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150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测质谱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



背景技术:

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主要有新生儿遗传代谢筛查、维生素D检测等,质谱技术以其高灵敏度、样本用量少、高通量、检测速度快、样本前处理简单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离子源是使中性原子或分子电离,并从中引出离子束流的装置。它是各种类型的质谱仪不可缺少的部件。离子源的性能决定了离子化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质谱仪的灵敏度。传统的质谱仪离子源,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当气体直接碰触钨丝所产生离子的效果较好,而在此传统结构中,其气体导入口无法直接将气体喷到钨丝上,且由于腔体内部为圆形,气体会顺着腔体内壁的圆弧形状而直接由离子出口出去,不容易与钨丝碰触,因此消耗气体多,而产生离子少,效率差。医学检验中的样本一般取样难度高,低效的离子源会导致质谱仪检测灵敏度低,造成不必要的样本浪费甚至是重复取样。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通过将气体导管由石墨球型接头由腔体侧边导入腔内,以直接喷在钨丝上,达到高效产生离子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包括一离子产生腔体、一加热产生游离电子的钨丝、一原子或分子的气体导管、一石墨球型接头、一导管弹簧、一半圆凹型气体导入口、一离子出口、一钨丝绝缘体、一钨丝夹持臂、一钨丝固定座及一平行于钨丝的磁场;所述气体导管直接引导气体进入离子产生腔体内直接喷在钨丝上,气体导管与离子产生腔体之间由所述石墨球型接头连接,气体导管插入石墨球型接头的一端,而石墨球型接头的另一端为半圆凸出弧状,离子产生腔体侧边上设有一半圆弧凹形的气体导入口,所述石墨球型接头设置于离子产生腔体上的半圆弧凹形气体导入口,并通过导管弹簧的拉引,使石墨球型接头与半圆弧凹形气体导入口紧密结合,达到气体准确的传入离子产生腔体内喷在所述钨丝上;所述钨丝固定座定位于离子产生腔体的侧边,钨丝固定座上设两个贯穿孔,并于贯穿孔内放置一绝缘衬套,从钨丝固定座的另一侧边置入一T型绝缘衬套在绝缘衬套内,且利用多个螺合体螺合于离子产生腔体的侧边螺纹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钨丝固定座上设一夹持孔用于夹持一钨丝夹持臂,钨丝固定座顶端设一螺丝孔,通过一螺丝锁紧夹持臂,且于夹持臂上设有一半圆型夹持孔用于直接夹持钨丝,夹持臂具弹性,将钨丝头部削尖插入半圆型夹持孔中,通过夹持臂的弹性夹紧钨丝,同时钨丝两端固定于钨丝绝缘体的固定孔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臂抵住钨丝绝缘体,使钨丝绝缘体稳固不漏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钨丝上缠绕另一钨丝弹簧,增大钨丝工作面积

本实用新型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包括离子产生腔体,加热产生游离电子的钨丝,原子或分子气体导管,石墨球型接头,导管弹簧,半圆凹型气体导入口,离子出口,电极座,钨丝绝缘体,钨丝夹持臂,钨丝固定座及平行于钨丝的磁场;气体导管直接引导气体进入离子产生腔体内,使其直接喷在钨丝上,达到高效产生离子的有益效果;同时钨丝固定座定位于离子产生腔体侧边,其上设一钨丝夹持臂,用于直接夹持钨丝,以达到确实定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为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为图1中沿5-5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率的质谱仪离子源10,包括一离子产生腔体17,一加热产生游离电子的钨丝11,一原子或分子的气体导管12,一石墨球型接头18,一导管弹簧19,一半圆凹型气体导入口20,一离子出口13,一钨丝绝缘体21,一钨丝夹持臂15,一钨丝固定座16及一平行于钨丝的磁场B所组合而成的。

气体导管12,由气体产生装置直接引导原子或分子气体进入离子产生腔体 17的侧边,使其直接喷在钨丝11上,气体导管12与离子产生腔体17之间由石墨球型接头18连接,气体导管12插入石墨球型接头18的一端,石墨球型接头18另一端为半圆凸出弧状,而离子产生腔体17侧边上设有一半圆弧凹形的气体导入口20,将石墨球型接头18置于腔体上的半圆弧凹形气体导入口20,并通过导管弹簧19的拉引,可使石墨球型接头18与半圆弧凹形气体导入口20 紧密结合,且由于一者为凸圆,一者为凹圆,故极易于定位,以达到气体准确的传入离子产生腔体17内,使其喷在钨丝11上,因为离子产生腔体17内部圆形,如此将气体传入离子产生腔体17时会随着离子产生腔体17内部的形状,在离子产生腔体17内循环,因此气体滞留离子产生腔体17内的时间会增长,而碰触钨丝离子化的机会也会增多,节省许多的气体。

一钨丝固定座16定位于离子产生腔体17的侧边,而于钨丝固定座16上设两个贯穿孔161,并于贯穿孔161内放置一绝缘衬套162,从钨丝固定座16 之另一侧边置入一T型绝缘衬套163于绝缘衬套162内,且利用多个螺合体23 螺合于离子产生腔体17的侧边螺纹孔164内,绝缘衬套162与T型绝缘衬套 163的作用在于防止钨丝固定座16上的电源与离子产生腔体17短路。钨丝固定座16上设一夹持孔166,使其可夹持一钨丝夹持臂15,固定座16顶端也设一螺丝孔165,利用一螺丝153锁紧夹持臂。

于夹持臂15上设有一半圆型夹持孔151,用于直接夹持钨丝11,该夹持臂15具弹性,将钨丝头部削尖可很轻易的插入半圆型夹持孔151中,利用夹持臂的弹性紧紧的夹住钨丝11,使其达到稳固钨丝11,导电良好之功效,同时该钨丝11两端固定于钨丝绝缘体21的固定孔22内,以达到确实定位的目的,而夹持臂15同时抵住钨丝绝缘体21,使其稳稳的固定,不易漏气。

本实用新型直接由钨丝固定座16传导电流至钨丝夹持臂,再传至钨丝11 上,达到传电的目的。另,本实用新型在钨丝11上缠绕另一钨丝弹簧,因为钨丝在工作中会发射游离电子使气体游离而消耗,增加钨丝11的寿命,故在钨,11上在缠绕一钨丝弹簧,目的使钨丝工作面积加大,使钨丝发射的电子增多,而离子的游离量也会增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