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离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436阅读:3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离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离子转换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在居家、医疗、工业领域均有应用,居家领域又分为系统式的新风系统和单机两类,主要解决由于装修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室内、地下空间、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是国际公认的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之一,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原理较为简单,但存在噪音大,需要经常更换滤网、滤芯,后期维护费用较大等缺点;离子净化主要是以负氧离子为净化因子,负离子室内空气净化器通过向空气中释放高浓度的生态级小粒径负氧离子,负离子与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结合,污染物凝聚成团,沉降到地面,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负离子转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离子转换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离子转换器,包括外壳体、底座和绝缘壳,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绝缘壳的左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的一端,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滑板,且滑板滑动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滑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槽的上下表面,所述绝缘壳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电子收集器,所述电子收集器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介电轻石,所述介电轻石的下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绝缘壳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纳米碳纤维束,所述纳米纤维束的上端伸入空腔内,且纳米纤维束的下端穿过绝缘壳的下表面,所述纳米纤维束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离子生成器,所述离子生成器通过第一导线与纳米纤维束相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左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且电源接口与离子生成器电连接,所述外壳体的右表面嵌入安装有离子发射器,所述离子发射器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穿过绝缘壳与电子收集器相连接;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外壳体的下端插入安装在矩形槽内,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面中间处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入安装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底端伸入圆槽内,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吸盘,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条,所述外壳体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与第一磁条对应的第二磁条。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四个所述挡板围在离子发射器的周围。

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负离子的净化模式摆脱了风机及滤网的限制,无滤网,无风机,后期无需更换任何滤网,零噪音,不会对学习、睡眠等产生任何的干扰,通过安装槽、弹簧、滑板和固定柱的配合使用,可以减少震动、摔落对内部结构造成的损坏,通过底座、连接柱和吸盘的配合使用,可以吸附固定在墙壁上,或者桌面上,能够比较方便地固定而不会被碰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101、安装槽、102、挡板、103、把手、2、底座、21、矩形槽、22、圆槽、23、插孔、24、连接柱、25、吸盘、26、第一磁条、27、第二磁条、3、绝缘壳、31、固定柱、32、滑板、33、弹簧、4、电子收集器、5、介电轻石、51、空腔、6、纳米碳纤维束、7、离子生成器、8、第一导线、9、电源接口、10、离子发射器、11、第二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负离子转换器,包括外壳体1、底座2和绝缘壳3,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左右侧壁均开设有安装槽 101,所述绝缘壳3的左右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31的一端,所述固定柱31 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滑板32,且滑板32滑动安装在安装槽101内,所述滑板 3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弹簧33的一端,两个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1的上下表面,当本装置摔落或产生震动时,通过滑板32和弹簧33的配合使用,对绝缘壳3起到减震作用,减少震动对绝缘壳3以及绝缘壳3内的元件产生的损伤,所述绝缘壳3的内腔底面固定安装有电子收集器4,所述电子收集器4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介电轻石5,所述介电轻石5的下表面开设有空腔51,所述绝缘壳3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纳米碳纤维束6,所述纳米纤维束6的上端伸入空腔51内,且纳米纤维束6的下端穿过绝缘壳3的下表面,所述纳米纤维束6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导线8,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离子生成器7,所述离子生成器7通过第一导线8与纳米纤维束6相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左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9,且电源接口9与离子生成器7电连接,所述外壳体1的右表面嵌入安装有离子发射器10,所述离子发射器10的左端连接有第二导线1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11的另一端穿过绝缘壳3与电子收集器4相连接,离子生成器7利用单极高压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电场,产生自由电子,通过第一导线8导出自由电子,再由第一导线8输送到空腔51中的纳米碳纤维束6,纳米碳纤维束6的碳纤维完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压电性,纳米碳纤维束6作为电子或负离子发生尖端是目前发射电子最好的材料;纳米碳纤维束6在介电轻石5内的空腔中大量喷射电子,电子在有介电特性的无机多孔隙介电轻石5的孔隙中做不规则运动,摩擦碰撞后,由电子收集器4接收,通过第二导线11将负离子导入离子发射器10,发射至空气中, (负离子的发生过程为现有技术的公知常识,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不在于其离子产生及喷射过程,故不再对其原理技术进行赘述);

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槽21,所述外壳体1的下端插入安装在矩形槽21内,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圆槽22,所述矩形槽21的底面中间处开设有插孔23,所述插孔23内插入安装有连接柱24,且连接柱24的底端伸入圆槽22内,所述连接柱2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吸盘25,所述连接柱2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条26,所述外壳体1的下表面嵌入安装有与第一磁条26对应的第二磁条27,固定时,将外壳体1插入矩形槽21内,通过第一磁条26和第二磁条27固定将连接柱24和外壳体1固定,向下按压外壳体1,使吸盘25吸附在桌面上,固定本装置。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体1的右表面固定安装有挡板102,四个所述挡板102 围在离子发射器10的周围,对离子发射器10起到保护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均固定安装有把手103,方便按压、提起外壳体1。

工作原理:离子生成器7利用单极高压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电场,产生自由电子,通过第一导线8导出自由电子,再由第一导线8输送到空腔51中的纳米碳纤维束6,纳米碳纤维束6的碳纤维完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本身具有一定的压电性,是目前发射电子较好的材料;纳米碳纤维束6在介电轻石5内的空腔中大量喷射电子,电子在有介电特性的无机多孔隙介电轻石5的孔隙中做不规则运动,摩擦碰撞后,由电子收集器4接收,通过第二导线11将负离子导入离子发射器10,发射至空气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9月26日 11:35
    所述的负离子转换器家庭可以使用吗?可以在哪里买到。谢谢!邮箱地址;hxjm57@163.com
    0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5月17日 10:52
    我非常喜欢负离子转换器,请问在哪里能够买到请赐教,谢谢!请发邮件1483875434@qq.com 魏生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