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8939发布日期:2018-06-12 21:5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花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发动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是使用火花塞来点燃在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火花塞的性能能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如果火花塞不正确地点燃位于燃烧室中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则将存在至少部分未燃烧的燃料,从而导致功率的损耗、减小的燃料效率和增大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花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火花塞,包括火花塞外壳、绝缘总成和中央电极,其中:所述火花塞外壳与所述绝缘总成固定连接,所述中央电极被包覆于所述绝缘总成内;所述火花塞外壳内开设有中空腔,所述绝缘总成的绝缘体尖端设置于所述中空腔内,所述绝缘体尖端上设有点火端部,所述中央电极与所述点火端部相连接;所述火花塞外壳相对于所述绝缘总成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部开设有具有单向阀作用的中央孔;所述火花塞外壳相对于所述绝缘总成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外沿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的排气孔。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端面的外沿开设有若干所述排气孔,若干所述排气孔沿所述端面的外沿均匀分布。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端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所述中央孔,若干所述中央孔的位置均与所述点火端部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火花塞外壳沿所述端面的外沿形成有一环状的斜台面。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若干所述排气孔开设于所述斜台面上。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每一所述中央孔的直径均为0.8~1.0mm。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点火端部至所述端面的距离为0.8~1.5mm。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火花塞外壳上设有螺纹部,所述火花塞外壳靠近所述绝缘总成的一侧设有六角螺母部。

上述的火花塞,其中,所述绝缘总成具有一用于收纳点火线的尾部,所述点火线与所述中央电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中央孔形成孔型电极,同时兼具单向阀的作用,能够允许空气通过同时避免火焰通过。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较长的绝缘体尖端使点火端部尽可能地接近中央孔,使得点火端部到排气孔的距离能够尽可能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部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中:1、火花塞外壳;11、中空腔;12、中央孔;13、排气孔;14、螺纹部;15、六角螺母部;16、斜台面;2、绝缘总成;21、绝缘体尖端;22、点火端部;23、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部分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火花塞,包括:火花塞外壳1、绝缘总成2和中央电极(图中未示出),其中,火花塞外壳1与绝缘总成2固定连接,中央电极被包覆于绝缘总成2内。火花塞外壳1内开设有中空腔11,绝缘总成2的绝缘体尖端21设置于中空腔11内,绝缘体尖端21上设有点火端部22,中央电极与点火端部22相连接。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具有单向阀作用的中央孔12。中央孔12的直径尽可能小使其满足气体能够通过而火焰不能通过的单向阀作用。中央孔12的直径优选为0.8~1.0mm。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外沿开设有与中空腔11相连通的排气孔13。排气孔13的直径使其满足气体和火焰均能够通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外沿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3,若干排气孔13沿端面的外沿均匀分布,排气孔13的数量和直径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佳地,排气孔13的直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火花塞外壳1上设有螺纹部14,火花塞外壳靠1近绝缘总成2的一侧设有六角螺母部15。六角螺母部15与扳手相配合,使得火花塞外壳1得以通过螺纹部14旋紧在汽缸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绝缘总成2具有一用于收纳点火线(图中未示出)的尾部23,点火线与中央电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中央孔12的直径均为0.8~1.0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点火端部22至端面的内壁距离为0.8~1.5mm。点火端部22至端面的内壁的距离应尽可能短,使点火端部22的上端距离排气孔13的距离尽可能短,从而使得火焰具有尽可能短的行程,以提高打火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点火端部22的下部直径为2.5mm,点火端部22的上部直径为1.5mm。

第二实施例: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请参见图4、图5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火花塞,包括:火花塞外壳1、绝缘总成2和中央电极(图中未示出),其中,火花塞外壳1与绝缘总成2固定连接,中央电极被包覆于绝缘总成2内。火花塞外壳1内开设有中空腔11,绝缘总成2的绝缘体尖端21设置于中空腔11内,绝缘体尖端21上设有点火端部22,中央电极与点火端部22相连接。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部开设有一具有单向阀作用的中央孔12。中央孔12的直径尽可能小使其满足气体能够通过而火焰不能通过的单向阀作用。中央孔12的直径优选为0.8~1.0mm。

另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火花塞外壳1沿端面的外沿形成有一环状的斜台面16,若干排气孔13开设于斜台面16上,若干排气孔13沿斜台面16一周均匀分布。排气孔13的直径使其满足气体和火焰均能够通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每一排气孔13的轴线均与斜台面16垂直,使每一排气孔13均相对于火花塞形成斜向设置的结构,从而使自点火端部22出发贯穿排气孔13到达火花塞外壳1的外部的距离尽可能短,以提高火花塞的打火效率。

第三实施例: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请参见图6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火花塞,其中,火花塞外壳1、绝缘总成2和中央电极的设置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区别在于: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中央孔12,若干中央孔12的位置均与点火端部的位置相对应,中央孔1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若干中央孔12呈环形、圆形等阵列设置于端面的中部。中央孔12的直径尽可能小使其满足气体能够通过而火焰不能通过的单向阀作用。

第四实施例:

其中,火花塞外壳1、绝缘总成2和中央电极的设置均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区别在于:火花塞外壳1相对于绝缘总成2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中央孔12,若干中央孔12的位置均与点火端部的位置相对应,中央孔1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此外,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若干中央孔12呈环形、圆形等阵列设置于端面的中部。中央孔12的直径尽可能小使其满足气体能够通过而火焰不能通过的单向阀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