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6845发布日期:2018-08-31 23:4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组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电器、家用小电器、电动工具等迅速普及,锂电池由于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成为诸多可充式电子电气产品的动力来源。

现有技术中,单体锂电池的容量和电压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更多情况下是将多个单体锂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相邻两个单体锂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相互直接接触并导电连接形成锂电池组,该种结构由于单体锂电池相互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定位,往往因轻微的振动导致单体锂电池之间的连接线路发生松脱而产生故障,同时当其中一个单体锂电池发生损坏或爆炸时对其它相邻电池的安全危害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组隔离结构,它采用设置方形隔离框体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相邻单体锂电池之间没有形成良好定位的缺陷,能实现对每个单体电池进行单独隔离,相邻单体锂电池之间的连接安全可靠,能有效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锂电池组隔离结构,它包括呈方形的隔离框体,所述隔离框体上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电池容腔,该隔离框体的两相对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且隔离框体的上端面分别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负极柱贯穿隔离框体的上下端面且负极柱的底端连接有延伸至电池容腔底部中心的导电片,所述正极柱外圆面设有螺纹并经螺纹与可延伸至电池容腔顶端中心的导电片连接。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正极柱和负极柱对称分布于隔离框体上端面的两对角处。

所述隔离框体的电池容腔内表面设有贯穿隔离框体上下端面的凹槽。

所述凹槽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电池容腔内表面的相对两侧。

所述若干通风孔呈网状均匀分布于隔离框体的两相对侧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方形隔离框体内设电池容腔的结构,能对单体电池进行单独隔离,可减少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高了锂电池组的整体抗震性能,运行安全可靠,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框体的两相对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的结构,能使单体电池与隔离框体间形成散热间隙,能有效将锂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了锂电池的内部温度,显著提高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Ⅲ)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柱采用螺纹连接导电片,通过旋转导电片可实现正极柱与锂电池正极之间电连接的导通或断开,从而方便单体锂电池的安装和拆卸,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

(Ⅳ)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方形隔离框体的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相邻单体锂电池之间没有形成良好定位的缺陷,能对每个单体电池实现单独隔离,从而减少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了锂电池组的运行安全可靠性,并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科学合理、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锂电池组生产配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负极柱,2-隔离框体,21-通风孔,22-电池容腔,221-凹槽,3-导电片,4-正极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电池组隔离结构,它包括呈方形的隔离框体2,所述隔离框体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电池容腔22,该隔离框体2的两相对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21,且隔离框体2的上端面分别设有正极柱4和负极柱1,所述负极柱1贯穿隔离框体2的上下端面且负极柱1的底端连接有延伸至电池容腔22底部中心的导电片3,所述正极柱4外圆面设有螺纹并经螺纹与可延伸至电池容腔22顶端中心的导电片3连接。

参考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柱4和负极柱1对称分布于隔离框体2上端面的两对角处,有利于隔离单体锂电池的正负极,同时也方便锂电池组内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串联或并联;所述隔离框体2的电池容腔22内表面设有贯穿隔离框体2上下端面的凹槽221,所述凹槽221为两个且对称分布于电池容腔22内表面的相对两侧,设置凹槽221可使单体锂电池安装至电池容腔22内存在间隙,从而方便单体锂电池的安装和拆卸;所述若干通风孔21呈网状均匀分布于隔离框体2的两相对侧面,从图2可知通风孔21贯穿隔离框体2的两相对侧面,该通风孔21主要用于散热,降低锂电池的工作温度,从而保障锂电池的安全运行,也可根据散热的需要在隔离框体2的四个侧面或上下端面均设置通风孔21。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柱4的外圆面设有螺纹,并与导电片3采用螺纹连接,当需要导通正极柱4与锂电池的正极时,则旋转导电片3延伸至电池容腔22中心;当旋转导电片3离开电池容腔22的区域,此时导电片3不会对电池容腔22安装和拆卸单体锂电池构成影响,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单体锂电池,也有利于单体锂电池的维修和更换;为保障导电片3与正极柱4的连接牢固,可使用螺母将导电片3紧固在正极柱4上,从而保障导电线路连接的安全可靠,有利于锂电池组安全可靠的运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负极柱1与导电片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正常情况下导电片固定连接在负极柱1的底端,且导电片延伸至电池容腔22的底部中心,可保障锂电池的负极能与负极柱的连接稳固牢靠,从而有利于锂电池组安全可靠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