设有一个石墨接地带进入槽口,其中连接头呈扁平板状结构的一端与石墨接地带叠放于楔形槽内被插入楔形槽内的楔子压迫固定连接。

所述的石墨缆表层上设置有一层不锈钢编制丝。

所述的不锈钢编制丝外周设置有热缩管。

本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连接头与石墨接地带通过非金属夹具实现连接,改变传统的螺钉连接或焊死连接方式,使连接头与石墨接地线的连接拆解更加方便。非金属夹具由内部镂空有楔形槽的连接块及楔子组成,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在安装时只需将石墨接地带和连接头的扁平端插入到楔形槽内并用楔子压紧即可,安装快捷方便,大大节约了施工费用。

在本方案中在石墨缆外表面设置的不锈钢编制丝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且能够增加石墨缆的抗拉强度。在不锈钢编制丝外周设置的热缩管能够保护不锈钢编制丝不被腐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金属夹具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非金属夹具的楔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非金属夹具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非金属夹具安装使用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铁塔连接头 2、石墨缆 3、连接头 4、非金属夹具 5、石墨接地带 6、固定空位 7、楔形槽 8、连接块 9、楔子 10、进入槽口 11、不锈钢编制丝 12、热缩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柔性石墨引下线装置,包括有铁塔连接头1和石墨缆2,所述的铁塔连接头1一端与铁塔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石墨缆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石墨缆2另一端连接有一个连接头3,所述的连接头3通过一个非金属夹具4连接有石墨接地带5。

所述的铁塔连接头1与铁塔固定连接的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与石墨缆2连接的一端为圆管结构,且铁塔连接头呈扁平板状结构的一端上开设有固定孔位6,铁塔连接头呈圆管结构的一端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石墨缆2固定连接。

所述的连接头3与石墨缆2连接的一端为圆筒结构,并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石墨缆2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头3与石墨接地带5连接的一端为扁平板状结构。

所述的非金属夹具4由内部镂空有楔形槽7的连接块8及可插入楔形槽7的楔子9组成,所述的连接块8上与楔形槽7连通开设有一个石墨接地带进入槽口10,其中连接头3呈扁平板状结构的一端与石墨接地带5叠放于楔形槽7内被插入楔形槽7内的楔子9压迫固定连接。

所述的石墨缆2表层上设置有一层不锈钢编制丝11。

所述的不锈钢编制丝11外周设置有热缩管1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石墨缆固定安装于铁塔连接头与连接头之间,石墨缆的一端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铁塔连接头连接,另一端同样通过液压压缩的方式与连接头固定连接;然后将连接头的扁平端与石墨接地带插入到非金属夹具连接块的楔形槽内,并使两者叠放,然后将楔子插入到楔形槽内对连接头与石墨接地带压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