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718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及能源枯竭,特别是目前国内能源分布不均且日益枯竭、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提升至全球各国战略位置。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2005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50%。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年,将由2005年的281亿吨增至423亿吨。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早在“八五”期间就启动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九五”期间又进而启动了“空气净化工程”到了“十五”科技部提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实施方案,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被国家科教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组织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从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选择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作为国内汽车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方式,联合进行攻关。

在国家“863”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引导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关键零部件体系,各大汽车企业相继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

现有的用于电动公路车辆的充电电缆会在电缆护层内充入一定压强的干燥气体,使电缆内部的气体压强大于电缆外面的大气压或水压,当电缆护层出现漏洞时,可以抵抗外界的水份浸入电缆,保持电缆内部处于干燥状态,使信号传输不受影响,保证电路正常运行。但是在反复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外皮破损,导致内部缆芯外露,在碰到液体或其他可导电材料时,会造成漏电,危害人体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可及时感应电缆内部气压变化,避免电缆破损造成用电安全事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第一对控制线芯、第二对控制线芯、第三对控制线芯和动力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内芯还包括测压线芯,设于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之间,用于感应电缆内芯的压强。

其中,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连接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述第二对控制线芯传输电动汽车充电枪与电动汽车连接确认的信号;所述第三对控制线芯传输电动汽车充电枪与电动汽车充电饱和的信号。

其中,所述电缆外层由内而外依次为内护层、屏蔽层和外护层。

其中,所述电缆内芯与电缆外层之间设置有聚丙烯填充绳。

其中,所述内护层为TPE弹性体内护层。

其中,所述外护层为耐温等级为-40℃~150℃的热塑性TPE弹性体外护层。

其中,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位于所述动力线芯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控制线芯及第三对控制线芯位于所述动力线芯的另一侧。

区别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弯曲性能优异,结构对称,且在第一对控制线芯之间增设测压线芯,可在电缆破损时,及时感应到电缆内芯的压强的变化,提醒更换,以避免造成用电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实施例的侧排机构爆炸图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包括电缆内芯和包在电缆内芯外的电缆外层,所述电缆内芯包括第一对控制线芯1、第二对控制线芯2、第三对控制线芯3和动力线芯4,其中,所述电缆内芯还包括测压线芯8,设于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1之间,用于感应电缆内芯的压强。

其中,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1连接光纤光栅传感器,以时时监控动力线路的温度变化,确保线路传输安全;所述第二对控制线芯2传输电动汽车充电枪与电动汽车连接确认的信号;所述第三对控制线芯3传输电动汽车充电枪与电动汽车充电饱和的信号,且第二对控制线芯2及第三对控制线芯3为等截面对绞线芯,采用镀锡铜丝编织与铜带双层屏蔽,编织密度不低于91,有效避免外部动力线号的干扰,确保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信号的顺利畅通,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控制线芯1位于所述动力线芯4的一侧,所述第二对控制线芯2及第三对控制线芯3位于所述动力线芯4的另一侧。

其中,电缆内芯外周绕包有扎紧绕包带,扎紧绕包带的外周设置有TPE弹性体内护层5,内护层5外围设置有镀锡铜丝编织的屏蔽层6,屏蔽层6外设耐温等级为-40℃~150℃热塑性TPE弹性体外护层7,其环保性能付合欧盟ROHS要求。

动力线芯导体为符合GB/T3953-2009无氧铜丝束绞后再股绞,股绞外层节距比控制在11~13倍,保证成品电缆弯曲60000次(往返为一次)后,线缆无断路和短路。

其中,所述电缆内芯与电缆外层之间设置有聚丙烯填充绳。

区别于现有技术,采用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智能测压的车用充电电缆弯曲性能优异,结构对称,且在第一对控制线芯之间增设测压线芯,可在电缆破损时,及时感应到电缆内芯的压强的变化,提醒更换,以避免造成用电安全事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