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4862发布日期:2018-06-08 19:35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光信号传输的重要器件。

由于光纤连接器内置有一对侦测端子,用于与外部导体连接和传递光信号。自然情况下,两侦测端子相分离;当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内部后,挤压内置于光纤连接器的两侦测端子使其相接触,相导通的两侦测端子将光信号传输给外部导体,以此控制外部导体执行相应的动作。

现有技术中,用于传输信号的两个侦测端子大多与插头的插入方向相垂直安装,插头插入光纤连接器的内腔后,将分开的两个侦测端子相接触而实现电路的导通,进而将光信号传递给外部导体。当两个侦测端子,和/或插头没有安装到位时,就会导致插头无法与侦测端子相接触,进而无法实现两个侦测端子的导通,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反应灵敏,且性能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所述插座本体的内部设有用以供插头插接的内腔;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内部、与所述插座本体外部的电子元件相连、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内腔时,能够将信号传递给所述外部的电子元件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内腔的右侧开设有与所述内腔平行且相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垂直连接、用以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定于PCB背板的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设有第一V型凸起部,当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时,所述第一V型凸起部的尖端位于所述内腔中。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称设置的第二安装孔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的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的前端、用以将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端子固定于所述PCB背板的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

优选的,所述第三信号端子设有第二V型凸起部,当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时,所述第二V型凸起部的尖端位于所述内腔中。

优选的,当所述插头未插入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相分离;当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安装腔时,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与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均相互接触,以实现将电信号传输给外部的所述电子元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均设有卡扣,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实现将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设有内腔的插座本体以及安装在插座本体上的、用以传递光信号的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还设有与内腔平行且相通设置的第一安装孔,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

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将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安装在与插座本体的内腔相平行且相通的第一安装孔内,这样,插头插入内腔过程中,会挤压第一信号端子使其与第二信号端子相接触,进而实现信号的传递,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安装孔与内腔垂直设置时,由于信号端子,和/或插头插接不到位而导致的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反应更灵敏、性能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反应灵敏,且性能稳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插入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1,该插座本体1包括塑料本体和套装在塑料本体上的金属外壳,塑料本体中央位置设有一个用以供插头2插入的内腔11,内腔11的右侧设有沿插座2的延伸方向设置的、与内腔11相平行且相通的第一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2内安装有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二信号端子4,该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二信号端子4均为片状结构,由黄铜或青铜等导电材料制成,以传递光信号。插头2尚未插入内腔11时,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二信号端子4相分离,互不接触,外部的电子元件不工作,由此可以降低光纤连接器的功耗;当插头2插入内腔11的过程中,插头2挤压位于第一安装孔12内的第一信号端子3使其与第二信号端子4相接触,形成连通的导体,进而将光信号传递给外部的电子元件,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在插头2插入插座本体1的过程中,即可实现信号的传输,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第一信号端子3,和/或第二信号端子4,和/或插头2因未插设到位而导致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使得光纤连接器的感应更灵敏,工作性能更稳定。

为了使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二信号端子4牢固的安装在第一安装孔12中,在第一信号端子3与第二信号端子4靠近第一安装孔12的前端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固定端子5和第二固定端子6,第一信号端子3与第一固定端子5之间、第二信号端子4与第二固定端子6之间可为一体结构,也可通过焊接等形式连接一体;连接后,通过焊接等形式,将第一固定端子5和第二固定端子6的下端固定至PCB背板上,进而实现光纤连接器的固定。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号端子3为弯折状结构,安装后,其靠近第一安装孔12的初端位置与第一安装孔12的轴线平行,靠近第一安装孔12的末端位置设有第一V型凸起部31,第一V型凸起部31的尖端位置相对于初端位置朝内孔11的中心位置翘起,且第一V型凸起部31的尖端处恰好穿过第一安装孔12而置于内腔11中;第二信号端子4的末端同样朝内腔11翘起,与第一信号端子3不接触,但相距较近;当插头2插入内腔11过程中,碰触并给予第一V型凸起部31按压力,使之与第二信号端子4相接触,进而将电路导通。

为进一步实现不同光信号的传输,还可在内腔11的右端增设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12相对于内腔11对称设置,第二安装孔内安装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第二安装孔与内腔11平行设置;为实现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的固定,分别在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靠近第二安装孔的前端位置分别设置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第三固定端子与第三固定端子、第四固定端子与第四固定端子均可为一体结构,也可通过焊接等形式连接一体;安装后,将第三固定端子和第四固定端子均焊接至PCB背板上,再通过导线等连接件将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连接至外部设备,以实现将不同种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

第三信号端子同样为弯折状结构,其靠近前端的结构与第二安装孔的轴线平行,靠近第二安装孔的末端结构设有第二V型凸起部,第二V型凸起部的尖端位置相对于前端位置朝内腔11倾斜,且第二V型凸起部的尖端处恰好穿过第二安装孔而置于内腔11中;第四信号端子的末端同样朝内腔11倾斜,与第三信号端子不接触,但相距较近;当插头2未插入内腔11时,第三信号端子与第四信号端子相分离,线路不导通;当插头2插入内腔11过程中,碰触并给予第三信号端子的第二V型凸起部一个按压力,使之与第四信号端子相接触,进而将电路导通,与第一信号端子3和第二信号端子4一起,为外部设备传递不同的光信号。

若更进一步实现不同光信号的传输,还可在内腔11的右侧,和/或右侧增设第三安装孔,和/或第四安装孔,安装孔内进一步安装第五信号端子、第六信号端子,和/或第七信号端子、第八信号端子;安装孔及其内部的端子数量,本文不作限定。

上述各端子与其所在的安装孔间还可卡接连接,具体来说,上述各端子各设有凸起,安装孔内各设有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安装时,通过凸起与凹槽相配合,从而将各端子固定至各安装孔内;凸起以及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的数量、形状以及分布均可多种多样,本文不作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