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0072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电源适配器及其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及其外壳,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柱及挂钉孔,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台,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具有一第一轴线,所述挂钉孔包括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置入部具有一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将螺钉柱与挂钉孔合二为一,节省了空间,方便在有限空间内增加产品功能,且能节约成本,便于使用和组装。
【专利说明】
电源适配器及其外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具体地说,是涉及电源适配器的外壳。
【背景技术】
[0002]为避免电源适配器占用摆放空间,或避免小孩触碰造成危险,一般会将电源适配器挂在较高一点的墙面上。
[0003]为了实现悬挂的目的,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一般设有至少一个的挂钉孔20用于与墙钉10配合,墙钉10—般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钉身11以及钉头12,其中钉身11通过其设有的尖端打入墙体内,钉头12能防止外壳沿钉身11轴线的方向移动从而脱离钉身。挂钉孔20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两个部分:置入部21和定位部22,其中置入部21由一个半径与钉头12的尺寸相当的、孔壁在孔深方向(即垂直图2纸面方向)平直的圆孔的一部分构成,定位部22总体而言为腰形孔的一部分,与完整的腰形孔相比其缺少一个半圆弧(图中虚线表示的部分),其两个直线段缺少半圆弧的两端与置入部21部分圆孔的缺口对接,定位部22两条直线段之间的距离也即腰形孔圆弧的直径与钉头12的尺寸相当。这样一来,钉头12通过置入部21伸入挂钉孔20并通过定位部22以将电源适配器悬挂在墙壁上。
[0004]对于现有的电源适配器而言,其外壳大多是由两部分组装而成,且两部分之间大多通过螺钉连接,正因为如此,外壳上必然具有用于螺钉穿设的螺钉柱30(如图2所示)。由于现有的电源适配器上,挂钉孔20与螺钉柱30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不仅占用空间大,且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节省空间,且,节约成本、便于使用和组装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柱及挂钉孔,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台,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具有一第一轴线,所述挂钉孔包括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置入部具有一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0007]上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中,所述凸台从所述定位部朝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出。
[0008]上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中,所述置入部为一圆孔的一部分构成以形成一缺口,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缺口对接且具有卡掣部,所述螺钉柱上设置有螺钉头容置部及螺钉钉身穿设部,所述螺钉头容置部与所述卡掣部之间的距离与一墙钉的钉头长度相当。
[0009]上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中,所述壳本体上还突出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相对位于所述凸台的周缘。
[0010]上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中,每一所述凸台的周缘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柱及挂钉孔,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台,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具有一第一轴线,所述挂钉孔包括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置入部具有一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
[0012]上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凸台从所述定位部朝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出。
[0013]上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置入部为一圆孔的一部分构成以形成一缺口,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缺口对接且具有卡掣部,所述螺钉柱上设置有螺钉头容置部及螺钉钉身穿设部,所述螺钉头容置部与所述卡掣部之间的距离与一墙钉的钉头长度相当。
[0014]上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所述壳本体上还突出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相对位于所述凸台的周缘。
[0015]上述的电源适配器,其中,每一所述凸台的周缘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螺钉柱所在凸台的第一轴线与挂钉孔的置入部的第二轴线重合,从而将螺钉柱与挂钉孔合二为一,节省了空间,方便在有限空间内增加产品功能,且能节约成本,便于使用和组装。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墙钉的结构图;
[0019]图2为现有技术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的局部结构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的局部结构图;
[0021]图4为图3的主视图;
[0022]图5为图3的后视图;
[0023]图6为图3的侧视图;
[0024]图7为图3中的A—A剖视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
[0026]10—墙钉
[0027]11一钉身
[0028]12—钉头
[0029]20—挂钉孔
[0030]21—置入部[0031 ]22—定位部
[0032]221—卡掣部
[0033]30 一螺钉柱
[0034]31—螺钉头容置部
[0035]32—螺钉钉身穿设部
[0036]40—壳本体
[0037]41 一第一表面
[0038]50—凸台
[0039]60—加强筋
[0040]L 一距离
[0041]A1 一第一轴线
[0042]A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4]参阅图3至图7,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壳本体40,壳本体40上设置有螺钉柱30及挂钉孔20,壳本体40具有一第一表面41,第一表面41上凸设有凸台50,螺钉柱30设置在凸台50上,凸台50具有一第一轴线Al,挂钉孔20包括置入部21和定位部22,置入部21由一个半径与墙钉的钉头12(见图1)的尺寸相当的、孔壁在孔深方向(即垂直图4纸面方向)平直的圆孔的一部分构成以形成以缺口,定位部22总体而言为腰形孔的一部分,与完整的腰形孔相比其缺少一个半圆弧,其两个直线段缺少半圆弧的两端与置入部21部分圆孔的缺口对接,定位部22两条直线段之间的距离也即腰形孔圆弧的直径与钉头12的尺寸相当,置入部21具有一第二轴线A2,第一轴线Al与第二轴线A2重合,也就是说,螺钉柱30与挂钉孔20相对于壳本体40而言,位于同一位置,从而形成螺钉柱与挂钉孔合二为一的结构。基于这样的结构设置,能节省空间,方便在有限空间内增加产品功能,且能节约成本,便于使用和组装。
[0045]再一次参阅图7,凸台50从定位部22朝远离第一表面41的方向延伸而出。定位部22与缺口对接且具有卡掣部221,螺钉柱30上设置有螺钉头容置部31及螺钉钉身穿设部32,螺钉头容置部32与卡掣部221之间的距离L与墙钉10的钉头12的长度K相当,以便钉头12通过置入部21伸入挂钉孔20并通过定位部22以将电源适配器悬挂在墙壁上。
[0046]再一次参阅图5,壳本体40上还突出设置有加强筋60,加强筋60相对位于凸台50的周缘。较佳地,每一凸台50的周缘设置有两个加强筋60,此处加强筋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0047]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柱及挂钉孔,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台,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具有一第一轴线,所述挂钉孔包括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置入部具有一第二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从所述定位部朝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部为一圆孔的一部分构成以形成一缺口,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缺口对接且具有卡掣部,所述螺钉柱上设置有螺钉头容置部及螺钉钉身穿设部,所述螺钉头容置部与所述卡掣部之间的距离与一墙钉的钉头长度相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上还突出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相对位于所述凸台的周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台的周缘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6.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所述壳本体上设置有螺钉柱及挂钉孔,所述壳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凸设有凸台,所述螺钉柱设置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具有一第一轴线,所述挂钉孔包括置入部和定位部,所述置入部具有一第二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从所述定位部朝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延伸而出。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入部为一圆孔的一部分构成以形成一缺口,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缺口对接且具有卡掣部,所述螺钉柱上设置有螺钉头容置部及螺钉钉身穿设部,所述螺钉头容置部与所述卡掣部之间的距离与一墙钉的钉头长度相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上还突出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相对位于所述凸台的周缘。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台的周缘设置有两个所述加强筋。
【文档编号】H05K5/02GK205544893SQ20162008679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林海青
【申请人】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