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507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为了适应不同国家不同规格的电源插座,一般的电源适配器的弹片与可换插头相配合使用;由于弹片与可换插头插拔次数很多之后,弹片容易往可换插头在插接时运动的方向形变,使得弹片与可换插头的插针连接不再可靠,导致电源适配器与可换插头接触不良而引起发热,从而影响电源适配器的正常使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旨在避免弹片与插头的插针接触不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源适配器,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壳体,与插头的连接面设有一开孔;插头,滑动装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上,且设置有与插座连接的插针;弹片,包括抵接部、与所述适配器壳体连接的固定部以及连接在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形变部;所述抵接部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插针抵接,所述适配器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形变部向背离所述插头的方向形变的形变空间。优选地,所述适配器壳体内设有压片,所述压片紧压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压片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压片面向背离所述抵接部方向的一面凹设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形变空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定位孔适配的固定柱,所述压片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柱适配的通孔;所述固定柱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所述通孔,以将所述弹片、所述压片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上。优选地,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卡槽,所述压片卡接于所述卡槽中。优选地,所述适配器壳体内设有两个供所述抵接部的两端穿过的所述开孔,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的内壁上。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螺孔,所述适配器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限位孔,螺钉穿过所述螺孔和所述限位孔,以将所述弹片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上。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在与所述插针抵接的位置设置为拐角。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在所述拐角处上设有往所述插针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优选地,所述弹片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且用于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内壁的的延伸部。优选地,所述抵接部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菱形或三角形。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适配器壳体内设置具备抵接部、固定部以及连接在抵接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的形变部的弹片,当插头滑动装配于适配器壳体时,抵接部在插针的外力作用下,形变部可往适配器壳体的形变空间形变移动,减少了插针对抵接部的磨损;当插针装配到位后,弹片鉴于自身的弹力,抵接部恢复与插针抵接。从而保证插针抵接在弹片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插针与弹片接触力度越来越大,插针与弹片抵接更可靠,从而避免弹片与插头的插针接触不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一实施例适配器壳体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横向截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另一实施例适配器壳体与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适配器壳体与插头组装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适配器的适配器壳体与插头组装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截面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适配器壳体200弹片101开孔210抵接部211拐角220固定部221定位孔110固定柱300压片301凹槽212凸起230形变部310通孔121卡槽10插头11插针240延伸部222螺孔102限位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适配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源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壳体100,与插头10的连接面设有一开孔101;插头10,滑动装配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且设置有与插座连接的插针11;弹片200,包括抵接部210、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连接的固定部220以及连接在所述抵接部210和所述固定部220之间的形变部230;所述抵接部210穿过所述开孔101与所述插针11抵接,所述适配器壳体100设置有供所述形变部230向背离所述插头10的方向形变的形变空间(未标识)。以往的电源适配器简单的利用一个弹片的弹性壁与可换插头的插针抵接,弹片往插针移动的方向产生形变,使得弹片和插针之间的接触作用力较小。当长时间使用,弹片与插针插拔次数多了之后,弹片由于与插针抵接形成有磨损,因此造成弹片与插针不再抵接,最终影响电源适配器的正常使用。鉴于此,为了解决弹片与插针在多次使用后,两者之间的接触作用力变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在适配器壳体100内设置具备抵接部210、固定部220以及连接在所述抵接部210和所述固定部220之间的形变部230的弹片200;在适配器壳体100上设置一开孔101,弹片200的抵接部210可通过开孔101外露,使得弹片200的抵接部与插头10的插针11抵接。当插针11沿水平方向插入与抵接部210抵接时,抵接部210容易随着插针11也产生往水平方向的形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抵接部210的两端设置形变部230;如此设置,当插头10滑动装配于适配器壳体100时,插针11也沿着插头10的水平移动方向移动,插针11顶持着抵接部210的同时,形变部230在插针11的外力作用下,形变部230可往适配器壳体100的壳体的形变空间形变移动,形变移动的同时抵接部210与插针11接触较小,因此插针11不会对抵接部210产生磨损;当插针11装配到位后,弹片200鉴于自身的弹力,其抵接部210恢复与插针11抵接。同时为了保证抵接部210在被插针11抵接过程中,不容易产生位移,影响弹片200与插针11之间的抵接;因此在形变部230的两端还连接有固定部220,利用固定部220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使得与固定部220连接的形变部230即使在形变往适配器壳体100内移动的情况下,也不至于产生太大的位移,以免减小抵接部210在插针11停止运动后的回弹力。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20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的方式可以是:螺钉螺孔连接、卡扣连接或插接等。如此设置,当适配器壳体100与插头10多次滑动装配后,弹片200不会随着插针11的移动方向形变受到磨损而产生永久性的形变,保证了插针11与弹片200抵接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插针11与弹片200的接触力度越来越大,抵接更可靠,从而保证适配器壳体100与插头10接触正常。同时插针11与弹片200的接触力度大,不会出现接触电阻大的缺陷;因此用户需要使用力度比传统弹片大10倍的力度将插针11插入,减少插针11与弹片200的接触电阻,减少接触区域的发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适配器壳体100内设置具备抵接部210、固定部220以及连接在抵接部210和所述固定部220之间的形变部230的弹片200,当插头10滑动装配于适配器壳体100时,抵接部210在插针11的外力作用下,形变部220可往适配器壳体100的形变空间形变移动,减少了插针11对抵接部210的磨损;当插针11装配到位后,弹片200鉴于自身的弹力,抵接部210恢复与插针11抵接。从而保证插针11抵接在弹片200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插针11与弹片200接触力度越来越大,插针11与弹片200抵接更可靠,从而避免弹片200与插头10的插针11接触不良。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设有压片300,所述压片300紧压所述固定部220固定于所述压片300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之间,所述压片300面向背离所述抵接部210方向的一面凹设形成凹槽301,所述凹槽301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围合形成所述形变空间(未标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20优选设置压片300,利用压片300紧压固定部220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压片300与固定部220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强固定部220固定于适配器壳体100的强度。并在压片300面向背离抵接部210方向的一面凹设形成凹槽301,将该凹槽301与适配器壳体100形成作为抵接部210移动的形变空间;如此设置,一方面压片300在固定固定部220于适配器壳体100上,另一方面压片300的凹槽301作为抵接部210的形变空间,节省适配器壳体100的内部空间。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述固定部220上设有定位孔221,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凸设有与所述定位孔221适配的固定柱110,所述压片300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柱110适配的通孔310;所述固定柱110依次插入所述定位孔221、所述通孔310,以将所述弹片200、所述压片300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部220设置定位孔221,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凸设固定柱110,当弹片200安装在适配器壳体100内时,利用外壳100上的固定柱110插入弹片200上的定位孔221,即可限定弹片200的横向位移。而设置压片300固定在固定部220上,使得压片300可限定弹片200的纵向位移。同时为了可让压片300压紧固定部220,因此在压片300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柱110穿过的通孔310,固定柱110穿过压片300上的通孔310,压片300紧贴固定部220。在本实施例中,压片300可采用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通过如此设置,一方面增强弹片200在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可实现弹片200的拆卸更换方便。优选地,参照图5、6和图7,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卡槽121,所述压片300卡接于所述卡槽121中。当固定部220卡入固定柱110后,再将压片300先卡于卡槽121中,最后将压片300的另一侧通过通孔310也卡入固定柱110中,即可完成了整个安装过程。如此设置,弹片200和压片300的安装都无需设置螺钉固定,在保证了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同时也美化了电源适配器的外观。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设有两个供所述抵接部210的两端穿过的所述开孔101,所述固定部220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适配器壳体100直接作为抵接部210的形变空间,且抵接部210与形变部连接的两端直接可穿过两个所述开孔101,形变部230即可向适配器壳体100内形变移动;一方面提高电源适配器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可为弹片200的形变部230提供形变空间,以增大弹片200与插针11之间的接触作用力。进一步地,参照图3,所述固定部220上设有螺孔222,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设有与所述螺孔对应的限位孔102,螺钉穿过所述螺孔222和所述限位孔102,以将所述弹片200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上。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5,所述抵接部210在与所述插针11抵接的位置设置为拐角211。为了进一步增强抵接部210与插针11的抵接强度,将抵接部210与插针11抵接的位置设置呈拐角211,而该拐角211离插针11距离更近,能更容易与插针11抵接。且将拐角211在插针11水平滑动的外力作用下,使得整个抵接部210能产生更大的回弹力,从而保证插头10插入越长时,抵接部210与插针11的接触力度越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210的截面形状呈梯形、菱形或三角形。如此设置,抵接部210设置呈以上这些形状结构,即抵接部210都具有一个或多个拐角211,具有更大回弹力,使抵接部210与插针11有。进一步地,参照图7,所述抵接部210在所述拐角211上设有往所述插针11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凸起212。具体地,所述抵接部210的拐角211为插针与弹片200的直接接触位置,而在拐角211位置设置凸起212,若插针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跑披风的现象时,拐角211的凸起212与插针之间的位置更紧贴,因此凸起212能与插针11抵接更紧密,从而不会引起接触不良的现象,保证弹片200和插针11接触更加可靠。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为了进一步提升弹片200在外壳100的内壁上的连接强度,因此,所述弹片200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20的一端连接的且用于固定于所述适配器壳体100内壁的延伸部240。该延伸部240为弹片200的一部分,具体是连接在固定部220的一端,且沿着适配器壳体100的内壁设置,使得延伸部240可利用与适配器壳体100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增加整个弹片200在适配器壳体100的连接强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