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锁边的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8985发布日期:2020-03-06 07:4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可锁边的板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板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可锁边的板栅结构。



背景技术:

板栅是蓄电池主要组成部件,其在蓄电池中的作用有:1、支撑活性物质;2、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传统的栅板的制造方法有拉网和浇铸两种,其中浇铸是在重力作用下将加热溶化的铅合金灌入板栅模具中,然后冷却成型,再经过加工;拉网是将一定宽度的铅带在冲床上做出规定的长方形孔,经过拉伸,成型。

上述方法制造的板栅由于重量大,对硫酸的耐腐蚀性差,导致电池使用寿命短,并且铅对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将逐步淘汰。为了减轻板栅的重量、减少铅污染,于是研制出了一种复合网式电池,其使用碳纤维同轴复合锌丝或碳纤维同轴复合石墨烯制成的复合线织成网做板栅,不仅质量轻,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这种编织成网的板栅在制造时,一般先编织成比较宽的板栅带,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切割成符合宽度要求的板栅带,这就使板栅带边缘的经线纬线容易分离,使板栅的有效面积减小,从而影响板栅的使用。现有技术中在板栅的边缘处编织入热熔线,利用热熔线的熔化粘接作用来防止板栅边缘经线纬线分离的情况发生,从而达到锁边的作用。但是,由于热熔线在热熔的时候需要进行加热,从而使板栅的边缘也受到热量的作用,使板栅的中部与边缘受热不均,容易对板栅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锁边的板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栅锁边时容易受热不均导致锁边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可锁边的板栅结构,包括板栅本体,板栅本体包括经线和纬线,经线与纬线呈十字形交叉设置,所述板栅本体的边缘设有卡条,卡条沿平行于经线的方向设置,卡条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立板,立板位于板栅本体的外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板栅本体的两侧并均与立板柔性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远离立板的一端均柔性连接有朝向板栅本体的挡板;板栅本体边缘处的纬线的端部绕过板栅本体边缘处的经线并与挡板相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对纬线弯曲后的端部进行限制,避免纬线弯曲后的端部可以随意摆动。通过设置挡板和立板,使纬线弯曲后的端部位于挡板和立板之间,纬线弯曲后的端部能与挡板相抵,从而避免纬线从卡条内滑出。纬线绕过板栅边缘处的经线后,使纬线弯曲后的端部对经线进行包围,从而使板栅边缘处的经线与纬线不会分离,同时加之卡条的作用,使板栅的边缘进行锁边。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立板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立板的整体形更好,同时,在实际制作中,由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立板的尺寸均较小,如采用后期进行连接则会不方便进行操作。

进一步,所述挡板朝向卡条的内侧倾斜设置。通过将挡板进行倾斜设置,使纬线在插入卡条内时,挡板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方便纬线插入卡条内,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挡板上设有与纬线对应的卡槽。通过设置卡槽,使纬线卡在卡槽内,使挡板在发生移动时可以推动纬线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上连接的挡板的卡槽内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本胶,第二侧板上连接的挡板的卡槽内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硬化剂。当纬线卡入第一侧板上的挡板的卡槽内时,卡槽内的本胶会涂覆在纬线上;当纬线卡入第二侧板上的挡板的卡槽内时,卡槽内的硬化剂会涂覆在纬线上,从而使ab胶组分的本胶与硬化剂混合,使纬线产生粘性,从而将纬线两侧的挡板黏住,增强了卡条与纬线之间的连接力。

进一步,所述立板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弧形。方便纬线的端部弯曲后的弯曲部位与立板相抵,增大接触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锁边的板栅结构实施例的正对于板栅的板面方向的视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卡条使用前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卡条1、经线2、纬线3、立板4、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第一挡板7、第一卡槽71、第二挡板8、第二卡槽8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可锁边的板栅结构,包括板栅本体,板栅本体包括经线2和纬线3,经线2与纬线3呈十字交叉编织设置。板栅本体的边缘设有卡条1,卡条1沿平行于经线2的方向设置。卡条1包括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和立板4,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均与立板4一体成型,第一侧板5与立板4的相交处的内侧设有缺口,缺口的设置使第一侧板5与立板4的相交处因截面积减小而形成应力集中,方便第一侧板5在摆动时而发生形变;第二侧板6与立板4的相交处也设有缺口;立板4的横截面的形状呈弧形,立板4位于板栅本体的外侧,第一侧板5位于板栅本体的上侧,第二侧板6位于板栅本体的下侧,从而使第一侧板5、第二侧板6和立板4将板栅本体的边缘处进行三面包围。第一侧板5远离立板4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7,第一挡板7的上端与第一侧板5柔性连接。第一挡板7的下端朝向立板4的方向设置,第一挡板7的下部设有与纬线3相对的第一卡槽71,第一卡槽71内的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本胶。第二侧板6远离立板4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板8,第二挡板8的下端与第二侧板6柔性连接。第二挡板8的上端朝向立板4的方向设置,第二挡板8的上部设有与纬线3相对的第二卡槽81,第二卡槽81内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硬化剂。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通过ab胶与纬线3粘接,纬线3的端部绕过板栅边缘处的经线2向上弯曲并横向延伸至与第一挡板7相抵。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卡条1在使用前,如图4所示,第一侧板5右端到板栅本体的距离大于第一侧板5左端到板栅本体的距离,第二侧板6右端到板栅本体的距离大于第二侧板6左端到板栅本体的距离,第一挡板7处于下端朝向立板4一方倾斜设置状态,第二挡板8处于上端朝向立板4一方倾斜设置状态,第一卡槽71内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本胶,第二卡槽81内储存有ab胶组分中的硬化剂;纬线3的端部处于弯曲状态并且弯曲的位置与立板4相抵。对板栅本体进行锁边时,通过施加压力使第一侧板5和第二侧板6相互靠近,第一侧板5围绕其与立板4的相交处而摆动,第一侧板5在摆动时带动第一挡板7往纬线3处移动,使纬线3卡入第一卡槽71内;同时,第二侧板6在摆动时也带动第二挡板8往纬线3处移动,使纬线3卡入第二卡槽81内,于是,纬线3在第一卡槽71和第二卡槽81的夹持作用下往立板4的方向移动,于是,纬线3在立板4的导向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形变,使纬线3的端部向第一挡板7处伸长,从而使纬线3的端部与第一挡板7相抵;随着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的继续移动,由于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在相抵后而发生变形,使纬线3更多的部位卡入第一卡槽71和第二卡槽81内,从而使第一卡槽71内的本胶和第二卡槽81内的硬化剂均涂覆在纬线3上,从而使本胶与硬化剂混合,最终将第一挡板7和第二挡板8均与纬线3相粘接,完成板栅本体的锁边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