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499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移动蜂窝网络中站点的网络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不同站点之间甚至相同站点的不同扇区之间的干扰做到最小,即实现网络容量的最大化和干扰的最小化。要实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驱动站上天线波束下倾角的方式来实现。

目前,驱动波束下倾角的方式分为: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而电子下倾优势明显,是当前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电子下倾角的传动装置的结构较复杂,同时定位功能不足,无法实现更加精准的调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便于定位,能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束天线的下倾角度的独立精准控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联动锁止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至少两个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有安装通孔及沿所述安装通孔的外周向设置的卡体,所有所述安装通孔均沿同一周向间隔设置;与所述安装位一一对应的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出轴及可弹性复位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体相卡合的扣体、及穿过所述安装通孔设置的抵压体,所述扣体设置于所述抵压体的外侧;及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可相对于所述安装架转动,所述转动支架设有与所述抵压体相抵压的承压面、及设置于所述承压面的至少两个弧形凸台,所有所述弧形凸台沿均同一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弧形凸台包括导向端、防逆端及设置于所述导向端与所述防逆端之间的配合体,只有当所述配合体与所述抵压体相抵、使所述扣体与所述卡体分离时,所述输出齿轮才可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将上述联动锁止机构应用于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中,利用转动支架的弧形凸台与抵压体构成的输出齿轮止转结构,同时利用行星轮结构及单向控制机构,使转动支架为行星架、且只可沿一个方向转动,同时利用弧形凸台与输出齿轮的抵压体配合实现卡体及扣体的卡合及分离,使输出齿轮能够自锁或解锁;具体的,当需要驱动某一个输出齿轮转动时,控制转动支架转动至对应位置,使抵压体与配合体抵压配合,使所述扣体与所述卡体分离时,完成该天线对应的输出齿轮的解锁,此时可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的转动,利用输出轴完成动力输出,完成该天线的下倾角角度调整;此过程中,其余所述输出齿轮被锁止、且所述至少有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抵压体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凸台的防逆端防逆转配合,进而在驱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天线的下倾角变化,实现一对一的驱动,同时也使输出齿轮与输入齿轮的啮合更加精准。该联动锁止机构采用集成化共止结构,利用输出齿轮和防逆端为止动的定位基准,提升齿轮啮合精度,能够提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束天线的下倾角度调整的控制精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至少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抵压体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凸台的防逆端防逆转配合时,剩余所述输出齿轮中、只有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抵压体与对应的一个所述配合体抵压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处于的第一预设位置时,所有所述输出齿轮的扣体分别与对应的卡体相卡合,所有所述输出齿轮均被锁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体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卡齿,所述扣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齿相卡合的第二卡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体设有弧形抵压端,所述配合体设有与所述弧形抵压端相配合的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抵压配合、另一端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另一端抵压配合,使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可移动复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与所述输出轴转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架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安装支柱,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支柱间隔设置形成所述安装位。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包括上述述的联动锁止机构,还包括:

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内齿圈、与所述内齿圈同轴的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形成作用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安设于所述转动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第一端与所述内齿圈相啮合,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只自转,或绕所述内齿圈自转及公转、并带动所述转动支架转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第二端设置于所述内齿圈外及所述输出齿轮的内侧、并可带动所述输出齿轮进行自转;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同轴、且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齿轮、及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形成作用连接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且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安设于所述转动支架上、且设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外侧,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带动所述输出齿轮进行自转;及单向控制机构,所述单向控制机构,所述单向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内齿圈只可沿第一旋转方向单向转动;其中,当所述内齿圈固定时,所述转动支架可转动;当所述内齿圈可转动时,所述转动支架固定。

该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使用时,输出齿轮通过输出轴与天线波导的传动机构固定传动连接,利用驱动源(如伺服电机)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自转、第二主动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自转,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之间的自转方向相反;当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因内齿圈不能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此时内齿圈固定,使第一从动齿轮进行公转,同时带动转动支架沿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转动支架转动至对应需要调节的位置,使输出齿轮的抵压体与配合体抵压配合,使所述扣体与所述卡体分离时,完成该天线对应的输出齿轮完成解锁,同时使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与该输出齿轮相啮合;反转驱动源的旋转方向,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沿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自转,第二主动齿轮带动第二从动齿轮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进行自转,此时第一内齿圈可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因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与输出齿轮轴啮合,进而可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的转动、并利用输出轴完成动力输出,完成该天线的下倾角角度调整;此过程中,其余所述输出齿轮被锁止、且所述至少有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抵压体与其中一个所述弧形凸台的防逆端防逆转配合,使转动支架固定,进而在驱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天线的下倾角变化,实现一对一的驱动,同时也使输出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的啮合更加精准。当下次调节时,再让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自转及公转,到达需调节位置后,再使第一从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只进行自转,即可实现相应天线下倾角的驱动。该可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天线的下倾角的双向调节、且利用上述联动锁止机构,使输出齿轮为止动的定位基准、其与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的啮合精准,能够提升天线的下倾角度调整的控制精度。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控制机构包括单向棘轮,所述单向棘轮固设于第一安装板上,且设置于所述内齿圈的外侧、并与所述内齿圈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单向控制机构还包括可复位转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设于所述内齿圈的外壁、且与所述单向棘轮限位配合,使所述内齿圈只能沿第一旋转方向单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至少为两个、且可转动安设于所述内齿圈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支架设有安装第一主动齿轮及第一从动齿轮的第一腔体、安装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及第二从动齿轮的第二腔体、及与所述第一腔体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的环形壁,所述弧形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及所述环形壁之间,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且与所述弧形凸台相对;还包括盖体,所盖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体,所述环形体设有多个感应部;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设有向外凸出设置、并凹设形成与所述环形体相配合的环形凹体,所述环形凹体的外壁设有感应与所述感应部的感应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向内凹设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安装板向内凹设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配合形成防护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联动锁止机构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架与输出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架与输出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架与第一安装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动支架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动支架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八个输出齿轮和两个弧形凸台运动规律“A至H”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八个输出齿轮和两个弧形凸台运动规律“G至P”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八个输出齿轮和八个弧形凸台运动规律“A至H”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八个输出齿轮和八个弧形凸台运动规律“G至P”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组装后的第一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组装后的第二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的组装后的第三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形体与环形凹体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联动锁止机构,100、安装架,110、安装位,112、安装通孔,114、卡体,120、安装支柱,200、输出组件,210、输出轴,220、输出齿轮,221、扣体,223、抵压体,202、弧形抵压端,230、复位弹簧,300、转动支架,310、承压面,320、弧形凸台,322、导向端,324、防逆端,326、配合体,330、第一腔体,340、第二腔体,350、环形壁,302、环形槽,400、第一安装板,410、安装孔,420、第一空腔,500、盖体,510、环形体,512、感应部,600、第二安装板,610、环形凹体,620、感应元件,630、第二空腔,20、第一传动机构, 22、内齿圈,23、第一主动齿轮,24、第一从动齿轮,30、第二传动机构,32、第二主动齿轮,34、第二从动齿轮,36、第三从动齿轮,40、单向控制机构, 42、旋转件,44、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同时二者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具体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具体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形成“形成作用连接”时,二者可以是相互啮合,或者通过其他传动齿轮组件来传递动力驱动另一个元件转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第一旋转方向”可定义为驱动源的顺时针的旋转方向(-),“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为驱动源的逆时针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联动锁止机构10,包括:安装架100,安装架100设有至少两个安装位110,安装位110设有安装通孔112及沿安装通孔112的外周向设置的卡体114,所有安装通孔112均沿同一周向间隔设置;与安装位110一一对应的输出组件200,输出组件200包括输出轴210及可弹性复位设置于输出轴210上的输出齿轮220,输出齿轮220的一端设有与卡体114相卡合的扣体221、及穿过安装通孔112设置的抵压体223,扣体221设置于抵压体223的外侧;及转动支架300,转动支架300可相对于安装架100转动,转动支架300设有与抵压体223相抵压的承压面310、及设置于承压面310 的至少两个弧形凸台320,所有弧形凸台320沿均同一周向间隔设置,弧形凸台 320包括导向端322、防逆端324及设置于导向端322与防逆端324之间的配合体326,只有当配合体326与抵压体223相抵、使扣体221与卡体114分离时,输出齿轮220才可带动输出轴210转动;当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与任意配合体326抵压配合时,其余输出齿轮220被锁止、且至少有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与其中一个弧形凸台320的防逆端324防逆转配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将上述联动锁止机构10应用于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中,利用转动支架300的弧形凸台320与抵压体223构成的止转结构,同时利用行星轮机构及单向控制机构,使转动支架300为行星架、且只可沿一个方向转动,同时利用弧形凸台320与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配合实现卡体114 及扣体221的卡合及分离,使输出齿轮220能够自锁或解锁;

具体的,当需要驱动某一个输出齿轮220转动时,控制转动支架300转动至对应位置,使抵压体223与配合体326抵压配合,使扣体221与卡体114分离时,完成该天线对应的输出齿轮220的解锁,此时可驱动输出齿轮220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210的转动,利用输出轴210完成动力输出,完成该天线的下倾角角度调整;此过程中,其余输出齿轮220被锁止、且至少有一个输出齿轮 220的抵压体223与其中一个弧形凸台320的防逆端324防逆转配合,进而在驱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输出齿轮220,实现一对一的驱动,同时也使输出齿轮220与输入齿轮(如第一从动齿轮24、第二从动齿轮34)的啮合更加精准。该联动锁止机构10采用集成化共止结构,利用输出齿轮220和防逆端324为止动的定位基准,提升齿轮啮合精度,能够提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束天线的下倾角度调整的控制精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弧形凸台320的数量及相邻间距可根据输出齿轮220 的数量及相邻间距进行设置,只要能实现“当至少有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与其中一个弧形凸台320的防逆端324防逆转配合时,剩余输出齿轮220 中,只有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与一个弧形凸台320的配合体326抵压配合”的任意组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如图5、图7及图8所示,以八个输出齿轮220和两个弧形凸台 320为一实施例,“0”表示解除锁止(+);“1”表示解除锁止(-);“2”表示锁止;“3”表示防止逆转,齿轮状态详见如下表1。结论:每一个状态中都有只有一个解除了锁止的齿轮,其余输出齿轮220被锁止,且最少一个输出齿轮 220被防止逆转。

如图6、图9及图10所示,以八个输出齿轮220和八个弧形凸台320为一实施例,“0”表示解除锁止、且逆时针的旋转方向(+);“1”表示解除锁止、且顺时针的旋转方向(-);“2”表示锁止;“3”表示防止逆转,齿轮状态详见如下表2。结论:每一个状态中都有只有一个解除了锁止的齿轮,其余输出齿轮220被锁止及被防止逆转。

进一步的,转动支架300处于的第一预设位置时,所有输出齿轮220的扣体221分别与对应的卡体114相卡合,所有输出齿轮220均被锁止,且至少有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被防逆转抵压。进而可通过增设防逆转结构,使转动支架300处于的第一预设位置时,所有输出齿轮220的扣体221分别与对应的卡体114相卡合,所有输出齿轮220均被锁止、且转动支架300不可发生逆转动;因为输出齿轮220的有弹性复位功能,使到转动支架300不会轻易发生正向转动;因而使输出齿轮220在平时使用过程中被锁死,避免天线下倾角正常使用时,因碰撞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只有在需要调整时、且该被调整的天线对应的输出齿轮220才能解锁,进一步提高输出齿轮220与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的啮合精度及输出齿轮220的控制精度。

表1八个输出齿轮220和两个弧形凸台320运动规律分析表

另外,该卡体114与扣体221的具体配合形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输出齿轮220向上移动即可解锁、向下移动即可复位锁止,如锥体与锁孔的配合。如图2及图3所示,具体的,卡体114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卡齿,扣体221设有与第一卡齿相卡合的第二卡齿。该第一卡齿的齿形呈“U”字形结构、第二卡齿的齿形呈三角形结构,便于自动复位卡合固定。

表2八个输出齿轮220和两个弧形凸台320运动规律分析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抵压体223设有弧形抵压端202,配合体326设有与弧形抵压端202相配合的凹槽(未示出),通过弧形抵压端202与凹槽的配合,使输出齿轮220的转动更加平稳,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输出组件200还包括复位弹簧 230,复位弹簧230的一端与输出轴210抵压配合、另一端与输出齿轮220的另一端抵压配合,使输出齿轮220与输出轴210可移动复位连接。具体的,该输出齿轮220设有与输出轴210滑动配合的通孔及开设于通孔内壁的卡槽,输出轴210设有与卡槽滑动配合的凸体。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安装板400,第一安装板400设有与输出轴210转动配合的安装孔410,安装架100设有与第一安装板400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安装支柱120,相邻两个安装支柱120间隔设置形成安装位110;进而利用第一安装板400与安装架100的配合实现输出组件200的安装固定,使输出组件200与安装架100固设第一安装板400上成一整体结构;该安装位110的多少可根据输出齿轮220的布置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1及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包括上述述的联动锁止机构10,还包括:第一传动机构20,第一传动机构20包括内齿圈22、与内齿圈22同轴的第一主动齿轮23、与第一主动齿轮23形成作用连接的第一从动齿轮24,第一主动齿轮23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4转动,第一主动齿轮23及第一从动齿轮24安设于转动支架300的内侧,第一从动齿轮 24的第一端与内齿圈22相啮合,且第一从动齿轮24只自转,或绕内齿圈22自转及公转、并带动转动支架300转动,第一从动齿轮24的第二端设置于内齿圈 22外及输出齿轮220的内侧、并可带动输出齿轮220进行自转;第二传动机构 30,第二传动机构30包括与第一主动齿轮23同轴、且固定传动连接的第二主动齿轮32、及与第二主动齿轮32形成作用连接的第二从动齿轮34,第二主动齿轮32能够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4转动、且第二从动齿轮34的转动方向与第一从动齿轮24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从动齿轮34安设于转动支架300上、且设置于输出齿轮220的外侧,第二从动齿轮34可带动输出齿轮220进行自转;及单向控制机构40,单向控制机构40用于控制所述内齿圈只可沿第一旋转方向单向转动;其中,当内齿圈22固定时,转动支架300可转动;当内齿圈22可转动时,转动支架300固定。

如图1至图11所示,该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使用时,输出齿轮220通过输出轴210与天线波导的传动机构固定传动连接,利用驱动源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23和第二主动齿轮32,第一主动齿轮2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4自转、第二主动齿轮32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4自转,第一从动齿轮24与第二从动齿轮34之间的自转方向相反;当第一主动齿轮2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4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因内齿圈22不能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内齿圈22 固定,使第一从动齿轮24进行公转,同时带动转动支架300沿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转动支架300转动至对应需要调节的位置,使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 223与配合体326抵压配合,使扣体221与卡体114分离时,完成该天线对应的输出齿轮220完成解锁,同时使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与该输出齿轮220相啮合;反转驱动源的旋转方向,第一主动齿轮23带动第一从动齿轮 24沿第一旋转方向进行自转,第二主动齿轮32带动第二从动齿轮34沿第一旋转方向的反方向进行自转,此时第一内齿圈22可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因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与输出齿轮220轴啮合,进而可驱动输出齿轮 220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210的转动、并利用输出轴210完成动力输出,完成该天线的下倾角角度调整;此过程中,其余输出齿轮220被锁止、且至少有一个输出齿轮220的抵压体223与其中一个弧形凸台320的防逆端324防逆转配合,使转动支架300固定,进而在驱动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其他天线的下倾角变化,实现一对一的驱动,同时也使输出齿轮220与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的啮合更加精准。当下次调节时,再让第一从动齿轮24及第二从动齿轮34自转及公转,到达需调节位置后,再使第一从动齿轮24及第二从动齿轮34只进行自转,即可实现相应天线下倾角的驱动。该可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天线的下倾角的双向调节、且利用上述联动锁止机构10,使输出齿轮220为止动的定位基准、其与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的啮合精准,能够提升天线的下倾角度调整的控制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单向控制机构40的具体实施例,如单向离合器、单向轴承、棘轮机构等。具体的,单向控制机构40为单向轴承,单向轴承的内圈与内齿圈 22固定、外圈固定于第一安装板400上,因而可利用单向轴承来实现内齿圈只沿第一旋转方向单向转动,实现第一从动齿轮24的公转或自转;该单向轴承的响应速度快,但成本更高;且止转精度不足,无定位功能及修正功能,容易出现未转到位或过转的情况。使行星齿轮与输出齿轮220不能较好啮合。进一步的,单向控制机构40包括单向棘轮42,单向棘轮42固设于第一安装板400上,且设置于内齿圈22的外侧、并与内齿圈22同轴转动连接,单向控制机构40还包括可复位转动的限位件44,限位件44固设于内齿圈22的外壁、且限位件44 与单向棘轮42限位配合,使内齿圈22只能沿第一旋转方向单向转动,利用单向棘轮42来控制内齿圈的转动方向,便于对输出齿轮220进行定位,使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与输出齿轮220啮合更精确,避免传动过程中出现跳齿现象,导致调控不精准。再进一步的,限位件44至少为两个、且可转动安设于内齿圈22的外侧,使内齿圈22的固定更加牢靠,且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图6及图13至图1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转动支架 300设有安装第一主动齿轮23及第一从动齿轮24的第一腔体330、安装第二主动齿轮32及第二从动齿轮34的第二腔体340、及与第一腔体330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302的环形壁350,弧形凸台320设置于第一腔体330及环形壁350之间,第二腔体340与第一腔体330相通、且与弧形凸台320相对;还包括盖体500,所盖体500与第二腔体340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纳第二传动机构20的容纳腔。进而将转动支架300设置成行星架,实现第一主动齿轮23及第一从动齿轮24、第二主动齿轮32及第二从动齿轮34的安装及涂设润滑油,再者该安装架100可设置于环形槽302内,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利用盖体500完成第二传动机构20的安装固定及防护。

如图11、图13及图14所示,具体的,第二从动齿轮34的一端与第三从动齿轮36相啮合、另一端可与输出齿轮220相啮合;该第一主动齿轮23直接与第一从动齿轮24相啮合,第二主动齿轮32通过第三从动齿轮36驱动第二从动齿轮34转动,进而实现第一从动齿轮24与第二从动齿轮34的转动方向相反,且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11及图15所示,进一步的,盖体500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体510,环形体510设有多个感应部512;还包括第二安装板600,第二安装板600与第一安装板400相对设置,第二安装板600设有向外凸出设置、并凹设形成与环形体510相配合的环形凹体610,环形凹体610的外壁设有感应与感应部512的感应元件620。因而可利用感应元件620来感应检查感应部512来识别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的位置,便于根据第一从动齿轮24及第二从动齿轮34 的位置来驱动驱动源运动,实现对某一波导天线的下倾角的驱动。具体的,该感应部512可为缺口、凸起或凹槽等,本实施例中,感应部512包括至少两个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一感应缺口(未示出)及设置于两个相邻第一感应缺口之间的第二感应缺口(未示出)。因而可利用第一感应缺口来判断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二从动齿轮34的位置,利用第二感应缺口来对第一从动齿轮24或第四从动齿轮的位置进行校准。第一感应缺口与第二感应缺口不相等,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该感应元件620可为光电感应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如图11及图12所示,再进一步的,第一安装板400与第二安装板600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400向内凹设形成第一空腔420,第二安装板600向内凹设形成第二空腔630,第二空腔630与第一空腔420相配合形成防护腔。因而利用第一安装板400与第二安装板600形成防护腔,可将联动锁止机构10、第一传动机构20及第二传动机构30及单向控制机构40设置于防护腔内,更好的保护相关零件,同时使整体结构紧凑、便于携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