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端子台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829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压端子台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端子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端子台治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线束插入端子台时,均采用人工手握螺丝刀等具有尖端的工具,插入孔内进行线束的紧压,然而每根线束都要重复一次上述操作,且由于人工施力的大小有不同,故导致产品的质量有所差异。

现有的治具都是人员使用螺丝刀进行线束在端子台内的紧固,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作业,浪费企业生产成本,质量也无法保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端子台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紧固线束耗时长、产品质量不均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端子台治具,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在工作台面1上方的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所述第三支撑板4上设置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内自上而下贯穿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刀模13,活塞12带动刀模13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支撑板4上设置有供活塞12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设置有供刀模13和活塞12通过的通孔,所述刀模13底部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放置有待压端子台17,所述刀模13下方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气缸11通过两根气管10连接换向阀9,所述换向阀9固定于第三支撑板4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阀9通过电源线7外接电源,所述换向阀9通过脚踏开关连接线8连接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放置于支撑工作台面1的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刀模13通过若干螺钉14与活塞12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刀模13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刀齿18。

进一步的,所述刀模13的正下方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放置待压端子台17。

进一步的,所述待压端子台17下且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三支撑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力显示器16。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15与压力显示器16之间无线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2直接固定于工作台面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3通过侧杆19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板4通过支撑杆5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钉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的大小依次增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刀模,可以进行不同的端子台线束的固定,节省了生产成本,不同端子台固定线束时,仅需拆下螺钉,更换相对应的刀模即可,而且一个端子台仅需要一次气缸带动活塞下压,即可实现所有线束的紧固,能够快速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难度,提升产品品质,每根线束的紧固节省工时20s,节省金额0.12元/pcs。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工作台面,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5-支撑杆,6-支撑钉,7-电源线,8-脚踏开关连接线,9-换向阀,10-气管,11-气缸,12-活塞,13-刀模,14-螺钉,15-压力传感器,16-压力显示器,17-待压端子台,18-刀齿,19-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压端子台治具,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安装在工作台面1上方的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所述第三支撑板4上设置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内自上而下贯穿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底部可拆卸式连接有刀模13,活塞12带动刀模13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第三支撑板4上设置有供活塞12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3上设置有供刀模13和活塞12通过的通孔,所述刀模13底部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放置有待压端子台17,所述刀模13下方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气缸11通过两根气管10连接换向阀9,所述换向阀9固定于第三支撑板4的侧壁上,所述换向阀9通过电源线7外接电源,所述换向阀9通过脚踏开关连接线8连接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放置于支撑工作台面1的地面上。

所述刀模13通过若干螺钉14与活塞12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刀模13的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个刀齿18,可更换的刀模13,可以进行不同的端子台线束的固定,节省了生产成本,不同端子台固定线束时,仅需拆下螺钉14,更换相对应的刀模13即可,而且一个端子台仅需要一次气缸11带动活塞12下压,即可实现所有线束的紧固。

所述刀模13的正下方位于第一支撑板2上放置待压端子台17,所述待压端子台17下且位于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所述第三支撑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压力显示器16,所述压力传感器15与压力显示器16之间无线通信,同时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及压力显示器检测实时压力,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再一次下压固定。

所述第一支撑板2直接固定于工作台面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3通过侧杆19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板4通过支撑杆5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之间设置有若干根支撑钉6,所述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3和第三支撑板4的大小依次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选择与待压端子台相对应的刀模,并将刀模安装于活塞底部,然后将待压端子台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相对应的位置,接通电源,轻踩脚踏开关,换向阀通过电磁带动气缸内的活塞运动,刀模跟随气缸下压,从而实现待压端子台内线束的紧固;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更换的刀模,可以进行不同的端子台线束的固定,节省了生产成本,不同端子台固定线束时,仅需拆下螺钉,更换相对应的刀模即可,而且一个端子台仅需要一次气缸带动活塞下压,即可实现所有线束的紧固,能够快速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难度,提升产品品质,每根线束的紧固节省工时20s,节省金额0.12元/pcs。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