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1054发布日期:2018-12-11 23:0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焊接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

背景技术

在电池模组组装过程中,常常使用焊接机进行各部位之间的焊接固定,焊接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市电连接,而传统中供电座中的供电片都是与外部通连的,人为意外接触后会造成触电事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传统中的焊接机在供电连接时稳定性差,时常造成意外断电现象,给焊接机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不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包括电联座以及与焊接机连接的电联头,所述电联头中设有端口向右的插进槽,所述插进槽上下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滑行腔,所述插进槽左侧内壁中通连设置有上下延长的第二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中滑行安装有内侧端伸入所述插进槽中的锁紧块,所述第二滑行腔中滑行安装有滑行架,所述滑行架中设有端口向左的第一螺旋孔,所述第一螺旋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所述第一螺旋杆左侧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中的驱动机动力连接,所述驱动机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与金属降热片,所述滑行架中上下对称设置有端口向左的滑行孔,所述滑行孔中滑行安装有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滑行板,所述滑行板前侧端面设有齿形条,所述滑行孔外侧端壁中设有端口朝外的第一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第一滑行块,所述第一滑行块中设有端口向内的第二螺旋孔,所述第二螺旋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所述第二螺旋杆内侧端伸入所述滑行孔中且内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形条相啮合的齿形轮,所述第二滑行腔上下内壁中对称设有左右延长的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第二滑行块,所述第二滑行块中设有端口朝向所述第二滑行腔的第三滑行槽,所述第三滑行槽中设内侧端面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中的第一斜形块,所述第二滑行槽与所述第一滑行腔之间相互通连设置有第一通连槽,所述第一通连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卷线轮,所述卷线轮上饶设有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锁紧块远离所述插进槽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联座中上下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滑行腔与第二滑行腔之间的第四滑行槽,所述第四滑行槽中滑行安装有第二斜形块,所述第二斜形块远离所述插进槽的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导电块,所述第四滑行槽远离所述插进槽的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相配合且与市电连接的供电槽,所述第四滑行槽与所述第二滑行腔之间通连设置有第二通连槽,所述滑行架右侧端面上下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二斜形块相配合的第三斜形块,所述电联头左侧端面固定设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上下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端口向外的锁紧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行架右侧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形块相配合的第一作用斜面,所述滑行架右侧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三斜形块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电连的第二导电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杆左侧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二作用斜面,所述锁紧块伸入所述插进槽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作用斜面相配合的顶压斜面,所述导电杆左侧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电块相配合的导电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行槽远离所述第二滑行腔的内壁中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所述第一导槽左侧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块相抵的第一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滑行槽左右内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斜形块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块,所述第二导槽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块相抵的第二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滑行槽右侧内壁中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三导槽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斜形块固定连接的第三导块,所述第三导槽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块相抵的第三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滑行腔远离所述插进槽的端壁中设有与所述锁紧块固定连接的第四压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设置在所述驱动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机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设置在所述驱动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震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三片以上的所述金属降热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行架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一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右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二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斜形块内侧端面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中,在所述第三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供电槽脱离连接,由此所述第二导电块不带电,从而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用电安全性;

使用时,使所述导电杆对准所述插进槽,然后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所述导电杆插入所述插进槽中后可通过所述第二作用斜面作用于所述顶压斜面,使所述锁紧块与所述导电杆外侧端面顶压滑动配合,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使电联头左侧端面与所述插进槽左侧内壁相抵,此时,所述第一滑行腔与所述锁紧槽对准,在所述第四压簧的顶压下所述锁紧块内侧端面插入所述锁紧槽中,由此所述电联头被锁定在所述电联座上,可防止插接松动,提高供电连接稳定性;

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机转动,所述驱动机转动后可通过第一螺旋杆驱动所述滑行架向右滑动,所述滑行架向右滑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齿形条驱动所述齿形轮正转,所述齿形轮正转后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朝向所述滑行孔滑动,所述滑行架继续向右移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作用斜面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使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斜形块分别与所述滑行架上下两端面顶压滑动配合,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滑行块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行槽远离所述第二滑行槽的端壁相抵,所述齿形轮与所述齿形条脱离连接,所述第三斜形块通过所述第二通连槽伸入所述第四滑行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斜形块相抵,当所述滑行架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右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导电块插入所述导电槽中,所述第一滑行槽与所述第三滑行槽对准,在所述第二压簧的顶压下所述第一斜形块伸入所述第一滑行槽中,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三斜形块的顶压下所述第一导电块插入所述供电槽中,由此可使焊接机通电运行;

使用完成后,控制所述驱动机反向转动,所述驱动机反向转动后可控制所述滑行架向左滑动,所述滑行架向左滑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二滑行块向左移动,所述第二滑行块向左移动后可通过所述拉绳拉动所述锁紧块逐渐退出所述锁紧槽,当所述所述第三斜形块完全退出所述第二通连槽后,在所述第三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供电槽脱离连接,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导电块完全脱离所述导电槽,所述齿形轮与所述齿形条相啮合,所述锁紧块完全退出所述锁紧槽,此时可向右拔出所述电联头,当所述电联头拔出后,所述滑行架向左继续滑动,在所述齿形条的驱动下,所述齿形轮反向转动,所述齿形轮反向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相外侧滑动而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逐渐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当所述滑行架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一斜形块完全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一压簧的顶压下,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的右侧端壁相抵,所述第一斜形块重新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中。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大大提高焊接机供电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联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5所示,本发明装置的一种高端的电池模组组装焊接机,包括电联座10以及与焊接机连接的电联头60,所述电联头60中设有端口向右的插进槽11,所述插进槽11上下内壁中对称设有第一滑行腔12,所述插进槽11左侧内壁中通连设置有上下延长的第二滑行腔24,所述第一滑行腔12中滑行安装有内侧端伸入所述插进槽11中的锁紧块14,所述第二滑行腔24中滑行安装有滑行架25,所述滑行架25中设有端口向左的第一螺旋孔,所述第一螺旋孔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旋杆26,所述第一螺旋杆26左侧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行腔24左侧内壁中的驱动机27动力连接,所述驱动机27外侧设有承护组件,所述承护组件包括减震271与金属降热片272,所述滑行架25中上下对称设置有端口向左的滑行孔28,所述滑行孔28中滑行安装有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24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滑行板29,所述滑行板29前侧端面设有齿形条40,所述滑行孔28外侧端壁中设有端口朝外的第一滑行槽35,所述第一滑行槽35中滑行安装有第一滑行块36,所述第一滑行块36中设有端口向内的第二螺旋孔35,所述第二螺旋孔35中配合安装有第二螺旋杆38,所述第二螺旋杆38内侧端伸入所述滑行孔28中且内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齿形条40相啮合的齿形轮41,所述第二滑行腔24上下内壁中对称设有左右延长的第二滑行槽42,所述第二滑行槽42中滑行安装有第二滑行块43,所述第二滑行块43中设有端口朝向所述第二滑行腔24的第三滑行槽44,所述第三滑行槽44中设内侧端面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24中的第一斜形块45,所述第二滑行槽42与所述第一滑行腔12之间相互通连设置有第一通连槽32,所述第一通连槽32中转动配合安装有卷线轮33,所述卷线轮33上饶设有拉绳34,所述拉绳34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行块43右侧端面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锁紧块14远离所述插进槽11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电联座10中上下对称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滑行腔12与第二滑行腔24之间的第四滑行槽16,所述第四滑行槽16中滑行安装有第二斜形块17,所述第二斜形块17远离所述插进槽11的端面上固定设有第一导电块21,所述第四滑行槽16远离所述插进槽11的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块21相配合且与市电连接的供电槽22,所述第四滑行槽16与所述第二滑行腔24之间通连设置有第二通连槽23,所述滑行架25右侧端面上下对称设有与所述第二斜形块17相配合的第三斜形块30,所述电联头60左侧端面固定设有导电杆61,所述导电杆上下两侧端面对称设置有端口向外的锁紧槽62。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滑行架25右侧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形块45相配合的第一作用斜面39,所述滑行架25右侧端面固定设置有位于上下两个所述第三斜形块30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导电块21电连的第二导电块3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导电杆61左侧端面上下对称设置有第二作用斜面64,所述锁紧块14伸入所述插进槽1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作用斜面64相配合的顶压斜面15,所述导电杆61左侧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电块31相配合的导电槽63。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二滑行槽42远离所述第二滑行腔24的内壁中设有第一导槽49,所述第一导槽49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滑行块43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块50,所述第一导槽49左侧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块50相抵的第一压簧51。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三滑行槽44左右内壁中对称设置有第二导槽46,所述第二导槽46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一斜形块45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块47,所述第二导槽46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块47相抵的第二压簧48。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第四滑行槽16右侧内壁中设有第三导槽18,所述第三导槽18中滑行安装有与所述第二斜形块17固定连接的第三导块19,所述第三导槽18内壁中设有与所述第三导块19相抵的第三压簧20。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第一滑行腔12远离所述插进槽11的端壁中设有与所述锁紧块14固定连接的第四压簧13。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减震271设置在所述驱动机27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驱动机27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272设置在所述驱动机27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驱动机27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金属降热片272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震27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2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三片以上的所述金属降热片272,所述金属降热片272用以吸收并散发所述驱动机27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减震271用以减少所述驱动机27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力,防止震动力过大而影响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行架25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24左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一压簧51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滑行块43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42右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二压簧48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斜形块45内侧端面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24中,在所述第三压簧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21与所述供电槽22脱离连接,由此所述第二导电块31不带电,且在所述第四压簧13的作用下,所述锁紧块14伸入所述插进槽11中。

使用时,使所述导电杆61对准所述插进槽11,然后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60,所述导电杆61插入所述插进槽11中后可通过所述第二作用斜面64作用于所述顶压斜面15,使所述锁紧块14与所述导电杆61外侧端面顶压滑动配合,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60,使电联头60左侧端面与所述插进槽11左侧内壁相抵,此时,所述第一滑行腔12与所述锁紧槽62对准,在所述第四压簧13的顶压下所述锁紧块14内侧端面插入所述锁紧槽62中,由此所述电联头60被锁定在所述电联座10上,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机27转动,所述驱动机27转动后可通过第一螺旋杆26驱动所述滑行架25向右滑动,所述滑行架25向右滑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齿形条40驱动所述齿形轮41正转,所述齿形轮41正转后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38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36朝向所述滑行孔28滑动,所述滑行架25继续向右移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作用斜面39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45,使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斜形块45分别与所述滑行架25上下两端面顶压滑动配合,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滑行块36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行槽35远离所述第二滑行槽42的端壁相抵,所述齿形轮41与所述齿形条40脱离连接,所述第三斜形块30通过所述第二通连槽23伸入所述第四滑行槽16中并与所述第二斜形块17相抵,当所述滑行架25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24右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导电块31插入所述导电槽63中,所述第一滑行槽35与所述第三滑行槽44对准,在所述第二压簧48的顶压下所述第一斜形块45伸入所述第一滑行槽35中,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三斜形块30的顶压下所述第一导电块21插入所述供电槽22中,由此可使焊接机通电运行;

使用完成后,控制所述驱动机27反向转动,所述驱动机27反向转动后可控制所述滑行架25向左滑动,所述滑行架25向左滑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二滑行块43向左移动,所述第二滑行块43向左移动后可通过所述拉绳34拉动所述锁紧块14逐渐退出所述锁紧槽62,当所述所述第三斜形块30完全退出所述第二通连槽23后,在所述第三压簧20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21与所述供电槽22脱离连接,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导电块31完全脱离所述导电槽63,所述齿形轮41与所述齿形条40相啮合,所述锁紧块14完全退出所述锁紧槽62,此时可向右拔出所述电联头60,当所述电联头60拔出后,所述滑行架25向左继续滑动,在所述齿形条40的驱动下,所述齿形轮41反向转动,所述齿形轮41反向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38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36相外侧滑动而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45逐渐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35,当所述滑行架25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24左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一斜形块45完全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35,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一压簧51的顶压下,所述第二滑行块43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42的右侧端壁相抵,所述第一斜形块45重新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24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所述滑行架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一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右侧内壁相抵,在所述第二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斜形块内侧端面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中,在所述第三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供电槽脱离连接,由此所述第二导电块不带电,从而可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用电安全性;

使用时,使所述导电杆对准所述插进槽,然后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所述导电杆插入所述插进槽中后可通过所述第二作用斜面作用于所述顶压斜面,使所述锁紧块与所述导电杆外侧端面顶压滑动配合,继续向左推动所述电联头,使电联头左侧端面与所述插进槽左侧内壁相抵,此时,所述第一滑行腔与所述锁紧槽对准,在所述第四压簧的顶压下所述锁紧块内侧端面插入所述锁紧槽中,由此所述电联头被锁定在所述电联座上,可防止插接松动,提高供电连接稳定性;

然后控制所述驱动机转动,所述驱动机转动后可通过第一螺旋杆驱动所述滑行架向右滑动,所述滑行架向右滑动过程中可通过所述齿形条驱动所述齿形轮正转,所述齿形轮正转后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朝向所述滑行孔滑动,所述滑行架继续向右移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作用斜面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使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斜形块分别与所述滑行架上下两端面顶压滑动配合,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滑行块内侧端面与所述第一滑行槽远离所述第二滑行槽的端壁相抵,所述齿形轮与所述齿形条脱离连接,所述第三斜形块通过所述第二通连槽伸入所述第四滑行槽中并与所述第二斜形块相抵,当所述滑行架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右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二导电块插入所述导电槽中,所述第一滑行槽与所述第三滑行槽对准,在所述第二压簧的顶压下所述第一斜形块伸入所述第一滑行槽中,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三斜形块的顶压下所述第一导电块插入所述供电槽中,由此可使焊接机通电运行;

使用完成后,控制所述驱动机反向转动,所述驱动机反向转动后可控制所述滑行架向左滑动,所述滑行架向左滑动后可带动所述第二滑行块向左移动,所述第二滑行块向左移动后可通过所述拉绳拉动所述锁紧块逐渐退出所述锁紧槽,当所述所述第三斜形块完全退出所述第二通连槽后,在所述第三压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导电块与所述供电槽脱离连接,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导电块完全脱离所述导电槽,所述齿形轮与所述齿形条相啮合,所述锁紧块完全退出所述锁紧槽,此时可向右拔出所述电联头,当所述电联头拔出后,所述滑行架向左继续滑动,在所述齿形条的驱动下,所述齿形轮反向转动,所述齿形轮反向转动可通过所述第二螺旋杆驱动所述第一滑行块相外侧滑动而顶压所述第一斜形块逐渐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当所述滑行架左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腔左侧内壁相抵时,所述第一斜形块完全退出所述第一滑行槽,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一压簧的顶压下,所述第二滑行块右侧端面与所述第二滑行槽的右侧端壁相抵,所述第一斜形块重新伸入所述第二滑行腔中。

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大大提高焊接机供电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