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8950发布日期:2018-07-25 00:1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一般均采用阳头连接器和阴头连接器配合连接,通常采用插针式连接方式,这样就会是中间导电结构和外层导电结构通过绝缘介质隔离,而绝缘介质与内外导体之间的安装松紧程度决定了连接器的电性能指标,常规的连接器设计结构绝缘介质和外导体之间装配固定方式有灌胶、压配、铆接等方式,常规固定方式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很容易造成绝缘介质在外导体内壁中发生轴向移动或径向转动的现象,从而使得装配好的连接器成尺寸不符合产品设计要求,从而影响整个连接器电性能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结构,包括外导体、绝缘介质和内导体,绝缘介质设有轴向通孔,内导体固定在绝缘介质的通孔内,绝缘介质与外导体内孔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外导体的内壁设有倒刺角,外导体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卡槽,绝缘介质外壁设有与外导体内壁卡槽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绝缘介质的外壁设有与外导体内倒刺角配合防止绝缘介质沿外导体轴向移动的倒刺角凹槽。

进一步的,倒刺角沿周向的弧度不大于60°。

进一步的,外导体内壁周向均设有多个倒刺角。

进一步的,外导体内壁设有四个倒刺角,相邻两个倒刺角最短弧角大于30°。

进一步的,倒刺角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结构,通过在外导体的内壁设置倒刺角,绝缘介质与外导体内孔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使得绝缘介质在受到外拉力作用时,绝缘介质不会在外导体内壁中发生轴向移动的现象,在外导体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卡槽,绝缘介质外壁设有与外导体内壁卡槽配合的凹槽,便于绝缘介质与外导体的定位配合安装的同时,通过外导体内壁卡槽防止绝缘介质在外导体内壁中发生轴向转动的现象,从而保证了设计尺寸且达到了整个连接器的电性能指标,本装置保证了连接器外导体与绝缘介质间的装配固定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电性能指标要求,提高了连接器装配后外导体与绝缘介质间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图。

其中,1、外导体;2、绝缘介质;3、内导体;4、倒刺角;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绝缘介质和外导体固定结构,包括外导体1、绝缘介质2和内导体3,绝缘介质2设有轴向通孔,内导体3固定在绝缘介质2的通孔内,绝缘介质2于外导体1内孔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绝缘介质2材质为软质材质,外导体1的内壁设有倒刺角4,绝缘介质2的外壁设有与外导体1内倒刺角4配合防止绝缘介质2沿外导体1轴向移动的倒刺角凹槽,外导体1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卡槽5,绝缘介质2外壁设有与外导体1内壁卡槽5配合的凹槽;

倒刺角4沿周向的弧度不大于60°外导体1内壁周向均设有多个倒刺角4,

最佳的外导体1内壁设有四个倒刺角4,相邻两个倒刺角4最短弧角大于30°;

倒刺角4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使用时,首先将绝缘介质2压入外导体1内孔中,使得外导体1内壁中倒刺角4紧紧卡入绝缘介质2的倒刺角凹槽中,最后将内导体3压入绝缘介质内孔2中,完成连接器内导体与外导体的装配。

本装置通过在外导体内壁上加工倒刺及开槽方式,借助专用工装将绝缘介质压入外导体内孔中,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外导体内壁中增加倒刺开槽方式结构,经压配后,使得外导体内壁中的倒刺开槽紧紧的卡入绝缘介质中,使得此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介质在外导体内壁中出现轴向移动和径向窜动,从而保证了整个连接器的电性能指标。

本连接器绝缘介质固定装置结构方式保证了连接器外导体与绝缘介质间的装配固定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电性能指标要求,提高了连接器装配后外导体与绝缘介质间的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设计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