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平面导体设备和电平面导体设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14565发布日期:2019-03-27 11:0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平面导体设备和电平面导体设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车载电网的电平面导体设备,所述电平面导体设备特别地带有轨道形的平面导体。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车载电网的平面导体设备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至少一个平面导体轨的平面导体设备。

因此,例如de102014004431b4公开了一种平面导体设备,所述平面导体设备带有平面导体轨,所述平面导体轨以塑料外罩被包裹以用于电绝缘。在此,平面导体轨可由铝材料挤出得到。塑料外罩也可通过挤出安装到平面导体轨上。此外描述了在平面导体轨上安装两个相互不同的塑料部件,其中一个塑料部件可比另一个塑料部件更简单地从平面导体轨被移除。为此,一个塑料部件比另一个塑料部件更好地粘附在平面导体轨上,这例如通过使得塑料部件具有自粘附到平面导体轨上的塑料来实现。

此外,从de102014109141a1中已知了平面导体设备,其中至少两个平面导体轨形成导体组,且以缠绕带缠绕所述平面导体轨,所述缠绕带可自相连接但不可与平面导体轨连接,且因此将平面导体轨保持在一起。因此形成的导体组可例如通过可与缠绕带连接的搭扣带固定在相对元件上。缺点是仅可将平面导体轨相互上下固定到一起。

随后公开的申请号为102015220115.5的德国专利申请建议了一种平面导体设备,其中平面导体规定了用于形成为圆导体的电导体的敷设路径。电导体以小间距平行于平面导体敷设,且也可靠放在所述平面导体上,以保证良好的电磁兼容性(emv)。缺点是导体相对于平面导体的引导意味着高的安装费用,因为必须提供分开的保持部分、电缆扎带、缠绕带或类似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使用构造上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实现可沿平面导体引导优选地易弯的导体的安装简单的可能性。

此技术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解决。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特别地设置为用作车辆内的电池导线或中央供电系统的电平面导体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形状稳定的平面导体轨,即所述平面导体轨与易弯的导线相比抗弯地形成,所述平面导体轨至少部分地被塑料外罩包裹。塑料外罩可设置为用于电绝缘目的、用于机械保护目的或用于两个目的。

平面导体设备也可具有两个或多个单独的平面导体轨,所述平面导体轨优选地以相互朝向的平面侧在厚度方向上相向地分层布置。平面导体轨可例如由铝材料,例如由al99.5,或由更纯的铝,或由铝合金挤出或辊压制成。根据要求,平面导体轨也可由铜或铜合金制成。平面导体轨可在厚度方向上具有0.5mm至5.0mm的厚度,优选地具有1.0mm至3.0mm的厚度,且在横向方向上具有5mm至60mm的宽度,优选地具有15mm至60mm的宽度。对于塑料外罩,例如合适的是热塑性塑料或热塑性弹性体,但特别地合适的是:聚烯烃,例如pp共聚物、pe等;聚氨酯,例如pa12等,pvc;tpe或交联pe。例如,带有60×1mm的基本上矩形横截面和0.3mm厚度的由pp制成的塑料外罩的平面导体轨的击穿强度为16kvdc,使得此平面导体设备可使用在12v车载电网、48v车载电网和高压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在塑料外罩上随同成形至少一个导线接收部,该导线接收部用于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平行于平面导体轨被引导的优选地易弯的导体,例如电导体、电导线、电缆、光波导体等。换言之,总是为电绝缘和/或为机械保护而存在的塑料外罩满足了双重功能,这通过使得所述塑料外罩同时也随同形成用于一个或多个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来实现。导线接收部可因此布置为使得易弯的导体在平面导体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和/或在横向方向上与平面导体轨重叠。导体也可以是例如用作供电导线、信号导线或数据导线的电缆、实心导体或绞线,例如也称为旁行导线(beilaufleitung)或诊断导线。易弯的导体优选地具有圆形横截面。如果塑料外罩在挤出过程中或共同挤出过程中被挤出或共同挤出,则导线接收部可被随同挤出,使得也可进行通过挤出或共同挤出的成形。

本发明以此提供的优点是,以构造上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对于形状稳定的平面导体轨以及易弯的导体的限定的、共同的引导、定位和必要时的固定。制造和安装得以简单进行,因为导线接收部必要时被简单地随同挤出。易弯的导体也可以以距平面导体轨间距较小的方式定位,使得附加地得到了良好的电磁兼容性(emv)。

为可使得沿平面导体轨被引导的导体与电接触元件不受阻碍地接触,塑料外罩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切槽,以用于将接收导体的部分从接收平面导体轨的部分部分地分离、弯去、分开等。切槽可例如是塑料外罩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材料收缩。该部分的分离则例如借助于切割工具进行。

替代地或补充地,塑料外罩也可至少部分地具有处在接收平面导体轨的部分和接收导体的部分之间的预定断裂位置。在此情况中,接收导体的部分的分离也可不使用切割工具进行,例如通过折断进行。

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建议,使得导线接收部通过塑料外罩的外罩延续部与所述塑料外罩形成一体件。即,塑料外罩简单地延长伸出用作电绝缘和/或机械保护的部分,且此外罩延续部优选地通过对应的成形用作导线接收部。导线接收部与塑料外罩的附加的模制成形或连接因此被取消,而是使导线接收部是塑料外罩的一体组成部分。

为也将使用在车辆内的电缆槽进行替换或与平面导体轨组合,可将槽形的导线接收部形成为槽形地带有至少一个侧向引导片。引导片与平面导体轨的窄侧平行且间隔开地布置。引导片在此可通过塑料外罩的平面侧的外罩延续部接合到所述塑料外罩上。以此,易弯的导体可在横向方向上平行于平面导体轨被引导。作为将碍事的电缆槽分开地安装在车辆内的替代,将此电缆槽在安装平面导体轨时简单地随同安装,使得可进一步降低易弯的导体的安装成本。作为此方式的替代,也可首先将平面导体轨安装在车辆内且然后将平面导体轨的导线接收部用于敷设和定位导体。

为在平面导体轨或塑料外罩的平面侧处或上引导易弯的导体,可使得两个引导片作为外罩延续部从塑料外罩的两个对置的窄侧伸出塑料外罩的平面侧。以此,在平面侧处或上形成了双侧导线接收部,使得易弯的导体和平面导体轨在平面导体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或叠置地布置。在横向方向上,也可与每个引导片平行地成形另外的引导片,使得得到两个、三个或更多的通过引导片划分的平行的导线引导部。如果由多个导体集束为单独的导体,或如果例如由于电磁兼容性的原因应将单独的导体在空间上相互分开地引导,则这可以是有利的。

为也可跟随三维敷设路径或限定此三维敷设路径,塑料外罩可在空间上形成为带有至少两个不同的弯曲轴线。为此,直线挤出的平面导体轨可首先以塑料外罩包裹,且然后被变形。

为便于将平面导体轨和在其上模制成形的塑料外罩一起变形,可将引导片或多个引导片横向切槽,以部分地或局部地削弱塑料外罩和/或导线接收部。此外,也可避免塑料外罩上的裂口。垂直于平面导体轨或塑料外罩的纵向延伸方向走向的横向切槽可例如在塑料外罩的平面侧前短距离处结束,或与所述平面侧齐平地结束。切口可例如通过切割或另外的分离方法引入。

作为横向切槽的补充或替代,塑料外罩和/或导线接收部也可被压印,以实现局部削弱。由此可容易地将平面导体设备变形。

为不使用例如缠绕带、电缆扎带或类似物的另外的辅助措施将易弯的导体或多个导体保持在平面导体或塑料外罩上,可使得塑料外罩具有用于覆盖导线接收部的盖元件。盖元件可例如在平面导体设备的横向方向上可枢转。枢转轴线可例如布置在平面侧的边缘区域内、窄侧的边缘区域内、平面侧和窄侧之间的过渡区域内或引导片的背对平面导体轨的端部上。类似于电缆槽,导体可通过仅关闭盖元件被保持在塑料外罩上。为将盖元件保持在关闭的状态中,塑料外罩可在于枢转轴线对置的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成形在所述侧上的配对卡锁元件,所述配对卡锁元件可与至少一个成形在盖元件上的卡锁元件卡锁。

对于平面导体设备的安装,被证明尤其有利的是将盖元件通过与塑料外罩连接的薄膜铰链铰接。以此,将盖元件坚固地与塑料外罩连接或甚至作为塑料外罩的一体组成部分。盖元件因此不必作为分开的部件提供且在预安装期间安装或在车辆内安装。

为将易弯的导体尽可能坚固地保持在塑料外罩上,导线接收部可具有至少一个夹紧槽以用于夹住导体。所述夹紧槽如需要也可替代盖元件或另外的保持件,因为所述夹紧槽将导体夹紧地保持在塑料外罩上。以此,安装特别简单地进行,因为易弯的导体简单地被夹住到夹紧槽内。

可构思如下应用,即其中平面导体设备具有带有第一塑料外罩的至少一个第一平面导体轨以及带有第二塑料外罩的第二平面导体轨。这例如是如下情况,即供电以及接地通过平面导体轨形成。在此,导线接收部可仅成形在一个塑料外罩上,或两个塑料外罩各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接收部。塑料外罩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塑料制成。

但也可建议将夹紧槽的第一部分成形在第一塑料外罩上,且将夹紧槽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互补的第二部分成形在第二塑料外罩上。

为可将平面导体设备固定在相对元件上,可在塑料外罩上除电绝缘部外随同成形至少一个机械功能元件,特别地作为防磨损保护、固定装置和/或引导装置的机械功能元件。塑料外罩因此满足至少一个双重功能,这通过使得塑料外罩一方面作为电绝缘部起作用且另一方面同时例如形成仅防磨损保护、形成仅固定装置/引导装置或形成二者来实现。固定装置可例如用于固定在车辆上,或用于将多个平面导体轨相互固定。塑料外罩优选地通过挤出或多个塑料成分的共同挤出制造。

如果功能元件通过塑料外罩的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突出的外罩延续部形成,则功能元件可特别简单地成形。外罩延续部原理上是塑料外罩的越过其剩余的外部轮廓的延长部,即材料突出。外罩延续部可成形为片形、舌片形或类似的形状。外罩延续部也可例如通过钻孔、压制、冲压等被进一步加工,以例如成形贯通开口、材料减少、间隔肋片或引导肋片或类似物。

功能元件可有利地也包括塑料外罩的至少部分地材料厚度降低。这可以例如通过压印引入。以此例如出现了用作引导件和/或形状配合件的例如槽、肋片或凹槽的凹陷。

为简单且牢固地固定在相对元件上,有利的是将功能元件形成为从平面导体轨的窄侧即在平面导体设备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出去的固定舌片,所述固定舌片带有至少一个贯通开口以用于固定在相对元件上。在此,功能元件可作为条的形式突伸出平面导体轨的一个或多个窄侧,且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开口。

替代地或补充地,功能元件可形成为从塑料外罩的平面侧优选地在平面导体设备或平面导体轨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出去的肋片。肋片可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设置为距相对元件或距另外的平面导体轨的间隔保持器。此外,肋片也可用作相对于相对元件的引导部,特别是在平面导体轨的纵向延伸方向或横向延伸方向上的纵向引导部或横向引导部。为此,肋片可与相对元件形状配合接合和/或力配合接合。例如,功能元件因此可用作与肋片互补地成形的车身件上的引导部,或可用作用于带有互补地成形的塑料外罩的另外的平面导体轨的引导部。肋片可在平面侧上在平面导体轨的横向方向上或纵向方向上延伸。

为在平面导体轨的厚度方向上除引导外也实现固定,肋片的轮廓可构造为燕尾引导部,所述燕尾引导部可与相对元件或相对引导部相接合。相对元件或相对引导部可例如是与燕尾引导部互补地成形的车身件、保持元件或另外的平面导体轨的另外的塑料外罩。

为将两个或多个平面导体轨相互引导或相互固定,有利的是使外罩延续部在平面导体轨的边缘区域上从上述平面导体轨的平面侧片形地延伸出去。功能元件因此可以是在平面导体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出去的引导片和/或保持片。引导片和/或保持片可在平面导体设备的横向方向上被预紧,以因此例如夹住另外的平面导体轨或相对元件。因此,在两个边缘侧之间布置的片形的外罩延续部也可形成接收凹部,在所述接收凹部内接收另外的平面导体轨,且由此在平面导体轨的横向方向上相对于相对元件固定所述另外的平面导体轨,以及在平面导体轨的纵向方向上沿相对元件引导所述另外的平面导体轨。

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制造电平面导体设备的方法。平面导体设备可具有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平面导体轨。以所述方法可制造特别地前文所解释的实施变体。在此提供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至少一个平面导体轨。提供优选地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由铝或铝合金在挤压方法中或在辊压过程中制造平面导体轨。作为替代,平面导体轨的提供也可由辊压的铜或铜合金进行。

-然后将塑料外罩挤出到平面导体轨上作为平面导体轨上的电绝缘部。替代地,塑料外罩不挤出到平面导体轨上,而是与所述平面导体轨分开。平面导体轨可然后固定在塑料外罩上。

-根据本发明,在挤出期间或挤压之后,将至少一个导线接收部成形在塑料外罩上以用于至少一个平行于平面导体轨被引导的易弯的导体。即为塑料外罩赋予双重功能,即作为电绝缘部和/或机械保护,且作为用于与平面导体轨分开地形成的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导线接收部也可被随同挤出。

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建议将挤出在共同挤出方法中进行,且将塑料外罩形成为带有第一塑料成分和围绕所述第一塑料成分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塑料成分不同的第二塑料成分。第一塑料成分和第二塑料成分优选地在其组成方面不同,使得塑料成分的一个将平面导体轨电绝缘,且塑料成分的另一个形成导线接收部。例如,在第一挤出步骤中,可将平面导体轨以一个塑料成分包裹。在另外的挤出步骤中,可然后使用相同的或另外的挤出工具将另外的塑料成分围绕第一塑料成分布置。第二塑料成分可例如附加地用作防磨损保护,且因此提高机械承载能力。

作为共同挤压第二塑料成分的替代,也可进行所述第二塑料的发泡。

附图说明

下文通过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各图为:

图1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导体设备,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2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3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4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5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6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7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8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9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带有成形在塑料外罩上的用于易弯的导体的导线接收部,

图10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1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2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3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4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5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6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和

图17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附图仅是示意性图示,且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相同的或作用相同的元件在各处具有相同的附图标号。随后的实施例的特征可相互组合,只要所述特征可不明显地排斥或不矛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透视前视图中示出了电平面导体设备1,所述电平面导体设备特别地适合于作为车辆内的供电导线或接地导线。在车辆中所述电平面导体设备1也可用作电池导线。

平面导体设备1在此具有典型地一个形状稳定的平面导体轨2,所述平面导体轨带有两个对置的窄侧3和4以及两个对置的平面侧5和6。平面导体轨2由铝材料制造,其中在此所述铝材料为al99.5,且典型地具有在厚度方向上1.5mm的厚度和在横向方向上40mm的宽度。平面导体轨2的窄侧3、4和平面侧5、6在此完全地被由第一塑料成分制成的塑料外罩7包围,所述塑料外罩直接靠放在平面导体轨2上。第一塑料成分在此例如为聚烯烃。在此,塑料外罩7首先用于平面导体轨2的电绝缘。塑料外罩7也具有两个对置的窄侧8和9以及两个对置的平面侧10和11。

从图1中也可见,在塑料外罩7上随同成形了导线接收部12,即所述导线接收部与塑料外罩7成形为一体件或整体地成形。在此处为u形的导线接收部12内典型地平行于平面导体轨2引导一个构造为圆导体的易弯的电导体13。导线接收部12形成为与塑料外罩7形成为一体件的(未详细描述的)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其中外罩延续部是塑料外罩7的部分的材料突出,所述材料突出突伸出过剩余的塑料外罩7的外轮廓。在此,外罩延续部在塑料外罩7的窄侧8上在平面导体轨2的横向方向上突出,且然后平行于窄侧8进一步延伸,以形成导线接收部的u形形状。为此,外罩延续部的(在图1中下方,未详细描述的)面与塑料外罩7的(未详细描述的)外面平面地构造在平面侧11上。此外,与塑料外罩7的窄侧8平行地成形了引导片14,所述引导片与窄侧8间隔开,且因此形成具有u形引导槽的形式的导线接收部12。

在此,引导槽或引导片14和窄侧8之间的间隔被(紧密地)确定为使得除引导作用外也实现夹紧作用。因此,导线接收部12也形成了(在此未详细描述的)夹紧槽。以此将导体13在导线接收部12内夹紧,其中导体13在其内被简单地夹住。虽然用于形成导线接收部12的外罩延续部在此仅成形在塑料外罩7的窄侧8上,但当然此外罩延续部也可双侧地成形,即形成在窄侧9和窄侧8上,使得在两侧可分别引导一个或多个导体13且如需要也可保持一个或多个导体13。

在图2中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另外的实施例。在图示的平面导体设备1中,导线接收部12通过第一引导片14和与之协作的第二引导片15形成。引导片14、15分别通过窄侧8或9的超出平面侧10的外罩延续部形成。因此,导线接收部12通过塑料外罩7的平面侧10以及引导片14、15形成。其中引导了多个导体13,所述导体13部分地并排且部分地也重叠地放置。

在图3中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的平面导体设备1的实施例中,塑料外罩7此外具有形成为外罩延续部的第三引导片16,所述第三引导片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一引导片14间隔开地与之平行布置,且具有形成为外罩延续部的第四引导片17,所述第四引导片17在横向方向上与第二引导片15间隔开地与之平行布置。在每对引导片14和16以及15和17之间,因此又分别形成了具有引导槽的形式的u形的导线接收部12,使得导体13在三个相互分开的导线接收部12内被引导。此外,从图3中可见,在平面侧11上,即与导线接收部12对置地成形了多个间隔片18。以此方式,塑料外罩7也用作距(未示出的)相对元件(如例如车身件、车辆部件或另外的平面导体设备)的间隔保持器。

在图4中在前视透视图中示出了平面导体设备1的另外的实施例,其中塑料外罩7补充地与盖元件19协作,所述盖元件19在关闭状态中覆盖了导线接收部12。盖元件19在此典型地与塑料外罩7分开地形成,且具有形成在双侧的具有卡锁凸起的形式的卡锁元件20,以与成形在窄侧8、9的外罩延续部上的塑料外罩7的配对卡锁元件21分别协作。特别地,配对卡锁元件21与此处的引导片14、15成一体地成形到所述引导片14、15上。

附加地,在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外罩延续部也在平面导体轨2的横向方向上突出。(在图4中下方的)此外罩延续部的面与塑料外罩7的面平面地构造在平面侧11上。虽然外罩延续部在两个窄侧8、9上形成,但当然此外罩延续部也可仅单侧地成形。此外罩延续部在此分别形成为固定片22,且具有多个贯通开口23,所述贯通开口23设置为用于固定在(未示出的)相对元件上。塑料外罩7因此也用于固定在相对元件上,使得平面导体轨2以及导体13在塑料外罩7上方固定在其上。

在图5中,盖元件19通过铰链24铰接,所述铰链24在此形成为薄膜铰链。铰链24将盖元件19连接在窄侧8上的引导片14上,其中盖元件19又可通过卡锁元件20卡锁在配对卡锁元件21上。仅典型地,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片22又随同形成,以可将塑料外罩固定在相对元件上。

在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在平面导体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平面导体轨2相邻地布置了另外的第二平面导体轨2’。在此,平面导体设备1因此具有两个平面导体轨2、2’,其中一个平面导体轨2设置为引导电流的供电导线,且另一个平面导体轨2’设置为接地导线,或反之。

在图7中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平面导体轨2’相对于第一平面导体轨2以(第一)塑料外罩7在厚度方向上分层地布置,且以第二塑料外罩7’包裹。两个平面导体轨7、7’由相同的第一塑料成分制成。可见,每个平面导体轨7、7’具有外罩延续部,所述外罩延续部共同地形成了第一夹紧槽25和第二夹紧槽26,以用于分别夹紧一个导体13。夹紧槽25、26的第一部分因此通过塑料外罩7成形,且与所述第一部分互补地成形的夹紧槽25、26的第二部分因此通过塑料外罩7’成形。第二塑料外罩7’靠放在第一塑料外罩7的平面侧11上,且例如与此平面侧11粘合或缠绕,以将各夹紧槽25、26的两个部分相互固定。

从图7也可见,第一和第二平面导体轨2、2’附加地分别以第二塑料成分27、27’被包裹。此第二塑料成分27、27’与在此外部的塑料外罩7、7’的第一塑料成分不同。第二塑料成分27、27’因此布置在各平面导体轨2、2’和各塑料外罩7、7’之间。在此,第二塑料成分27、27’主要满足电绝缘的功能,而塑料外罩7、7’主要设置为作为机械保护部且用于形成夹紧槽25、26。

在图8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平面导体轨2、塑料外罩7和第二塑料成分27围绕至少两个不同的(未详细描述的)弯曲轴线在空间上形成。为更好的可变形性将塑料外罩7横向切槽,这例如通过分离方法进行,例如通过切割进行。由此,塑料外罩7具有多个横向切槽28,所述横向切槽28在塑料外罩7的凸出弯曲的区域内由于变形被张开,以此横向切槽有利于平面导体设备1的可变形性。

在图9中图示了另外的实施例,其中平面导体轨2、2’以第二塑料成分27、27’包裹。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平面导体轨2、2’连同塑料成分27、27’在此与塑料外罩7非一体地构造,而是与塑料外罩7分开地构造。平面导体轨2、2’在此在成形在塑料外罩7上的轨接收部内相互分层地布置,且在此通过卡锁装置29保持。卡锁装置29在此构造为与塑料外罩7一体地成形的卡锁钩。此外,塑料外罩7借助于侧向布置的引导片14、15用作导体13的导线接收部12。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本发明可在许多方面上改变。

因此,例如从图10中可见,在塑料外罩7上也随同成形机械功能元件30,即与塑料外罩7形成为一体件。只是为改进可见性,在此未明显地示出导线接收部12。功能元件30也作为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与之形成为一体件,其中外罩延续部典型地是塑料外罩7的部分的材料突出,所述材料突出突伸出塑料外罩7的剩余的外部轮廓。在此,外罩延续部在窄侧4上在平面导体轨2或平面导体设备1的横向方向上突出。(在图10中下部的)外罩延续部的面与(在图10中下部的)塑料外罩7的平面侧11上的面平面地构造。虽然外罩延续部在此仅成形在塑料外罩7的窄侧8上,但当然此外罩延续部也可双侧地形成,即形成在窄侧8和窄侧9上。功能元件30在此形成为固定片,且具有多个贯通开口31,所述贯通开口31设置为例如以螺钉固定在(未示出的)相对元件上。塑料外罩7因此除用于平面导体轨2的电绝缘外也用于将平面导体轨2固定在相对元件上。

在图11中在前视透视图中图示了平面导体设备1的另外的实施例。首先可见,在塑料外罩7上也可随同成形多个相同的功能元件30。在此,功能元件30又分别形成为外罩延续部。功能元件30在平面导体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在平面侧8的边缘区域内片形地突伸出塑料外罩7。边缘侧的功能元件30在此与窄侧8和9齐平地成形。在其间也片形地成形了另外的功能元件30。以此,塑料外罩7在此除用作电绝缘外也用作距相对元件、例如车身件的间隔保持器。当然,也可随同成形多个功能元件30,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片形的外罩延续部也作为边缘区域之间的间隔保持器。

在图12中所示的平面导体设备1具有第一平面导体轨2和第二平面导体轨2’,其中两个平面导体轨2、2’相互分层地布置。可见,第二塑料外罩7’具有带有肋片的形式的功能元件30,所述肋片在第二平面导体轨2’的厚度方向上突伸出平面侧6’,且沿平面导体轨2’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塑料外罩7与第二塑料外罩7’互补地成形,这通过在此处压制凹陷作为(另外的)功能元件30’来实现,所述功能元件30’在位置、形状和尺寸上与第二塑料外罩7’的功能元件30匹配。通过功能元件30、30’因此将两个平面导体轨2、2’相互引导,且特别地可使所述平面导体轨2、2’在其横向方向上不滑脱。

在图1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在此,也以塑料外罩7包裹易弯的导体13,使得平面导体轨2和导体13共同地被接收在形成为一体的塑料外罩7或导线接收部12内。导体13接收在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内,其中外罩延续部是塑料外罩7的部分的材料突出,所述材料突出突伸出塑料外罩7的剩余的外部轮廓。在此,外罩延续部在窄侧8上在平面导体轨2或平面导体设备1的横向方向上突出,使得导体13与窄侧8平行地且间隔开地被引导。导体13典型地是电导体,所述电导体不具有分开的电绝缘部,而是与平面导体轨具有同一个共同的绝缘部。

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具有切槽32,所述切槽32在此构造为平面导体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的材料厚度降低。切槽32因此从每个平面侧10、11分别在平面导体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以此,切槽32形成在塑料外罩7的接收平面导体轨2的部分和塑料外罩7的的外罩延续部的接收导体13的部分之间。通过切槽32,可使塑料外罩7的接收导体13的部分从塑料外罩7的接收平面导体轨2的部分部分地分离,以例如用于接触(未示出的)相对元件。

在图14中图示的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体13在此附加地具有自己的电绝缘部33,所述电绝缘部33布置在导体13和塑料外罩7之间。

在图15中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导体13平行于平面导体轨2被引导,其中导体13在此典型地布置在共同的侧上,即布置在塑料外罩7的窄侧8上,且平行于平面导体轨2被引导。在平面导体轨2和一个导体13之间以及在一个导体13和另一个导体13之间分别引入了切槽32,以可在必要时将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的接收导体13的部分部分地分离,如在图15中清晰地示意。

在图1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又将多个导体13并排排列,其中导体13的行与平面导体轨2分层地布置。以此,导体13和平面导体轨12在平面导体设备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在此,导体13随后与塑料外罩7的平面侧10相邻地布置且与所述平面侧10平行地被引导。在此,导体13又随同接收在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内。此分层布置特别有利地影响了平面导体设备1的电磁兼容性。

在图17中,平面导体设备1的塑料外罩7形成为使得(在此典型地)两个分层布置的平面导体轨2、2’可被夹住。当然,也可提供仅一个平面导体轨2,或也可提供多个平面导体轨2、2’、2”等。为此,塑料外罩7形成为u形形状,即无平面侧10。塑料外罩7的外罩延续部在两个窄侧8、9上分别具有模制成形在其上的具有卡锁凸起的形式的卡锁装置34。可见,平面导体轨2、2’在其窄侧3、4或3’、4’上且附加地(在图17中上方的)平面导体轨2’也在其平面侧5’上被包围。

用于制造平面导体设备1的方法可如下进行。

首先,提供平面导体轨2,这例如通过铝材料的冲压或通过辊压进行。然后,将由第一塑料成分制成的塑料外罩7围绕平面导体轨2挤压。如在图9中图示,替代地也可分开地挤出塑料外罩7且提供所述塑料外罩7,以将平面导体轨2布置在所述塑料外罩7内,且例如卡锁到所述塑料外罩7上。与塑料外罩的挤出同时,进行用于导体13的导线接收部12的成形,所述导线接收部12因此是塑料外罩7的一体组成部分。

但对于前述实施例的一些也可共同挤出塑料外罩7,以将由第一塑料成分和附加地由第二塑料成分27制成的塑料外罩7施加到平面导体轨2上。共同挤出在与塑料外罩的挤出相同的挤出工具内或在另外的挤出工具内进行。

平面导体设备1或平面导体设备1的制造方法可在许多方面从所图示的实施例变化。因此,例如可使得在塑料外罩上随同成形防磨损保护部,为此第一塑料成分具有相对更高的硬度。如果塑料外罩7分开地提供,则也可将第二平面导体轨2’卡锁在其上。

附图标记列表

1平面导体设备

2、2’平面导体轨

3、3’平面导体轨的窄侧

4、4’平面导体轨的窄侧

5、5’平面导体轨的平面侧

6、6’平面导体轨的平面侧

7、7’塑料外罩

8、8’塑料外罩的窄侧

9、9’塑料外罩的窄侧

10、10’塑料外罩的平面侧

11、11’塑料外罩的平面侧

12导线接收部

13导体(例如,电线、电缆、光波导体等)

14-17引导片

18间隔片

19盖元件

20卡锁元件

21配对卡锁元件

22固定片

23贯通开口

24铰链

25第一夹紧槽

26第二夹紧槽

27、27’第二塑料成分

28横向切槽

29卡锁装置

30机械功能元件

31贯通开口

32切槽

33附加的绝缘部

34卡锁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