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349发布日期:2019-03-05 19:3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7年8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63053),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经提出了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参见jp-a-2008-41600)。这样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安装于金属外壳中形成的开口部中。该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配备有: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用于容纳端子的端子容纳部并且螺栓连接于外壳;和金属屏蔽罩,该金属屏蔽罩装接于连接器壳体并且覆盖端子容纳部的周围。

在如上所述地构造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中,屏蔽罩具有弹性接触片。在连接器壳体的凸缘部螺栓连接于外壳的情况下,屏蔽罩的弹性接触片挤压外壳。因此,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固定至外壳,并且屏蔽罩与外壳互相进行接触,从而互相电连接。

然而,在jp-a-2008-41600中描述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中,由于螺栓插入孔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凸缘中,并且该凸缘使用该插入孔而通过螺栓固定于外壳,所以可能发生下面的问题。

像连接器壳体一样,凸缘由绝缘树脂制成。已知这种类型的树脂在疲劳时产生永久变形,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将金属挡圈插入成型或压配合到凸缘的插入孔内,以防止由于永久变形而导致螺栓掉落的问题。然而,在通过插入成型或压配合将金属挡圈固定于树脂制成的凸缘的情况下,要求使凸缘的厚度和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以保持挡圈,以防止挡圈旋转并且防止凸缘由于热冲击等而破裂,从而导致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尺寸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已经做出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尺寸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是被构造为安装在金属外壳中形成的开口部中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该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包括:非导电性的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具有筒状的罩部,所述罩部包括用于容纳导电性的端子的端子容纳部,并且所述连接器壳体被构造为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侧与配对连接器配合;和金属的屏蔽罩,该金属的屏蔽罩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并且覆盖所述端子容纳部的周围,其中,所述屏蔽罩一体地具有露出部和紧固部;其中,在所述屏蔽罩安装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下,所述露出部露向所述罩部的内侧露出,并且被构造为当所述配对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壳体配合时该露出部接触所述配对连接器的屏蔽罩;并且其中,所述紧固部具有通孔,并且形成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在所述前端侧的相反侧上的后端侧处,并且通过使螺栓进入到设置在所述紧固部中的通孔和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螺栓孔内并且通过紧固所述螺栓,所述屏蔽罩紧固于所述外壳。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由于构成与配对连接器的屏蔽罩进行接触的触点的屏蔽罩紧固于外壳,所以即使设置了金属挡圈,也不要求将金属挡圈紧固于树脂制成的部件。此外,因为不发生由于树脂制成的凸缘中的疲劳永久变形而引起的螺栓掉落的问题,所以能够使得不需要金属挡圈本身。因此,不需要确保凸缘的尺寸和厚度,从而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尺寸减小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还配备有防水部件,该防水部件被构造为在连接器壳体安装在开口部中的状态下,防止水经由连接器壳体与外壳之间的间隙从开口部浸入,其中,屏蔽罩通过嵌入或压配合与连接器壳体一体化,并且紧固部在防水部件的外侧处紧固于外壳。

由于屏蔽罩通过嵌入或压配合与连接器壳体一体化,所以不需要锁定结构等将两个部件互相组装,并且抑制连接器自身尺寸增大。而且,由于用作屏蔽罩于外壳的触点部的紧固部位于密封件部件的外侧的位置处,所以该构造能够有助于防水区域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防水部件和外壳的开口部尺寸增大,并且最终能够抑制连接器自身尺寸增大。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进一步减小尺寸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中,拾取面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前端侧处,从而拾取面的直径以锥状增大以拾取配对连接器,并且屏蔽罩的露出部具有与拾取面连续且平齐的锥状的倾斜面。

利用该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由于包括与拾取面连续且平齐的锥状的倾斜面的露出部露出,所以屏蔽罩的直径朝着前端侧增大。即使配对连接器与露出部的端部进行接触或碰撞,也能够使得屏蔽罩难以向内变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还配备有安装在外壳的螺栓孔中的金属挡圈,其中,挡圈与屏蔽罩一体化地形成或连接于屏蔽罩。

利用该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由于金属挡圈与屏蔽罩一体化或连接于屏蔽罩,所以屏蔽罩的与外壳进行接触的面积增大了该金属挡圈,从而该构造能够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屏蔽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尺寸减小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连接器配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和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与外壳的触点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修改。此外,虽然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省略了一些部件的图示和描述,但是不用说,在不引起与下面的描述的内容的不一致的范围内将已知或公知的技术适当地应用于省略的技术的详情。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的连接器配合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连接器配合结构配备有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和配对连接器100。

配对连接器100通常配备有连接器壳体110、屏蔽罩120和密封件130。

连接器壳体110由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屏蔽罩120装接于该连接器壳体110,该屏蔽罩120由金属制成且具有筒状。此外,阴端子tf插入到连接器壳体110内。这些阴端子tf电连接于未示出的屏蔽电线的芯线。屏蔽电线均在芯线的周围配备有诸如编织物这样的屏蔽层。屏蔽层与屏蔽罩120通过未示出的屏蔽套筒压接在一起。因此,屏蔽层与屏蔽罩120导通。

用作向外突出部的凹部i形成在屏蔽罩120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侧。而且,密封件130在连接器壳体110内部设置为与屏蔽罩120相比稍微靠近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侧。例如,密封件130是由橡胶制成的环状部件。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的立体图,并且图3是示出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的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1至3所示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是直接连接于外壳c的连接器,该外壳c用于容纳安装在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上的车载部件(电机、逆变器等)。外壳c由金属部件制成以确保屏蔽性能。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外壳c设置有开口部o,并且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安装在外壳c的开口部o中从而插入到该开口部o中。在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安装在图1和3所示的外壳c中的状态下,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的前端侧,即,其要配合至配对连接器100的配合侧从外壳c突出。

如上所述地构造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通常配备有连接器壳体10、后保持器20、屏蔽罩30和密封件(防水部件)40。

连接器壳体10由非导电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配备有向外壳c的外部突出的椭圆筒状的罩部f。该罩部f配备有端子容纳部11、阶部12和拾取部16。

端子容纳部11容纳导电性的阳端子(端子)tm。在配对连接器100配合至连接器壳体10的情况下,端子容纳部11内的阳端子tm连接至配对连接器100的阴端子tf,如图1所示。

而且,连接器壳体10在其位于端子容纳部11更前方的前端侧上具有阶部12,如图3所示。阶部12的内径比端子容纳部11的内径大。当配合配对连接器100时,配对连接器100的密封件130与阶部12进行压力接触(参见图1)。因此,端子容纳部11具有当端子容纳部11配合至配对连接器100时防止水从连接器壳体10的前端侧浸入的结构。

图3所示的拾取部16是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在阶部12更前方的前端侧的位置处的部分。使拾取部16的内径比阶部12的内径更大。拾取部16在罩部f的内侧设置有拾取面16a。拾取面16a是形成为锥状从而具有朝着前端侧增大的直径这样的部分,并且用作引导面,其引导配对连接器100以使得配对连接器100容易配合。

此外,连接器壳体10在其位于外壳c内侧的后端侧上设置有电线插入部13。例如,阳端子tm所压接到的电线w插入到电线插入部13内。

后保持器20是安装在电线插入部13上的部件。在带有端子的电线w插入到电线插入部13中的状态下,后保持器20安装在电线插入部13上。通过安装后保持器20来防止容纳在端子容纳部11中的带有端子的电线w从电线插入部13脱落。而且,通过未示出的矛杆防止端子容纳部11中的装接于电线w的阳端子tm脱落。

而且,连接器壳体10在其外壁部上设置有锁定部15。锁定部15用作当将连接器壳体10配合至配对连接器100时防止配对连接器100脱落的接合部。

屏蔽罩30是覆盖端子容纳部11的周围的金属筒状部件。在该实施例中,屏蔽罩30是插入成型的,并且处于嵌入在连接器壳体10中的状态。换句话说,屏蔽罩30嵌入在连接器壳体10中,与连接器壳体10一体化并且牢固地固定至连接器壳体10。

然而,屏蔽罩30不限于一体化,而是可以被构造为简单地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这里的安装是指将屏蔽罩30安装为不从连接器壳体10分离,从而可以仅通过将屏蔽罩30夹置在壳体10与外壳c之间或通过使用其它部件,而使得屏蔽罩30不能从壳体10分离。

如上所述地构造的屏蔽罩30具有筒状部31、台阶部32和紧固部33。筒状部31形成为近乎椭圆筒状从而与连接器壳体10的罩部f的形状匹配,并且位于围绕端子容纳部11的位置处。筒状部31的前端侧是从连接器壳体10的内表面露出的露出部31a。该露出部31a位于连接器壳体10的在阶部12更前方的前端侧的位置处。在配合配对连接器100的情况下,露出部31a成为与配对连接器100的屏蔽罩120的凹部i进行接触的触点。

露出部31a包括与拾取面16a连续(即平齐)的锥状的倾斜面31c,如图3所示。换句话说,像拾取面16a一样,露出部31a的倾斜面31c是具有朝着前端侧增大的直径的面。

筒状部31设置有开口(未示出),使得屏蔽罩30在连接器壳体10中插入成型之后,防止屏蔽罩30从连接器壳体10掉落。在插入成型时,利用树脂填充该开口(未示出)。

台阶部32形成在屏蔽罩30的后端侧,并且是具有比筒状部31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增大直径部。连接器壳体10的一部分p1位于在图2所示的台阶部32的里面侧的位置处,如图3所示。此外,连接器壳体10的另一个部分p2离台阶部32预定距离地位于台阶部32的表面侧(即,前端侧)的位置处。因此,即使过大的力施加于屏蔽罩30的前端侧或相反侧,即,后端侧,台阶部32也与连接器壳体10的部分p1或p2进行接触,从而防止屏蔽罩30脱落。

紧固部33形成在屏蔽罩30的后端侧上,并且用作要安装于外壳c的安装部。紧固部33形成为比台阶部32向筒状部31的外侧扩展得更宽,并且与外壳c的开口部o的周面平行地延伸。

如上所述地构造的紧固部33由以下构成:基部33a,该基部33a具有近乎椭圆形状;和四个延伸部33b,该四个延伸部33b具有近乎半圆形状,并且从基部33a向外侧延伸,如图2所示。四个延伸部33b均设置有通孔33c。外壳c在对应于通孔33c的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b(参见图3)。通过使螺栓进入到通孔33c和螺栓孔b内并且通过紧固螺栓,而将屏蔽罩30紧固于外壳c。要紧固于外壳c的屏蔽罩30的紧固部33(特别地,四个延伸部33b)设置在利用稍后描述的密封件40而防水的区域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屏蔽罩30通过插入成型与连接器壳体10一体化。因此,还通过利用螺栓将屏蔽罩30紧固于外壳c来将连接器壳体10固定于外壳c。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屏蔽罩30未配备有金属挡圈,但是屏蔽罩30可以设置有金属挡圈以提高要施加于外壳c的紧固力。在该情况下,金属挡圈从紧固部33的前端侧设置在对应于通孔33c的位置处。

例如,密封件40是由橡胶制成的环状部件。当将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安装在开口部o中时,密封件40防止水经由连接器壳体10与外壳c之间间隙从开口部o浸入。更具体地,密封件40是设置在位于台阶部32的里面侧的位置处的连接器壳体10的部分p1与外壳c之间的部件,并且当利用螺栓将屏蔽罩30紧固于外壳c时,该密封件40被挤压且变形。因此,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的从密封件40开始的内侧部分成为防水区域。

下面说明用于将根据该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安装在外壳c上的方法和用于将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配合至配对连接器100的方法。

首先,工人准备连接器壳体10与屏蔽罩30的一体化结构,并且将密封件40安装在屏蔽罩30的台阶部32的里面侧。接着,工人将屏蔽罩30的通孔33c与外壳c的螺栓孔b对齐,并且利用螺栓将屏蔽罩30紧固于外壳c。由于紧固部33是由金属制成的屏蔽罩30的一部分,所以在利用螺栓将紧固部33紧固于外壳c的情况下,与树脂制成的凸缘不同,紧固部33在疲劳时不产生永久变形,并且不引起螺栓的掉落的问题,从而能够使得不需要金属挡圈本身。

接着,工人将阳端子tm所预先装接到的电线w通过连接器壳体10的电线插入部13插入。通过该插入,阳端子tm与矛杆接合,并且防止阳端子tm脱落。在通过矛杆接合之后,工人将后保持器20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的电线插入部13上。其后,工人将容纳阴端子tf的配对连接器100配合到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

此时,配对连接器100的连接器壳体110由拾取部16引导从而平滑地配合。此外,由于拾取面16a与露出部31a的倾斜面31c连续,所以连接器壳体110难以被露出部31a的前端钩挂。即使连接器壳体110被该前端钩挂,屏蔽罩30也难以向内变形。

因此,利用根据该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由于构成与配对连接器100的屏蔽罩120进行接触的触点的屏蔽罩30紧固于外壳c,所以即使设置金属挡圈,也不要求将金属挡圈固定于树脂制成的部件。此外,因为不发生由树脂制成的凸缘中的疲劳永久变形引起的螺栓掉落的问题,所以能够使得不需要金属挡圈本身。因此,不需要确保凸缘的尺寸和厚度,从而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减小尺寸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

由于屏蔽罩30通过嵌入或压配合而与连接器壳体10一体化,所以不需要锁定结构等来将两个部件互相组装,并且抑制连接器自身尺寸增加。而且,由于用作屏蔽罩30与外壳3的触点部的紧固部33位于密封件40的外侧的位置处,所以该构造能够有助于防水区域的减小,从而能够抑制密封件40和外壳c的开口部o尺寸增大,并且最终能够抑制连接器自身尺寸增大。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进一步减小尺寸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

而且,由于包括与拾取面16a连续的锥状倾斜面31c的露出部31a露出,所以屏蔽罩30的直径朝着前端侧增大。即使配对连接器100与露出部31a的端部进行接触或碰撞,也能够使得屏蔽罩30难以向内变形。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虽然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相似,但是它们的一些构造互相不同。下面将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与外壳c的触点部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还配备有金属挡圈50。这些挡圈50配合在外壳c的螺栓孔b的内侧,并且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挡圈不同。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挡圈50通过拉伸紧固部33而形成,并且与屏蔽罩30一体化。虽然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挡圈50通过拉伸而形成并且与屏蔽罩30一体化,但是挡圈50的形成方法不限于拉伸。例如,挡圈50可以通过焊接金属挡圈而一体化。此外,挡圈50可以通过例如压接或压配合而连接于屏蔽罩30。

在具有如上所述地构造的挡圈50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中,配合在螺栓孔b中的挡圈50还用作与外壳c进行接触的触点部。换句话说,挡圈50用作屏蔽罩30的一部分,并且用作与外壳c进行接触的触点部。因此,屏蔽罩30的与外壳c进行接触的面积增大,从而该构造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屏蔽效果。

在第二实施例中,在屏蔽罩30插入成型在连接器壳体10中之前,挡圈50被一体化或连接。

因此,利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进一步)减小尺寸的直接安装于装置的屏蔽连接器1。另外,能够使得屏蔽罩30难以向内变形。

此外,利用第二实施例,由于金属挡圈50与屏蔽罩30一体化或连接至屏蔽罩30,所以屏蔽罩30的与外壳c进行接触的面积增大了挡圈50的部分,从而该构造能够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屏蔽效果。

虽然以上已经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修改本发明,或将在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适当地结合。此外,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与其它技术适当地结合。

例如,在该实施例中,阳端子tm容纳在端子容纳部11中。然而,并非限定于此,阴端子tf可以容纳在端子容纳部11中。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屏蔽罩30插入成型并且嵌入在连接器壳体10中,从而与之一体化。然而,并非限于此构造,屏蔽罩30可以压配合到在连接器壳体10中形成的间隙中并且与连接器壳体10一体化。而且,屏蔽罩30可以由两个部件形成;一个部件可以是插入成型的,并且另一个部件可以焊接于所述一个部件。此外,代替使用插入成型或压配合,屏蔽罩30可以简单地安装在连接器壳体10中。

再者,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0设置为穿过开口部o,并且屏蔽罩30位于外壳c的外侧。然而,并非限于此,如果可能,屏蔽罩30可以被设置为穿过开口部o,或者连接器壳体10可以设置为仅位于外壳c的外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