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推动系统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785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推动系统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推动系统及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电力保护、自动化、运动、遥控、测量和通信等装置中。

现有的继电器包括壳体、静簧片、动簧片、推动片和磁路部分,动簧片上设置动簧触点,静簧片上设置与动簧触点对应的静簧触点,推动片与动簧片连接,磁路部分与推动片连接,磁路部分控制推动片作动,推动片推动动簧片,使动簧片上的动簧触点与静簧片上的静簧触点接触。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与推动片的连接时,通常只对动簧片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限位,Y轴上无限位或仅作部分限位,因而,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推动点在Z轴方向出现变动从而影响产品电气参数的现象。

如图6所示,图示中的动簧片10和推动片20的连接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连接方式,动簧片10与推动片20连接时,对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进行限位,而在Z轴方向上仅在推动片上侧进行限位,因而可能导致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推动点在Z轴方向出现变动从而影响产品电气参数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的继电器推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继电器推动系统,包括:动簧片,其配置有动簧触点,动簧片以其自身的作动而使动簧触点在一个接触位置和一个分离位置间切换;推动片,其通过与动簧片连接而控制动簧触点在所述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间切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片上具有槽部,所述动簧片具有臂部,该臂部插入所述的槽部并在推动片的上侧形成上限位部,所述臂部在位于推动片的下侧位置形成下限位部,所述推动片被限位在上限位部和下限位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臂部设置为两组,推动片上具有两组槽部,所述的两组槽部的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的两组臂部与两组槽部对应配合并限制动簧片与推动片在纵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动簧片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推动片与第一部分连接并可推动第一部分,而使第一部分形变,以实现动簧触点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间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上限位部通过臂部的端部折弯而一体成型在臂部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限位部通过折弯而一体成型在臂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其具有腔体,该腔体具有一个敞口侧;底座,其配合在壳体的敞口侧并使壳体封闭;静簧片,其固定在底座上,并配置有静簧触点;以及磁路部分,其配置在所述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上述的继电器推动系统,继电器推动系统的动簧片固定在底座上,并且其动簧触点与静簧触点对应设置,所述磁路部分与继电器推动系统的推动片连接并控制推动片作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继电器推动系统,通过其连接结构上的改进限制了动簧片与推动片的相对的移动,增强了产品在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动作可靠性,并通过动簧片和推动片连接结构的简化,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继电器推动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继电器推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去掉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以附图中的相对概念或是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图1的横向方向为X轴方向,竖向方向为Z轴方向,纵向方向为Y轴方向。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继电器推动系统包括动簧片1和推动片2。

本实施例中的动簧片1,其配置有动簧触点11,动簧片1以其自身的作动而使动簧触点11在一个接触位置和一个分离位置间切换,在接触位置时,其与对应的静簧触点51接触配合,在分离位置时,其与对应的静簧触点51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推动片2,其通过与动簧片1连接而控制动簧触点11在所述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间切换,推动片2由继电器的磁路部分控制作动,从而推动动簧片1。

本实施例中的动簧片1和推动片2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推动片2上具有槽部21,所述动簧片1具有臂部11,该臂部11插入所述的槽部21并在推动片2的上侧形成上限位部12,臂部11在位于推动片2的下侧位置形成下限位部13,推动片2被限位在上限位部12和下限位部13之间,从而限制了动簧片1和推动片2在附图1中上下方向的相对动作,继电器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推动点在Z轴方向出现变动从而影响产品电气参数的现象,提高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臂部11设置为两组,推动片2上具有两组槽部21,两组槽部21的设置方向相反,两组臂部11与两组槽部21对应配合并限制动簧片1与推动片2在纵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槽部21分别位于推动片2的两侧,且其开口方向相反,这样一来限制了动簧片1与推动片2在纵向方向(Y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槽部21的宽度的限制,限制了臂部11在横向方向(X轴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因而,动簧片1相对推动片2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得到限位,彻底限制了动簧片1和推动片2之间的相对移动,确保产品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动簧片1具有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推动片2与第一部分14连接并可推动第一部分14,而使第一部分14形变,以实现动簧触点11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间的切换。第一部分14和第二部分15为一体式结构构成,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第二部分15用于与继电器的底座固定,第二部分15上具有抵紧块151,第二部分15与底座插接固定使,抵紧块151抵紧在底座上的对应的插槽中,从而完成固定。本实施例中的抵紧块151的下部具有导向面,从而方便抵紧块151插入到底座的插槽中。

本实施例中的上限位部12通过臂部11的端部折弯而一体成型在臂部11上。连接时,将臂部11插入槽部21,并将臂部11上部的位于推动片2上侧的部分折弯,而形成上限位部12,上述结构简单,连接方便,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下限位部13通过折弯而一体成型在臂部11上,下限位部13在臂部11与槽部21配合前,先折弯形成。

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推动系统,通过其连接结构上的改进限制了动簧片1与推动片2的相对的移动,增强了产品在动作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稳定性和动作可靠性,并通过动簧片1和推动片2连接结构的简化,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2

参见图4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继电器,包括:壳体3,其具有腔体,该腔体具有一个敞口侧;底座4,其配合在壳体3的敞口侧并使壳体3封闭;静簧片5,其固定在底座4上,并配置有静簧触点51;磁路部分6,其配置在所述的壳体3内;以及实施例1中的继电器推动系统,继电器推动系统的动簧片1固定在底座4上,并且其动簧触点11与静簧触点51对应设置,磁路部分6与继电器推动系统的推动片2连接并控制推动片2作动。磁路部分6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