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68503发布日期:2018-06-01 20:56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



背景技术:

18650锂电池也就是直径为18mm、长度为65mm的圆柱形电池。由于其工作中的稳定性能非常好,广泛应用于各大电子领域,如:高档强光手电、随身电源,无线数据传输器,电热保暖衣、鞋、便携式仪器仪表、便携式照明设备、便携式打印机、工业仪器、光伏发电蓄电池、医疗仪器及汽车动力电池等。18650锂电池在组装过程中都需要采用支架将其固定组装,目前在将电芯装入支架时主要采用双手抓取或正极柱永磁铁吸取的方式。

然而,采用双手抓取的方式一次通常只能抓取4颗电芯,效率较低。且在装入支架时电芯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法保证,对位不准、装入困难。同时,利用双手抓取容易产生疲惫酸麻,工作强度大,也会影响电芯的清洁度。而传统的正极柱永磁铁吸取方式在抓取的过程中又容易发生电芯掉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芯组装效率且使用方便的圆柱电芯抓取治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包括呈长条状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和设置在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部的电芯柱侧面吸盘,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的顶部设置把手;

所述电芯柱侧面吸盘一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外的抓取槽,所述抓取槽与电芯的侧面相配合;每个抓取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永磁铁,每个抓取槽相对的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

优选的,所述把手、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之间构成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把手呈倒U形,所述把手和电芯正极柱吸盘上对应设置两组第一螺栓孔,并通过穿设在第一螺栓孔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的位置与把手的两端相对。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上对应设置多组第二螺栓孔,并通过穿设在第二螺栓孔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孔沿电芯正极柱吸盘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抓取槽呈与18650电芯相配合的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永磁铁位于抓取槽内壁的中心。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和电芯柱侧面吸盘均采用电木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表面与第二永磁铁相对处、电芯柱侧面吸盘与第一永磁铁相对处均设置有安装盲孔,所述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均嵌设在安装盲孔内并与安装盲孔粘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提高电芯装入支架过程中的效率,使用方便。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电芯正极柱吸盘底面的第二永磁铁对电芯的正极柱进行吸固,利用电芯柱侧面吸盘抓取槽对电芯的侧面进行限位,同时利用第一永磁铁对电芯的侧面进行吸固。通过第一永磁铁和第二永磁铁实现了对电芯两个矢量方向上的吸固,使电芯稳定可靠,不容易发生掉落。利用并排布置的多个抓取槽对电芯进行定位,实现了对电芯间相对位置的有效限止,降低了装入难度,且一次的装入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组组装的效率。卸下时,握住把手将本实用新型朝抓取槽的开口方向掰,即可快速的实现电芯与本实用新型的分离,使用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结构的A-A向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结构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6所示的一种圆柱电芯抓取治具,包括呈长条状的电芯正极柱吸盘1和设置在电芯正极柱吸盘1底部的电芯柱侧面吸盘2,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的顶部设置把手3,所述把手3作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时的手持端。电芯正极柱吸盘1用于对电芯的正极柱进行吸固,电芯柱侧面吸盘2用于对电芯的柱侧面进行吸固。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和电芯柱侧面吸盘2通常采用10mm厚的电木板制成,绝缘效果好,能有效的防止静电,且成本低便于加工。

结合图1和3所示,所述电芯柱侧面吸盘2一侧面沿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朝外的抓取槽4,所述抓取槽4与电芯的侧面相配合。也就是说抓取槽4的形状和尺寸与电芯的形状和尺寸相适应,例如:当电芯为18650电芯时,抓取槽4呈半圆形,且抓取槽的直径通常为 18.1-18.2mm之间。当电芯为方形电芯时,抓取槽4的槽腔也呈方形。抓取槽4既能有效的对电芯进行定位,又不影响电芯的正常插入。每个抓取槽4的内壁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永磁铁5,每个抓取槽4相对的电芯正极柱吸盘1底面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永磁铁6。

所述第一永磁铁5和第二永磁铁6通常呈块状,且所述第一永磁铁 5位于抓取槽4内壁的中心。其安装方式如下: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 表面与第二永磁铁6相对处、电芯柱侧面吸盘2与第一永磁铁5相对处均设置有安装盲孔,所述第一永磁铁5和第二永磁铁6均嵌设在安装盲孔内并与安装盲孔粘接。也就是现在电木板上加工设置与电磁铁相匹配的安装盲孔,然后在每个安装盲孔内独立安装电磁铁,电磁铁胶粘加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电芯正极柱吸盘1底面的第二永磁铁6对电芯的正极柱进行吸固,利用电芯柱侧面吸盘2抓取槽4对电芯的侧面进行限位,同时利用第一永磁铁5对电芯的侧面进行吸固。通过第一永磁铁5和第二永磁铁6实现了对电芯两个矢量方向上的吸固,使电芯稳定可靠,不容易发生掉落。利用并排布置的多个抓取槽4对电芯进行定位,实现了对电芯间相对位置的有效限止,降低了装入难度,且一次的装入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组组装的效率。卸下时,握住把手3将本实用新型朝抓取槽4的开口方向掰,即可快速的实现电芯与本实用新型的分离,使用简单。

所述把手3呈倒U形,更加便于握持。为了更加的便于加工,更好的做法是所述把手3、电芯正极柱吸盘1和电芯柱侧面吸盘2之间构成可拆卸连接。如图2和6所示,所述把手3与电芯正极柱吸盘1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把手3和电芯正极柱吸盘1上对应设置两组第一螺栓孔 7,并通过穿设在第一螺栓孔7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7 的位置与把手3的两端相对。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上的一段第一螺栓孔7可采用阶梯孔的形式,从而便于将螺栓的头部收纳在内。

结合图1和6所示,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与电芯柱侧面吸盘2的连接方式如下:所述电芯正极柱吸盘1和电芯柱侧面吸盘2上对应设置多组第二螺栓孔8,并通过穿设在第二螺栓孔8内的螺栓构成连接,所述第二螺栓孔8沿电芯正极柱吸盘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图中第二螺栓孔8的数量为3组,实际上可以是更多,但通常至少需要2组。同理,第二螺栓孔8位于电芯正极柱吸盘1上的一段也可以采用阶梯孔的形式,便于将螺栓的头部收纳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