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1474发布日期:2018-08-29 00:5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M-Bus通讯线生产线,特别是一种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



背景技术:

M-Bus是一种专门为消耗测量仪器和计数器传送信息的数据总线设计的,M-Bus在建筑物和工业能源消耗数据采集有多方面的应用。M-Bus远程抄表系统来讲,总线上传输的数据就是终端用户所消费的水、电、气等重要数据,因此对总线的抗外部干扰性要求非常高,要能抵抗各种容性、感性的耦合干扰,所有从设备及从设备和主设备支架都相互隔离。

对于多层建筑,M-Bus远程抄表系统的M-Bus通讯线需要从诸多终端用户采集数据,其线束从各楼层的用户集中至采集端,因此,需要将各楼层的通讯分支线连接至主线,从而节省线路安装成本。

现有的M-Bus通讯线,其大多通过接线盒等装置,对各楼层各用户端的分线进行连接,成本高,且安装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连接可靠性欠佳,易损坏。采用将分支线束与主线路连接的方式形成多分支通讯线即可解决现有的多用户通讯线安装不便等问题。现有的多分支通讯线加工设备,特别是主线绝缘外皮剥皮加工机构,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精度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可实现自动剥皮,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线缆托架、线缆压紧机构及气动夹钳机构,在工作平台上对称固装线缆托架,在线缆托架上部对应安装线缆压紧机构,对称线缆托架之间留有剥皮间隔,在该剥皮间隔两侧安装气动夹钳机构。

而且,所述对称的线缆托架上表面均制有沿线缆运行方向的线缆卡槽。

而且,所述线缆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气缸、气缸安装板及压紧板,气缸安装板竖直固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气缸竖直安装于气缸安装板上,气缸的缸杆下端固装压紧板。

而且,所述的气动夹钳机构包括固定座、水平气缸、夹钳座及气动钳子,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工作平台上,在固定座上通过水平气缸安装夹钳座,该夹钳座上固定安装气动钳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采用气动夹钳机构对主线绝缘外皮从轴线的两侧进行夹钳去除,同时采用压紧机构进行前、后两个位置的压紧,防止夹钳去皮过程中线缆移动,保证夹钳机构顺利去除外皮,效率高,易于控制。

2、本实用新型的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线缆托架上表面均制有沿线缆运行方向的线缆卡槽,线缆在剥皮时卡装于该线缆卡槽内,防止其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被气动夹钳机构拽动,提高剥皮的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的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气动夹钳机构包括在固定座上通过水平气缸安装夹钳座,该夹钳座上固定安装气动钳子,可实现水平移动,同时夹住绝缘外皮进行剥皮,动作平稳、高效。

4、本实用新型的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可实现主线线缆绝缘外皮的剥皮加工,具有效率高、效果好,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缸安装板、2-线缆压紧机构、3-线缆托架、4-线缆、5-气动夹钳机构、6-压紧气缸、7-压紧板、8-气动钳子、9-夹钳座、10-水平气缸、11-固定座、12-线缆卡槽、13-工作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多分支M-Bus通讯线自动生产线主线绝缘外皮剥皮机构,其包括工作平台13、线缆托架3、线缆压紧机构2及气动夹钳机构5,在工作平台上对称固装线缆托架,对称的线缆托架上表面均制有沿线缆运行方向的线缆卡槽12。线缆4在剥皮时卡装于该线缆卡槽内,防止其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被气动夹钳机构拽动,提高剥皮的可靠性。

在线缆托架上部对应安装线缆压紧机构,线缆压紧机构包括压紧气缸6、气缸安装板1及压紧板7,气缸安装板竖直固装于所述工作平台上,气缸竖直安装于气缸安装板上,气缸的缸杆下端固装压紧板。

对称线缆托架之间留有剥皮间隔,在该剥皮间隔两侧安装气动夹钳机构。气动夹钳机构包括固定座11、水平气缸10、夹钳座9及气动钳子8,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工作平台上,在固定座上通过水平气缸安装夹钳座,该夹钳座上固定安装气动钳子。可实现水平移动,同时夹住绝缘外皮进行剥皮,动作平稳、高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