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源延长线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4884发布日期:2018-06-08 19:35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源延长线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连接元件,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延长线的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科技的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电器的频率不减反增,虽然如今正在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但是该技术依然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工厂、企业中的各种设备依然需要使用电源线来连通电源。而电源最初的设计布置常常并不能满足使用过程中用电设备的安排布置或者无法满足用电设备移动使用的需求,因此往往需要用到电源延长线来弥补这种不足。电源延长线通常具有电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插头和电连接用电设备插头的插座,电源插头和插座之间通过电源导线相连;根据需要多个电源延长线还能够进行串联满足更大活动范围的用电需求。目前的电源延长线插座为了能够更好地插接用电设备插头或者另一电源延长线的电源插头,防止插头滑脱,会在插座边缘设计一圈凸起,例如中国专利CN201620021306X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电源延长线,其环绕插座设置了一凸出圆环,但这种设计由于其将插座包围在圆环的侧壁中,在插头插入电源延长线插座时无法直接得到观察,如果插入的插头导电插销松动损坏或者插入角度严重偏斜,容易导致电连接失效进而无法使用用电设备,尤其是三脚(即具备零线、火线、地线三个导电插销)插头插入插座时调整插头的插入角度较二脚(零线、火线导电插销)插头困难,并且如果零线、火线中的一个导电插销松动损坏,三脚插头仍然能够较为稳固地插入插座,其松动损坏不易察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三脚插头中的火线、零线导电插销单极插入进而导致电连接失效的电源延长线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延长线插座,包括插座外套和依次设置在插座外套内部的导电部、导电部上盖、插孔挡板和插座上盖,用以插接导电插销的插孔贯通导电部上盖和插座上盖;插座上盖下端面设有形成容置插孔挡板空间的围挡;插孔挡板为中间厚两头尖的梭形板,插孔挡板可沿长度方向在围挡内移动;插孔挡板梭形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且较宽的一端靠近梭形板中部设有一通孔用以穿过导电插销,较宽一端靠近中部的侧面设有一凸臂与插座上盖设置的围挡抵板配合以限制插孔挡板的移动距离,插孔挡板下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下楔形凸起,下楔形凸起的厚部能够卡于插孔的内边缘;插座上盖围挡的一内侧壁上设置有使插孔挡板复位的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可移动的插孔挡板及其凸臂配合围挡抵板和弹簧实现插孔挡板遮挡住导电插销插孔或是移动后露出插孔供导电插销插入,当火线或者零线的导电插销为单极插入插孔时,插孔挡板以梭形的厚部为支点发生转动,梭形的一端下落,另一端翘起,此时下落端的下楔形凸起落入导电部上盖的插孔内且厚部抵住插孔内边缘,从而阻止插孔挡板移动,因此保持插孔挡板遮挡插孔的状态进而可防止导电插销插入。

进一步地,插孔挡板上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楔形凸起,其中设置在较宽端的上楔形凸起的尖端延伸至通孔边缘,便于在正常插入时引导导电插销穿过通孔。

进一步地,上楔形凸起和下楔形凸起设置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插座上盖下端面设置有插接柱,相应的导电部上盖设置有插接孔,便于安装时插座上盖和导电部上盖相互定位卡合。

进一步地,插座上盖下端面设置有通孔挡片,该通孔挡片穿过插孔挡板的通孔,在插孔挡板移动时,可与通孔相对的两内侧分别相抵,与弹簧、凸臂配合更好地引导插孔挡板的移动,防止插孔挡板移动时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插座外套沿周向设有多个向外侧凸起的凸块,该凸块内部为连通插座外套内部空间的空腔用以容置导电部上盖和插座上盖装配后形成的凸角,不但能够加固导电部上盖和插座上盖的装配强度,其外侧的凸块还能方便插拔插头时形成抓握的支点,使插拔插头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延长线插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中插孔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插座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导电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插座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10是导电插销插入时插孔挡板与导电部上盖的配合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1-插座外套,2-导电部,3-导电部上盖,4-插孔挡板,5-插座上盖,31-插接孔,32-插孔,41-第一上楔形凸起,42-第二上楔形凸起,43-通孔,44-凸臂,45-第一下楔形凸起,46-第二下楔形凸起,51-通孔挡片,52-插接柱,53-围挡,531-围挡抵板,54-插孔,5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延长线插座,如图1所示,包括插座外套1和依次设置在插座外套1内部的导电部2、导电部上盖3、插孔挡板4和插座上盖5,用以插接导电插销的插孔贯通导电部上盖3和插座上盖5;如图2、4所示,插座上盖5下端面设有形成容置插孔挡板4空间的围挡53;插孔挡板4为中间厚两头尖的梭形板,插孔挡板4可沿长度方向在围挡53内移动;插孔挡板4梭形的一端宽度大于另一端宽度,且在较宽一端靠近梭形板中部设有一通孔43用以穿过导电插销,较宽一端靠近中部的侧面设有一凸臂44与插座上盖设置的围挡抵板531配合以限制插孔挡板4的移动距离,插孔挡板4下端面一端设有第一下楔形凸起45、另一端设有第二下楔形凸起46,第一、第二下楔形凸起的厚部能够卡于插孔的内边缘;插座上盖围挡53的一内侧壁上设置有使插孔挡板4复位的弹簧55。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插孔挡板4较宽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一上楔形凸起41、较窄端的上端面设有第二上楔形凸起42,其中第一上楔形凸起41尖端延伸至通孔43边缘,便于在插头正常插入时引导导电插销穿过通孔43。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插座上盖5下端面设置有插接柱53,相应的导电部上盖3设置有插接孔31,便于安装时插座上盖5和导电部上盖3相互定位卡合;插座上盖5下端面还设置有通孔挡片51,该通孔挡片51穿过插孔挡板的通孔43,在插孔挡板4移动时,可与通孔43相对的两内侧分别相抵,与弹簧55、凸臂44配合更好地引导插孔挡板4的移动,防止插孔挡板4移动时发生偏移。

进一步地,插座外套1沿周向设有四个向外侧凸起的凸块11,该凸块11内部为空腔用以容置导电部上盖3和插座上盖5装配后形成的凸角,不但能够加固导电部上盖2和插座上盖5的装配强度,其外侧的凸块还能方便插拔插头时形成抓握的支点,使插拔插头更加省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可移动的插孔挡板4及其凸臂44配合围挡抵板531和弹簧55实现插孔挡板4遮挡住导电插销32插孔或是移动后露出插孔32供导电插销插入的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7-8所示,当插头的火线或者零线的导电插销为单极插入插孔时,导电插销末端顶住插孔挡板4的第一或第二上楔形凸起的斜面,由于仅有一侧梭形板受到下压力,因此插孔挡板4以梭形的厚部为支点发生转动,梭形受力一端下落,另一端翘起,此时下落端的下楔形凸起落入导电部上盖3的插孔32内且厚部抵住插孔32内边缘,从而阻止插孔挡板4继续移动,因此保持插孔挡板4遮挡插孔32的状态进而可防止导电插销插入;如图9-10所示,当导电插销未松动损坏或是插头插入角度基本正确时,由于导电插销末端正好顶住上楔形凸起的斜面(例如零线导电插销顶住第一上楔形凸起斜面,火线导电插销顶住第二上楔形凸起斜面),施加到插孔挡板4两端的压力基本均衡,因此插孔挡板4以其厚部为支点,梭形的两端均为翘起状态,即第一、第二下楔形凸起脱离导电部上盖的插孔32,并且由于上楔形凸起斜面的作用使导电插销的下压力提供了插孔挡板4横向移动的力,插孔挡板4横向移动并压缩弹簧55,此时通孔43与一插孔32对齐,插孔挡板4窄端移开露出另一插孔32,如此使导电插销顺利插入;当插头拔出时,导电插销提供的侧向阻力消失,弹簧55回复拉伸状态从而推动插孔挡板4回复至遮挡插孔32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到的材料、试剂和实验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符合电气元件领域的市售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