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扰流信号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3874发布日期:2019-07-24 09:1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信号传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扰流信号接收器。



背景技术:

信号传输和接受装置中伞形天线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该装置经常因为室外作业时,因遇阴雨天气,防水效果差或存在外壳缝隙漏水的情况,导致应用的不便捷。此外,在一些高原或风力较大的地区使用时,经常因为该天线的风阻较大,导致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应用。为了解决该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低风阻抗扰流的信号接收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扰流信号接收器,可以使得伞形天线在风力较大的地域也可以正常使用,且防雨防水,不会受到风阻和渗雨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扰流信号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伞形天线本体和功能底座,所述伞形天线本体包括散热导流风扇;所述功能座体包括防雨外壳,所述防雨外壳上开设通风条孔,通风条孔开设在防雨外壳的两侧且开设数量在三条以上;在通风条孔的上部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20-45度导流板;在通风条孔的内部设置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进风端朝向散热风扇的出风端;所述吹风管的出风端朝向通风条孔;

伞形天线本体包括环形圈梁内环、环形圈梁外环、连接臂和引风装置,伞形天线的外沿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环形圈梁外环和环形圈梁内环,环形圈梁内环和环形圈梁外环之间设置连接臂;连接臂上设置引风装置。

优选的,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输风管、限流开关和接入装置,接入装置上设置在连接臂上;接入装置通过输风管连接引风机;输风管上设置限流开关。

优选的,限流开关包括阀腔、第一阀板、第一轴承、中间轴、第二阀板、第二轴承,输风管内阀腔,阀腔内沿输风管风力移动方向顺序设置中间轴;中间轴上设置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套装第一阀板;中间轴上设置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套装第二阀板;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均匀分布通风孔,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上的通风孔对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专利通过在伞形天线的外沿上,设置固定装置和引风装置来实现伞形天线的抗风阻效果且能够利用散热吹风实现防止雨水渗入,保护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固定装置包括了环形圈梁外环和环形圈梁内环,通过在其中设置的连接臂将接入装置固定在伞形天线的外沿,再通过引风装置把伞形天线周围的风力进行吸引,以其减小伞形天线的风阻,同时由于加入强制性风力疏导,所以将四周的变相扰流也进行了统一的束缚。该设备整体布局设计合理,效果显著,适宜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抗扰流信号接收器,包括伞形天线本体和功能底座,所述伞形天线本体包括散热导流风扇;所述功能座体包括防雨外壳,所述防雨外壳上开设通风条孔,通风条孔开设在防雨外壳的两侧且开设数量在三条以上;在通风条孔的上部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20-45度导流板;在通风条孔的内部设置吹风管,所述吹风管的进风端朝向散热风扇的出风端;所述吹风管的出风端朝向通风条孔。

伞形天线本体包括环形圈梁内环、环形圈梁外环、连接臂和引风装置,伞形天线的外沿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环形圈梁外环和环形圈梁内环,环形圈梁内环和环形圈梁外环之间设置连接臂;连接臂上设置引风装置。

环形圈梁内环和环形圈梁外环为硬质橡胶制成,环形圈梁内环与环形圈梁外环之间的距离为15cm-30cm。连接臂上设置导流槽,导流槽内设置引风板,引风板高度与导流槽深度的比例为1:2。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输风管、限流开关和接入装置,接入装置上设置在连接臂上;接入装置通过输风管连接引风机;输风管上设置限流开关。限流开关包括阀腔、第一阀板、第一轴承、中间轴、第二阀板、第二轴承,输风管内阀腔,阀腔内沿输风管风力移动方向顺序设置中间轴;中间轴上设置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外套装第一阀板;中间轴上设置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外套装第二阀板;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均匀分布通风孔,第一阀板和第二阀板上的通风孔对应设置。通过在伞形天线的外沿上,设置固定装置和引风装置来实现伞形天线的抗风阻效果。固定装置包括了环形圈梁外环和环形圈梁内环,通过在其中设置的连接臂将接入装置固定在伞形天线的外沿,再通过引风装置把伞形天线周围的风力进行吸引,以其减小伞形天线的风阻,同时由于加入强制性风力疏导,所以将四周的变相扰流也进行了统一的束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