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7780发布日期:2018-08-04 17:3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步增强,对低碳生活及低碳经济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与此同时,国内外油价的持续上升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针对汽车行业,人们迫切寻求新的发动机技术以取代传统的内燃式发动机技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符合人们对于节能环保预期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伴随着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购车补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充电桩插座保护装置等配套设备也越来越受到生产方的重视。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但是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具体而言,第一,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的外壳都采用拼接的方式组成,这样的外壳设计使得这种充电连接插头外壳的整体强度偏低,无法承受车辆的意外碾压;第二,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外壳表面完全封闭,一旦雨水顺着充电连接插头的接缝处渗入外壳内,就很难排出,很容易造成充电连接插头短路及损坏;第三,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的插套不能浮动,容易造成与插针连接不可靠;第四,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外壳光滑,插拔时容易手滑;第五,常见的充电连接插头外壳用螺钉拼接,造成壳体表面有螺钉沉头孔,影响产品美观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充电连接插头的改进,使其具备更高的抗碾压强度及更优良的防水性能,更可靠的连接,同时使产品手感舒适、外观完整、吸引用客户注意力,就成为了各大生产厂家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连接插头,该充电连接插头具有结构紧密、抗压抗摔、密封可靠,连接可靠、手感舒适、外形美观等有点。并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连接插头的结构可以适用于绝大部分充电连接插头的结构改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分为充电部分和手柄部分,所述充电部分通过所述手柄部分与一电缆连接,其中,所述充电部分具有一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手柄部分连接;在所述外壳内设置一充电组件,并且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电缆导电连接;所述手柄部分包括一第一手柄外壳和一第二手柄外壳,所述第一手柄外壳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接合形成一内腔,所述电缆穿过所述内腔与设置于所述充电部分外壳内的所述充电组件导电连接;在所述内腔内填充环氧树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一插套组件、充电插口组件和电路板,其中,所述充电插口组件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缆导电连接;所述插套组件套设于所述充电插口组件的外表面;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插套组件外。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手柄部分包括电缆连接端和充电连接端;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电缆连接端进入所述手柄部分的所述内腔,并进而与所述充电插口组件导电连接;所述充电部分的所述外壳与所述手柄部分的所述充电连接端连接;其中,在所述手柄部分的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充电连接端的连接处上设置一隔绝层,以防止填充于所述内腔内的所述环氧树脂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插套组件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外壳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通过扣钩结构相接合。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还包括一防尘盖,所述防尘盖通过一连接带与所述手柄部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缆外套设一电缆护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手柄部分上设置一浇灌口,所述浇灌口用于注入填充用环氧树脂。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手柄外壳和/或所述第二手柄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一防滑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组件为一注塑胶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组件除了插套组件,其余充电结构均为现有的充电结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充电组件可以是任意目前已知的充电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填充环氧树脂,使得充电组件被彻底密封,并将充电连接插头形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有效解决密封问题和抗碾压、抗摔落问题。通过所述隔绝层的设置,将所述插套组件与内腔的其他部分隔离,使得环氧树脂不能到达插套,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套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浮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用插针的可靠连接性。此外,通过在手柄外壳上进行胶皮注塑处理,既增加了手握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使用中手滑的问题,又覆盖所述第一手柄外壳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的接缝,使得所述手柄的外表面完整,既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又美化了手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的立体图;

图2是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手柄部分120的主视图大图;

图4是图3中所示手柄部分120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所示手柄部分120的局部方法图

图6是图2中所述充电部分110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旨在解释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100。

如图1所示的,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100分为充电部分110和手柄部分120。所述充电部分110通过所述手柄部分120与一电缆130连接。

以下结合图2至图4详细描述所述手柄部分120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所述手柄部分120包括一第一手柄外壳122和一第二手柄外壳124。如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22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24接合形成一内腔,所述电缆130穿过所述内腔与以下将详细描述的充电组件导电连接。

如图4所示的,在所述手柄部分120上还设置一浇灌口126,所述浇灌口126用于向所述内腔注入填充用环氧树脂,使得所述内腔内填充环氧树脂。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的,在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22和/或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24的外表面上设置一防滑组件128。所述防滑组件128为一注塑胶皮。

如图2至图4所示的,所述手柄部分120包括电缆连接端121和充电连接端123;所述电缆130通过所述电缆连接端121进入所述手柄部分120的所述内腔。

如图5所示的所述第一手柄外壳122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124通过扣钩结构129相接合。

以下结合图2和图6详细描述所述充电部分110的结构。

如图6所示的,所述充电部分110具有一外壳112,所述外壳112与所述手柄部分120连接。在所述外壳112内设置一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一插套组件132、充电插口组件134和电路板136,其中,所述充电插口组件134通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缆130导电连接;所述插套组件132套设于所述充电插口组件134的外表面;所述外壳112套设于所述插套组件134外。

如图2所示的,所述充电部分110的所述外壳112与所述手柄部分120的所述充电连接端123连接,在所述手柄部分120的所述内腔位于所述外壳112与所述充电连接端123的连接处上设置一隔绝层114,以防止填充于所述内腔内的所述环氧树脂与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插套组件132接触。这样,所述插套组件132可以沿着所述充电插口组件134的轴向方向移动,以增加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100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用插针的可靠连接性。

如图2所示的,所述电动汽车充电连接插头100还包括一防尘盖200,所述防尘盖200通过一连接带202与所述手柄部分120连接。并且,在所述电缆130外套设一电缆护套13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组件除了插套组件,其余充电结构均为现有的充电结构,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充电组件可以是任意目前已知的充电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填充环氧树脂,使得充电组件被彻底密封,并将充电连接插头形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有效解决密封问题和抗碾压、抗摔落问题。通过所述隔绝层114的设置,将所述插套组件134与内腔的其他部分隔离,使得环氧树脂不能到达插套组件134,从而保证了所述插套组件134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浮动,以增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头与电动汽车上的充电用插针的可靠连接性。此外,通过在手柄外壳上进行胶皮注塑处理,既增加了手握的摩擦力,有效防止使用中手滑的问题,又覆盖所述第一手柄外壳和所述第二手柄外壳的接缝,使得所述手柄的外表面完整,既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又美化了手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变、改进和润饰,这些改变、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