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1031发布日期:2019-01-05 10:4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用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等的电机部件,已知有采用如下构成的部件:具备连接器以及对该连接器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通过将电气部件组装于对方侧,从而连接器安装于对方侧部件中的预定的装配部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具有:连接部,其与对方侧部件电连接;筒状的筒状部,其将所述连接部以与所述对方侧部件相对的方式收纳;以及1个卡合部,其从所述筒状部的相对于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而与支承部件卡合。卡合部在筒状部的端部中的靠筒状部的径向外侧的位置设置1个,在卡合部设置有能将支承部件(卡止片)插通的插通槽。另外,虽然支承部件通过插通于所述插通槽的卡止片而在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预定的装配部位之前限制所述连接器的浮动,但是在所述连接器组装到支承部件而安装于所述预定的装配部位的安装途中能够使所述连接器浮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81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如上述的连接器的安装结构中,虽然通过1个卡合部而能相对于支承部件浮动地被支承,但是期望使相对于支承部件能浮动地支承的构成稳定化从而实现调芯的稳定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调芯的稳定化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安装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被支承部件能浮动地支承,其中,具有:连接部,其与对方侧部件电连接;筒状的筒状部,其将所述连接部以与所述对方侧部件相对的方式收纳;以及卡合部,其从所述筒状部的相对于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而以允许浮动的状态与所述支承部件卡合,所述卡合部具有能插通所述支承部件的插通槽,并且在所述筒状部的相对于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部。

根据该结构,在连接器的端部设置有卡合部,卡合部从各个筒状部的相对于与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而与支承部件卡合。因为通过采用这样地设置多个卡合部的构成,从而卡合部相对于支承部件在多个部位能浮动地被支承(卡合),所以使卡合部和支承部件能浮动地支承的构成稳定化从而能够实现调芯的稳定化。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地,所述卡合部设置有2个,并且以在所述筒状部的圆周方向上位于180度相反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

根据该结构,因为卡合部设置有2个,并以在筒状部的圆周方向上位于180度相反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所以能够在使支承部件插通于插通槽而卡合时进行稳定的支承。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地,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卡合部的下端面对齐。

根据该结构,因为所设置的多个卡合部的下端面对齐,所以能够在连接器的卡合部的下端面侧稳定地载置。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地,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所述卡合部设置于从所述筒状部偏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卡合部中的1个设置于从筒状部偏离的位置,从而因为卡合部之间的距离变长所以能由支承部件进行稳定的支承。

在上述连接器中,优选地,在所设置的多个所述卡合部中的一个所述卡合部一体设置有线束保持部,该线束保持部对线束进行保持。

根据该结构,通过线束保持部与卡合部中的一个卡合部一体地设置,能够在部件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保持线束。

另外,解决上述课题的连接器的安装结构,用于通过将具备连接器和将该连接器能浮动地支承的支承部件的电气部件组装于对方侧部件,从而将所述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对方侧部件的装配部位,其中,所述支承部件在组装有所述连接器的状态下允许所述连接器浮动,所述连接器具有:连接部,其与所述对方侧部件电连接;筒状的筒状部,其将所述连接部以与所述对方侧部件相对的方式收纳;以及卡合部,其从所述筒状部的相对于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而以允许浮动的状态与所述支承部件卡合,所述卡合部具有能插通所述支承部件的插通槽,并且在所述筒状部的相对于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卡合部。

根据该结构,在连接器的端部设置有多个卡合部,卡合部从筒状部的相对于与连接部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延伸而与支承部件卡合。因为通过采用这样地设置多个卡合部的构成,从而卡合部相对于支承部件在多个部位能浮动地被支承(卡合),所以使卡合部和支承部件能浮动地支承的构成稳定化从而能实现调芯的稳定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安装结构,可以实现调芯的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组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途中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途中的局部切开侧剖视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途中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途中的局部切开侧剖视图。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状态的局部切开侧剖视图。

图9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在组装状态下向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在组装状态下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倾斜的状态的局部切开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途中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的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以及支架在组装状态下向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13对具有连接器的电气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地示出。另外,针对各个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也与实际尺寸不同。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如下的电气部件:配置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壳体(未图示)内的电气部件1经由作为对方侧部件的壳体r而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宽度方向以图1的箭头x方向为基准,前后方向以图1的箭头y方向为基准并将图示右下侧作为前侧,上下方向以图1的箭头z方向为基准。

壳体r具有合成树脂制的板r1。在板r1设置有与外部电路连接的外部电路用连接部(省略图示)、以及与电气部件1连接的电气部件用连接部(未图示)。如图1所示,该电气部件用连接部设置于在板r1的一面(下表面)开口的安装孔(本发明的“装配部位”的一个例子)r2的内部。另外,在安装孔r2的开口缘环设有引导面r3,引导面r3具有开口宽度朝向外方(图示z方向下方)而逐渐变大的倾斜面。另外,在安装孔r2能插入(能安装)下述的连接器10。

如图1、图2、图7以及图8所示,电气部件1具备连接器10和作为支承部件的支架30,支架30安装于连接器10的下端部。支架30以在被组装于连接器10的状态下允许连接器10浮动的方式支承连接器10。

支架3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弯曲加工而形成。支架30具备:基底部31,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一对安装片32,其从基底部31的后缘以及前缘朝上方立起。

各个安装片32具备第1宽幅部32a和第2宽幅部32b,第1宽幅部32a将安装片32的上端部形成为大宽度,第2宽幅部32b形成于比该第1宽幅部32a靠下侧(基底部31侧)的位置。

第2宽幅部32b的宽度设定为稍宽于第1宽幅部32a的宽度。

另外,在安装片32中的第1宽幅部32a的下端与第2宽幅部32b的上端之间设为第1窄幅部32c,第1窄幅部32c的宽度形成为比第1宽幅部32a的宽度窄,在安装片32中的与第2宽幅部32b的下端相连的部分设为第2窄幅部32d,第2窄幅部32d的宽度形成为比第2宽幅部32b的宽度窄。

另外,在安装片32设置有贯穿孔33,贯穿孔33沿板厚方向(前后方向)贯通安装片32。贯穿孔33以宽度在从第1窄幅部32c到第2宽幅部32b的途中的第1范围a1和从第2宽幅部32b的途中到第2窄幅部32d的第2范围a2不同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讲,贯穿孔33的第2范围a2的宽度设定得比贯穿孔33的第1范围a1宽。贯穿孔33的第1范围a1的上下尺寸设定为与第2范围a2的上下尺寸大致相同的程度。

连接器10具有筒状部11和作为连接部的连接器引脚部12,筒状部11呈向上方开口的圆筒状,连接器引脚部12以从筒状部11内部的底端(下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在筒状部11的外周面的上端部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轮槽13。另一方面,电气部件用连接部具有转动部件(省略图示),设置于该转动部件的凸轮销(省略图示)能进入到凸轮槽13内。

因此,通过在使连接器10插入到安装孔r2内部而使凸轮销进入到凸轮槽13内部后,使所述转动部件转动,从而连接器10被朝向安装孔r2的里侧(上方)拉拽。然后,当连接器10插入到安装孔r2内部的正规位置时,连接器10与电气部件用连接部正规嵌合。

在筒状部11的外周面,在凸轮槽13的下方以在圆周方向上连续的方式设置有槽部14,槽部14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在该槽部14装配有橡胶环15,当筒状部11插入到安装孔r2内部时,橡胶环15成为在安装孔r2的内周面与构成槽部14的周面之间遍及圆周方向地密合的状态。因此,限制水从安装孔r2的外部浸入到内部。

在筒状部11的下表面11a侧分别设置有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

第1支架保持部21以从筒状部11的后端侧的下表面11a垂下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1支架保持部21以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形成。

第2支架保持部22以从筒状部11的从下表面11a侧向侧方(前方)延伸的延出部11b垂下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2支架保持部22形成于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从筒状部11偏离的位置)。另外,第2支架保持部22以相对于第1支架保持部21在筒状部11的圆周方向上位于180度相反侧的方式设置。

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各个下端面21a、22a以对齐的方式构成。

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具备第1插通槽23和第2插通槽24,在第1插通槽23插通有安装片32的第1宽幅部32a,在第2插通槽24插通有安装片32的第2宽幅部32b。第1插通槽23配置于第2插通槽24的上方。也就是说,第1插通槽23设置于比第2插通槽24靠筒状部11的下表面11a的位置。

另外,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具有分别配置于各个插通槽23、24的前后两侧的保护壁25,由此限制插通槽23、24因为受到外部的冲击而损坏。

各个第1插通槽23以能够从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双方夹持第1宽幅部32a的两侧侧部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1插通槽23具有截面呈大致门形的一对槽部,构成该槽部的底面侧、即x方向限制壁23a彼此成为相对状态并且两个槽部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预定间隔地设置。x方向限制壁23a彼此的间隔设定为与第1宽幅部32a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比第1宽幅部32a的宽度尺寸稍大,并且设定为比第1窄幅部32c的宽度尺寸宽。另外,构成槽部的正面侧、即y方向限制壁23b与该后表面侧、即y方向限制壁23c相对地配置,各个y方向限制壁23b、23c的间隔设定为与第1宽幅部32a的板厚大致相同或者比第1宽幅部32a的板厚稍大。

第2插通槽24以能够从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双方夹持第2宽幅部32b的两侧缘部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第2插通槽24具有截面呈的大致门形的一对槽部,构成该槽部的底面侧、即x方向限制壁24a彼此成为对置状态并且两个槽部在宽度方向上隔着预定间隔地设置。如图12所示,x方向限制壁24a彼此的间隔设定为与第2宽幅部32b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或者比第2宽幅部32b的宽度尺寸稍大,如图12所示,x方向限制壁24a彼此的间隔设定为比第2窄幅部32d的宽度尺寸宽。另外,构成槽部的正面侧、即y方向限制壁24b与该后表面侧、即y方向限制壁24c相对地配置,各个y方向限制壁24b、24c的间隔设定为与第2宽幅部32b的板厚大致相同或者比第2宽幅部32b的板厚稍大。

在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中的第1插通槽23的上端与筒状部11的下表面11a之间形成有能收纳第1宽幅部32a的第1收纳空间26a。第1收纳空间26a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第1宽幅部32a的宽度尺寸宽,其上下尺寸设定为比第1宽幅部32a的上下尺寸稍大。另外,被收纳于第1收纳空间26a内部的第1宽幅部32a能够在两个保护壁25之间沿前后方向自由地移动。

另外,通过将保护壁25切削成大致t字形而形成有缺口部25a,第1收纳空间26a从缺口部25a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开口部面向前方。在该缺口部25a中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开口部的下端向上方突出设置有卡止片27,卡止片27能够在保护壁25的板厚方向(安装片32的板厚方向)挠曲。

在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中的第1插通槽23的下端与第2插通槽24的上端之间形成有第2收纳空间26b,在第2收纳空间26b能收纳第2宽幅部32b。第2收纳空间26b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第2宽幅部32b的宽度尺寸宽,并且其上下尺寸设定为比第2宽幅部32b的上下尺寸稍大。另外,被收纳于第2收纳空间26b内部的第2宽幅部32b在两个保护壁25之间能够沿前后方向自由地移动。

另外,在本例的连接器10中,在第2支架保持部22侧设置线束保持部40。线束保持部40形成为上下方向的一方侧、即下方侧被开口的槽状。在线束保持部40的下方侧的靠开口部40a的位置具有从相对的侧壁41分别延伸的2个保持片42。保持片42使开口部40a的开口量变窄从而抑制线束从开口部40a脱落。另外,各个保持片42在开口部40a侧具有锥形部。各个锥形部形成为越靠向开口部40a侧越相互离开的倾斜面。由此,容易从开口部40a侧插通(收纳)线束。

如上述的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支架30在限制位置和允许位置之间沿上下方向移动,连接器10构成为在被安装于安装孔r2之前位于限制位置而限制浮动,但是在被安装于安装孔r2的安装途中位于允许位置而允许浮动。

在连接器10位于限制位置时,如图3所示,成为第1宽幅部32a的上端部进入到第2插通槽24的下端部的状态。因此,连接器1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

在连接器10朝向允许位置的途中,如图5所示,第1宽幅部32a插通到第1插通槽23内,第2宽幅部32b插通到第2插通槽24。因此,连接器10向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双方的移动被限制。此时,卡止片27成为如图6所示的那样地挠曲变形,并且上端卡止面27a在安装片32上乘坐于第1宽幅部32a的状态。并且,当连接器10到达允许位置时,如图8所示,卡止片27复原而成为上端卡止面27a嵌入到贯穿孔33的状态。

如图7所示,在连接器10位于允许位置时,第1宽幅部32a被收纳于第1收纳空间26a内,第1窄幅部32c配置于第1插通槽23的两个槽部之间,第2宽幅部32b被收纳于第2收纳空间26b内,第2窄幅部32d配置于第2插通槽24的两个槽部之间。因此,如图9、图10或者图13所示,允许连接器10在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双方移动。

此外,在上下方向上,如图8所示,因为在卡止片27的上端卡止面27a与贯穿孔33的内周面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允许连接器10向上方移动与该间隙相对应的量。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因为连接器10以能浮动的状态被安装于支架30,所以如图9所示,允许连接器10在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如图10所示允许连接器10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连接器10位于允许位置(组装状态)时,如图7所示,第1宽幅部32a被收纳于第1收纳空间26a内,第1窄幅部32c配置于第1插通槽23的两个槽部之间,第2宽幅部32b被收纳于第2收纳空间26b内,第2窄幅部32d配置于第2插通槽24的两个槽部之间。因此,如图9、图10或者图13所示,允许连接器10向宽度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双方移动。

接着,进行电气部件1向壳体r的组装,使连接器10相对地接近于安装片32,接着该作业,能够将连接器10插入到安装孔r2。此时,虽然连接器10有可能成为电气部件1的组装方向相对于正规的组装方向倾斜的姿势,但是因为连接器10能相对于支架30浮动地支承,所以不存在连接器10被安装孔r2的内周面按压等的情况,能顺利地进行插入。也就是说,因为能够吸收将电气部件1组装到壳体r的作业中的组装误差,所以能够确保连接器10相对于安装孔r2的顺利的插入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将连接器10安装于安装孔r2的安装途中允许连接器10浮动,所以连接器10的轴芯位置不会相对于安装孔r2的轴心偏移。因此,将连接器10安装于安装孔r2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因为连接器10安装到安装孔r2的安装方向和连接器10插通到安装片32的插通方向一致,所以接着将安装片32插通到两个插通槽23、24的作业,能够进行将连接器10安装于安装孔r2的作业。

另外,在本例的连接器10中,因为连接器10通过2个支架保持部21、22而被组装于支架30,所以能够通过支架30进行稳定的支承。由此,实现调芯的稳定化。另外,因为不设置与以前那样的1个保持部(卡合部)结构不同的多个限制部,所以作为设置2个相同的支架保持部21、22构成,能够使连接器10的用于设置支架保持部21、22的一侧的端部的尺寸短。

接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1)在筒状部11的相对于与连接器引脚部12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下表面11a)设置有多个支架保持部21、22,支架保持部21、22从该端部延伸而与支架30卡合。因为通过这样地设置多个支架保持部21、22,从而能够在多个部位浮动地支承(卡合)于支架30,所以使与支架30浮动地支承的构成稳定化而实现调芯的稳定化。

(2)因为支架保持部21、22设置2个,并且以在筒状部11的圆周方向上位于180度相反侧的方式设置,所以在使支架30插通于插通槽23、24并卡合时能进行稳定的支承。

(3)因为所设置的多个支架保持部21、22的下端面21a、22a对齐,所以能够在连接器10的支架保持部21、22的下端面21a、22a侧稳定地进行载置。

(4)通过在支架保持部21、22内的1个支架保持部22设置于从筒状部11偏离的位置,从而支架保持部21、22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由支架30进行稳定的支承。

(5)通过线束保持部40一体地设置于支架保持部22,从而能够在不增加部件数量的情况下对线束进行保持。

(6)在筒状部11的相对于与连接器引脚部12相对的一侧位于相反侧的端部(下表面11a)设置有多个支架保持部21、22,支架保持部21、22从该端部延伸而与支架30卡合。通过这样地设置多个相同的支架保持部21、22,从而能够省略与支架保持部21、22不同的结构的限制部。能使连接器10的设置支架保持部21、22的一侧的端部的尺寸变短,有助于使整个连接器10的尺寸变短。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具有2个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构成,但是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数量也可以变更为3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第1支架保持部21和第2支架保持部22在筒状部11的圆周方向上位于180度相反侧的构成,但是该角度也可以任意地变更。如上所述,根据支架保持部的数量变更而在圆周方向等角度间隔地设置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以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各个下端面21a、22a对齐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变更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延伸长度而使下端面21a、22a的位置不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第1支架保持部21设置于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将第2支架保持部22设置于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从筒状部11偏离的位置)的构成,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双方均设置于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的位置(从筒状部11偏离的位置)的构成、或者第1以及第2支架保持部21、22的双方均设置于与筒状部1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线束保持部40与第2支架保持部22一体设置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将线束保持部40设置于其他的位置的构成。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个变形例也可以适当地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气部件

10…连接器

11…筒状部

12…连接器引脚部(连接部)

21…第1支架保持部(卡合部)

21a…下端面

22…第2支架保持部(卡合部)

22a…下端面

23…第1插通槽(插通槽)

24…第2插通槽(插通槽)

30…支架(支承部件)

40…线束保持部

r…壳体(对方侧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