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299发布日期:2018-10-13 00:22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端子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大多数电子产品都朝着更小、更精密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得人们对连接器端子的小型化、高密度化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连接器端子的插入设备主要为高速插针机,而大部分高速插针机都带有凸轮,利用凸轮的连续旋转,可以使高速旋转很好的插入连接器的端子,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端子来料的品质、机器本身及与各运动部件配合的精度等原因造成端子插入高度不一;当前各类电子连接器的组装方式为:夹→切→插。常用的有二种机构方式:气动机构和凸轮机构,但因连接器的发展越来越精密、体积越来越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插针方式(夹→切→插)已不能满足高品质的要求,使连接器端子达不到公差±0.03mm的要求。为提高端子插入的精度,急需开发设计一种新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用以提高连接器端子插入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安装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预插凸轮和插入凸轮、与所述预插凸轮滑动连接的传动臂A、与所述插入凸轮滑动连接的传动臂B、与所述传动臂A及所述传动臂B转动连接的从动件机构;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连接的驱动轴,所述预插凸轮和所述插入凸轮依次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预插凸轮靠向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设置;

所述预插凸轮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的边缘轮廓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一模块的半径为R1,所述第三模块的半径为R3,R3>R1,所述第二模块和第四模块的边缘轮廓为抛物线结构;

所述插入凸轮包括第五模块、第六模块、第七模块、第八模块、第九模块、第十模块,所述第五模块、第七模块和第九模块的边缘轮廓为圆弧结构,所述第五模块的半径为R5,所述第七模块的半径为R7,所述第九模块的半径为R9,R9>R7=R3>R5=R1,所述第六模块、第八模块和第十模块的边缘轮廓为抛物线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五模块的内角为225°,所述第二模块和第六模块的内角为50°,所述第三模块的内角为45°,所述第四模块和第十模块的内角为40°,所述第七模块的内角为30°,所述第八模块的内角为10°,所述第九模块的内角为5°。

具体的,所述从动件机构包括底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从动板、以及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从动板上的第二从动板,所述第一从动板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B,所述第二从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A,所述第一从动板对应于与所述推动板A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推动板A贯穿所述通孔。

具体的,所述第一从动板远离所述传动臂A一侧的上边缘固定设有一个端子插板,所述端子插板靠向所述传动臂A一侧为所述第二从动板,所述第二从动板与所述端子插板之间设有一个活动间隙。

具体的,所述传动臂A包括传动臂主体A、位于所述传动臂主体A一侧底端并与所述预插凸轮滑动连接的连接柱A、位于所述传动臂主体A另一侧顶端并与所述推动板A转动连接的转轴A。

具体的,所述传动臂B包括传动臂主体B、位于所述传动臂主体B一侧底端并与所述插入凸轮滑动连接的连接柱B、位于所述连接柱B同一侧的顶端并与所述推动板B转动连接的转轴B。

具体的,所述预插凸轮和插入凸轮中心均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驱动轴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凸轮插针机构在插入工站分配了两个凸轮,一个预插凸轮,一个插入凸轮,再配合从动件机构巧妙地就能在一个工站内完成,以实现“夹→切→预插保持→终压插入”,节约工站,增加的终压以保证所有针插入高度一致,提高端子插入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臂A和传动臂B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插凸轮及连接柱A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凸轮及连接柱B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预插凸轮的转动角度与第二从动板的位移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凸轮的转动角度与第一从动板的位移关系图。

附图标记为:驱动组件1、驱动电机11、驱动轴12、预插凸轮2、第一模块21、第二模块22、第三模块23、第四模块24、插入凸轮3、第五模块31、第六模块32、第七模块33、第八模块34、第九模块35、第十模块36、传动臂A4、传动臂主体A41、连接柱A42、转轴A43、传动臂B5、传动臂主体B51、连接柱B52、转轴B53、从动件机构6、底座61、第一从动板62、推动板B621、端子插板622、第二从动板63、推动板A631、活动间隙7、安装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照图1-5所示:

一种通用高速带终压的凸轮插针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安装在驱动组件1上的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与预插凸轮2滑动连接的传动臂A4、与插入凸轮3滑动连接的传动臂B5、与传动臂A4及传动臂B5转动连接的从动件机构6;

驱动组件1包括驱动电机11、与驱动电机11同轴连接的驱动轴12,驱动电机11作为凸轮插针机构的驱动装置,为实现端子的高速插针,驱动电机11为步进电机或电动马达,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依次套设在驱动轴12上,预插凸轮2靠向驱动电机11一侧设置,开启驱动电机11,驱动轴12带动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转动;

预插凸轮2包括第一模块21、第二模块22、第三模块23、第四模块24,第一模块21和第三模块23的边缘轮廓为圆弧结构,以下所有圆弧结构的圆心在同一点上,第一模块21的半径为R1,第三模块23的半径为R3,R3>R1,第二模块22和第四模块24的边缘轮廓为抛物线结构,第二模块22的靠向第一模块21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1,第二模块22的靠向第三模块23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3,该抛物线的为逐渐张开的形状;第四模块24的靠向第一模块21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1,第四模块24的靠向第三模块23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3,该抛物线的为逐渐下降的形状;第一模块21、第二模块22、第三模块23、第四模块24的边缘平滑连接,形成一个盘型凸轮。

插入凸轮3包括第五模块31、第六模块32、第七模块33、第八模块34、第九模块35、第十模块36,第五模块31、第七模块33和第九模块35的边缘轮廓为圆弧结构,第五模块31的半径为R5,第七模块33的半径为R7,第九模块35的半径为R9,R9>R7=R3>R5=R1,第六模块32、第八模块34和第十模块36的边缘轮廓为抛物线结构;第六模块32的靠向第五模块31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5,第六模块32的靠向第七模块33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7,该抛物线的为逐渐张开的形状;第八模块34的靠向第七模块33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7,第八模块34的靠向第九模块35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9,该抛物线的为逐渐张开的形状;第十模块36的靠向第九模块35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9,第十模块36的靠向第五模块31的端点与圆心的距离为R5,该抛物线的为逐渐下降的形状;第五模块31、第六模块32、第七模块33、第八模块34、第九模块35、第十模块36的边缘平滑连接,形成一个盘型凸轮。

进一步的,第一模块21和第五模块31的内角为225°,第二模块22和第六模块32的内角为50°,第三模块23的内角为45°,第四模块24和第十模块36的内角为40°,第七模块33的内角为30°,第八模块34的内角为10°,第九模块35的内角为5°。

进一步的,从动件机构6包括底座61、滑动连接在底座61上的第一从动板62、以及滑动连接在第一从动板62上的第二从动板63,第一从动板62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B621,推动板B621推动第一从动板62在底座61上左右移动;第二从动板63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板A631,推动板A631推动第二从动板63在第一从动板62上左右移动;第一从动板62对应于与推动板A631的位置设有通孔,推动板A631贯穿所述通孔。

进一步的,第一从动板62远离传动臂A4一侧的上边缘固定设有一个端子插板622,第一从动板62的移动可带动端子插板622的移动,端子插板622向左侧移动时,夹设在端子槽的端子即可插入连接器中;端子插板622靠向传动臂A4一侧为第二从动板63,第二从动板63与端子插板622之间设有一个活动间隙7,第二从动板63可在活动间隙7内移动。

进一步的,传动臂A4包括传动臂主体A41、位于传动臂主体A41一侧底端并与预插凸轮2滑动连接的连接柱A42、位于传动臂主体A41另一侧顶端并与推动板A631转动连接的转轴A43。

进一步的,传动臂B5包括传动臂主体B51、位于传动臂主体B51一侧底端并与插入凸轮3滑动连接的连接柱B52、位于连接柱B52同一侧的顶端并与推动板B621转动连接的转轴B53。

进一步的,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中心均具有安装孔8,安装孔8与驱动轴12配合连接。

动作过程说明:

参照图6和图7,设定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的0°角位置为初始位置,两凸轮的转动方向均为逆时针方向。

(1)驱动电机11逆时针转动,从0°角到160°角阶段,传动臂A4和传动臂B5不发生转动,第一从动板62和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0;

(2)从160°角到210°角阶段,传动臂A4和传动臂B5在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的支撑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板62和第二从动板63向左移动,第一从动板62和第二从动板63移动的距离均为8mm,此时,第一从动板62前端的端子插板622向左移动8mm,端子基本固定在连接器上;

(3)从210°角到240°角阶段,由于第三模块23和第七模块33的边缘为圆弧形,传动臂A4和传动臂B5不发生转动,此阶段,第一从动板62和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0;

(4)从240°角到250°角阶段,由于第三模块23边缘为圆弧形,传动臂A4不发生转动,此阶段,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0;由于第八模块34边缘为抛物线形,此时插入凸轮3与传动臂B5发生转动,使第二从动板63继续向左转动,此阶段,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0.4mm,同时,第一从动板62前端的端子插板622向左移动0.4mm,端子在端子插板622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插入连接器内;

(5)从250°角到255°角阶段,由于第三模块23和第九模块35的边缘为圆弧形,传动臂A4和传动臂B5不发生转动,此阶段,第一从动板62和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0;

(6)从255°角到295°角阶段,由于第四模块24和第十模块36的边缘为向下的抛物线结构,传动臂A4和传动臂B5发生转动,此阶段,第一从动板62的位移为-8.4mm,第二从动板63的位移为-8mm;

(7)从295°角到0°角阶段,预插凸轮2和插入凸轮3均回到原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