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6308阅读:3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钮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反自锁机械开关是指在等待情况下,按钮推杆在反自锁机构的阻挡下不能下压,从而使电源处于断开位置,当反自锁机构解锁后,按钮推杆能够自由运动,实现开关的导通或关闭,反自锁机构起到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发的作用,从而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现有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01、设置在壳体上方的手柄按钮02和反自锁机构,其中,反自锁机构包括反自锁按钮03、设置在反自锁按钮一端的推杆05、与推杆05联动锁接的反自锁杆04,反自锁杆04的顶部与手柄按钮02过盈配合连接。反自锁机构在锁定位置时,设置在推杆05两端的阻挡部051与反自锁杆04的两条阻挡臂041阻挡配合,手柄按钮02无法完成下压动作;反自锁机构需要解锁时,通过反自锁按钮03驱动推杆05朝靠近壳体01的方向运动,以使推杆05的阻挡部051不与反自锁杆04配合阻挡,手柄按钮02能够进行下压动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反自锁按钮体型一般都比较小,上述反自锁机构的结构导致反自锁杆04的两条阻挡臂041宽度比较短,阻挡臂041长时间与推杆05两端的阻挡部051阻挡配合,容易磨损断裂,缩短了使用寿命,而反自锁功能失效也容易引起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反自锁驱动杆长时间与推杆两端的阻挡部阻挡配合,容易磨损断裂,使用寿命短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的反自锁按钮开关。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手柄按钮和反自锁机构,所述反自锁机构包括:

反自锁杆,呈L型设置,与反自锁按钮一体成型,具有能够与所述手柄按钮阻挡配合的阻挡臂,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阻挡臂和所述反自锁按钮的连接部,所述反自锁杆具有与所述手柄按钮阻挡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不与所述手柄按钮阻挡配合,所述手柄按钮能够进行下压动作的解锁位置;

反自锁按钮,设置在壳体上,用于驱动所述反自锁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挡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相对形成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与所述手柄按钮的驱动板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块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块的高度,所述反自锁杆在锁定位置时,所述驱动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凸块的高于所述第一凸块的部分贴合抵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挡臂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反自锁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在所述反自锁杆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储存能量,在所述反自锁杆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时释放能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方的手柄按钮和反自锁机构,其中,反自锁机构包括:反自锁杆,呈L型设置,与反自锁按钮一体成型,具有能够与手柄按钮阻挡配合的阻挡臂,以及用于连接阻挡臂和反自锁按钮的连接部,反自锁杆具有与手柄按钮阻挡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不与手柄按钮阻挡配合,手柄按钮能够进行下压动作的解锁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由于反自锁按钮和反自锁杆一体成型,使反自锁杆的阻挡臂与手柄按钮阻挡配合,上述结构使得阻挡臂可以设置的比较宽,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阻挡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对形成配合槽,配合槽与手柄按钮的驱动板相对设置,通过设置配合槽,在锁定状态时,阻挡臂能够与驱动板稳定阻挡配合。

3.本实用新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第二凸块的高度大于第一凸块的高度,反自锁杆在锁定位置时,驱动板的侧面与第二凸块的高于第一凸块的部分贴合抵接;反自锁杆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二凸块与驱动板侧面抵接,从而限定阻挡臂的位置,保证阻挡臂能够与驱动板阻挡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反自锁按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反自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反自锁按钮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反自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反自锁按钮开关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01、壳体;02、手柄按钮;03、反自锁按钮;04、反自锁杆;041、阻挡臂;05、推杆;051、阻挡部;

1、壳体;2、手柄按钮;21、驱动板;3、反自锁按钮;4、阻挡臂;41、第一凸块;42、第二凸块;43、配合槽;5、连接部;5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自锁按钮开关,如图3所示,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方的手柄按钮2和反自锁机构,所述反自锁机构包括:反自锁杆,呈L型设置,与反自锁按钮3一体成型,具有能够与所述手柄按钮2阻挡配合的阻挡臂4,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阻挡臂4和所述反自锁按钮3的连接部5,所述反自锁杆具有与所述手柄按钮2阻挡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不与所述手柄按钮2阻挡配合,所述手柄按钮2能够进行下压动作的解锁位置;反自锁按钮3,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驱动所述反自锁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来回运动。本实施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由于反自锁按钮3和反自锁杆一体成型,使反自锁杆的阻挡臂4与手柄按钮2阻挡配合,上述结构使得阻挡臂4的宽度可以设置比较长,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更加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如图4-5所示,所述阻挡臂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凸块41和第二凸块42,所述第一凸块41和所述第二凸块42相对形成配合槽43,所述配合槽43与所述手柄按钮2的驱动板21相对设置,通过设置配合槽43,在锁定状态时,阻挡臂4能够与驱动板21稳定阻挡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42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块41的高度,所述反自锁杆在锁定位置时,所述驱动板21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凸块42的高于所述第一凸块41的部分贴合抵接,反自锁杆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二凸块42与驱动板21侧面抵接,从而限定阻挡臂4的位置,保证阻挡臂4能够与驱动板21阻挡配合。

本实施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所述阻挡臂4与所述连接部5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51,以增加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的反自锁按钮开关,所述反自锁按钮3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在所述反自锁杆从锁定位置运动至解锁位置时储存能量,在所述反自锁杆从解锁位置运动至锁定位置时释放能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