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519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随身携带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如手机、MP4、相机等,一旦电量不够,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不方便和麻烦,因此,需要及时充电。目前,安装在建筑物墙体上的墙壁插座一般只有用于连接电源线的两相、三相插座,特别在火车站、汽车站、电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人们想利用墙壁插座对手机、MP4、相机等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时,往往存在有电源但待充电设备没地方放的问题,造成充电的不便。而且当有些待充电设备需要用USB接口进行充电时,还无法实施充电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插座,该插座结构简单、携带便利、具备USB充电接口、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插座,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内设有基座模组和PCBA,所述PCBA设置于所述基座模组的上方,所述基座模组包括基座、一体式插套和保护门模块,所述基座一体成型,所述基座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一体式插套包括一体式N极插套、一体式E极插套和一体式L极插套,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一体式N极插套,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一体式E极插套,所述第三安装槽内设有一体式L极插套;所述下盖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保护门模块,所述保护门模块为一体式组合保护门。一体式成型的基座,一体式插套,一体式组合保护门为避免传统通过螺钉和螺栓等连接方式的麻烦,降低了成本,提高装配工艺,降低了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基座上的三个安装槽分别安装一体式N极插套、一体式E极插套和一体式L极插套,安装槽的大小根据导电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计,不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一体式插套的装配,使整个基座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上盖和下盖组装形成插座的外壳,外壳整体呈立方体,所占体积小,整体性好,外形美观,方便外出人员进行携带。

进一步,所述保护门模块包括保护门上盖、保护门下盖、保护门和保护门弹簧,所述保护门上盖和所述保护门下盖相匹配,所述保护门和保护门弹簧设置于所述保护门上盖和保护门下盖之间,所述保护门上设有弹簧安装槽,所述弹簧安装槽与所述保护门弹簧相匹配。下盖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保护门模块,使人们在进行某一侧面的两孔或者三孔充电时,可以将其他侧部的两孔或者三孔插口关闭,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保护门上盖上设有两极插孔和三极插孔,所述保护门下盖上设有两极插槽和三极插槽,所述两极插孔与所述两极插槽相匹配,所述三极插孔与所述三极插槽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下盖的侧面设有两极外壳插口和三极外壳插口,所述两极外壳插口与所述两极插孔相匹配,所述三极外壳插口与所述三极插孔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左侧与下盖的左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和三极外壳插口相对齐,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右侧与下盖的右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和三极外壳插口相对齐,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后侧与下盖的后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和三极外壳插口相对齐。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前侧设有压线板,压线板内套有电源线,压线板设置基座的外侧端面上,通过设置压线板对电源线进行固定,使电源线很好地布设在基座上。

进一步,所述下盖上设有电源线护套,所述下盖的前侧设有护套插孔,所述护套插孔与所述电源线护套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PCBA包括开关控制模块和USB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触摸板,所述触摸板上设有触摸凸块,所述USB模块包括端口和USB插槽,所述端口为type A或者type C,所述端口设置于所述上盖上,所述USB插槽设置于所述PCBA上,所述端口和USB插槽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上盖上设有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通过设置触摸开关,就可以顺利将插座的开关打开,方便进行充电工作。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上部设有定位柱,所述电源模块的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相匹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携式插座,该插座结构简单、携带便利、具备USB充电接口、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一体式成型的基座,一体式插套,一体式组合保护门为避免传统通过螺钉和螺栓等连接方式的麻烦,降低了成本,提高装配工艺,降低了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基座上的三个安装槽分别安装一体式N极插套、一体式E极插套和一体式L极插套,安装槽的大小根据导电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计,不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一体式插套的装配,使整个基座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上盖和下盖组装形成插座的外壳,外壳整体呈立方体,所占体积小,整体性好,外形美观,方便外出人员进行携带。下盖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保护门模块,使人们在进行某一侧面的两孔或者三孔充电时,可以将其他侧部的两孔或者三孔插口关闭,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通过设置触摸模块,通过触摸上盖的电源触钮,就可以顺利将插座的开关打开,方便进行充电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便携式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2-下盖;3-基座模组;4-PCBA;5-电源线护套;6-保护门模块;7-开关控制模块;8-USB模块;9-护套插孔;10-两极外壳插口;11-三极外壳插口;31-基座;32-定位柱;33-第一安装槽;34-第二安装槽;35-第三安装槽;36-一体式N极插套;37-一体式E极插套;38-一体式L极插套;39-压线板;61-保护门上盖;62-保护门下盖;63-保护门;64-保护门弹簧;65-两极插孔;66-三极插孔;67-两极插槽;68-三极插槽;71-触摸板;72-触摸凸块;73-触摸开关;81-USB插槽;82-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插座,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下盖2内设有基座模组3和PCBA4,所述PCBA4设置于所述基座模组3的上方。所述基座模组3包括基座31、一体式插套和保护门模块6,所述基座31一体成型,所述基座31之间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3、第二安装槽34和第三安装槽35,所述一体式插套包括一体式N极插套36、一体式E极插套37和一体式L极插套38,所述第一安装槽33内设有一体式N极插套36,所述第二安装槽34内设有一体式E极插套37,所述第三安装槽35内设有一体式L极插套38。所述下盖2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保护门模块6,所述保护门模块6为一体式组合保护门。一体式成型的基座31,一体式插套,一体式组合保护门为避免传统通过螺钉和螺栓等连接方式的麻烦,降低了成本,提高装配工艺,降低了组装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基座31上的三个安装槽分别安装一体式N极插套36、一体式E极插套37和一体式L极插套38,安装槽的大小根据导电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设计,不但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一体式插套的装配,使整个基座31的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上盖1和下盖2组装形成插座的外壳,外壳整体呈立方体,所占体积小,整体性好,外形美观,方便外出人员进行携带。

参考图3,进一步,所述保护门模块6包括保护门上盖61、保护门下盖62、保护门63和保护门弹簧64,所述保护门上盖61和所述保护门下盖62相匹配,所述保护门63和保护门弹簧64设置于所述保护门上盖61和保护门下盖62之间,所述保护门63上设有弹簧安装槽(图中未画出),所述弹簧安装槽与所述保护门弹簧64相匹配。下盖2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保护门模块6,使人们在进行某一侧面的两孔或者三孔充电时,可以将其他侧部的两孔或者三孔插口关闭,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参考图3,进一步,所述保护门上盖61上设有两极插孔65和三极插孔66,所述保护门下盖62上设有两极插槽67和三极插槽68,所述两极插孔65与所述两极插槽67相匹配,所述三极插孔66与所述三极插槽68相匹配。

参考图1和图3,进一步,所述下盖2的侧面设有两极外壳插口10和三极外壳插口11,所述两极外壳插口10与所述两极插孔65相匹配,所述三极外壳插口11与所述三极插孔66相匹配。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左侧与下盖2的左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10和三极外壳插口11相对齐,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右侧与下盖2的右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10和三极外壳插口11相对齐,所述一体式插套的后侧与下盖2的后侧上的两极外壳插口10和三极外壳插口11相对齐,方便供两头插头或者三头插头插入进行充电操作。

参考图1和图2,进一步,所述基座31的前侧设有压线板39,压线板39内套有电源线(图中未画出),压线板39设置基座31的外侧端面上,通过设置压线板39对电源线进行固定,使电源线很好地布设在基座31上。

参考图1,进一步,下盖2上设有电源线护套5,所述下盖2的前侧设有护套插孔9,所述护套插孔9与所述电源线护套5相匹配。

参考图1,进一步,所述PCBA4包括开关控制模块7和USB模块8,所述开关控制模块7包括触摸板71,所述触摸板71上设有触摸凸块72,所述USB模块8包括端口82和USB插槽81,所述端口82为type A或者type C,所述端口82设置于所述上盖1上,所述USB插槽81设置于所述PCBA4上,所述端口82和USB插槽81相匹配。端口82设置有三个,端口82为type A或者type C,也可以是type C,或type A与type C组合的USB端口,方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USB充电线,使用范围广泛,使用更加方便。

参考图1,进一步,所述上盖1上设有触摸开关83,所述触摸开关83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7。通过设置触摸开关83,控制插座的通断,方便进行充电工作。

参考图1,进一步,所述基座31的上部设有定位柱32,所述电源模块的底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32与定位孔相匹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