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993发布日期:2018-11-23 20:5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设备,尤其是一种插排。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插排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它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小的问题。总结为下列几个问题:

1、目前市场上,电源插头可分为两脚电源插头和三脚电源插头,三脚电源插头的种类大致有芯八字扁脚型和三脚圆型,两脚电源插头的种类大致有两脚扁型和双脚圆型,如果一个插排同时要满足不同类型的电源插头插入,又要满足同种类型的多个电源插头插入,则这种插排将会被设计的很长,使用及携带起来都非常不便;

2、目前的插排在多次使用圆型插头之后,插排内的铜件容易变形而使铜件之间的间隙变大,就会导致再插扁型插头时变得很松而不适用,减少插排的使用寿命,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目前市面上已有带开关启闭电源的插排,由于插排开关按钮长期起跳,可能引起开关按钮松动,甚至可能导致开关按钮直接脱落;

4、普通插排的座壳体用单螺丝固定,只起到了固定,但对座壳体没有限位作用,时间久了座壳体可能会有所偏移,增加插头插入的阻力,导致不易插入,如果强行插入,又容易损坏插排或者插头,减少插排的使用寿命,并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防触电的插排,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排,包括开关按钮、带有插孔的插排面板、位于插排面板正下方的壳、设置在壳体内与插排面板的插孔相对应的位置的铜件;其创新点在于:壳体的表面边缘设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防触电组件;

防触电组件包括若干垂直安装在壳体两侧边缘的支撑柱,两侧边缘的支撑柱连线可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同一侧支撑柱的顶部设有均设有一向内侧开口的滑槽,滑槽沿壳体边缘延伸至壳体底部,壳体顶部的滑槽与壳体底部的滑槽之间设有过渡段,过渡段位于壳体末端且成弧状;

防触电组还包括可沿滑槽滑行的挡片,挡片为至少3块相互串联的挡块组成的百叶状。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本技术方案的插排闲置不用时,防触电组件完全将插排表面覆盖,防止了不必要的触碰,从而发生意外触电,在需要工作时间,可以将挡片人工拉扯,露出插排表面,同时还可以适当调配插排表面露出的面积,最大化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片的端部设有一手推板,本技术方案可以方便人工推动挡片,省力且安全。

本技术方案的有点在于: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用度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排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排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插排,包括开关按钮、带有插孔的插排面板、位于插排面板正下方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与插排面板的插孔相对应的位置的铜件;壳体1的表面边缘设有沿壳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防触电组件2;防触电组件2包括若干垂直安装在壳体1两侧边缘的支撑柱21,两侧边缘的支撑柱21连线可形成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同一侧支撑柱21的顶部设有均设有一向内侧开口的滑槽22,滑槽22沿壳体1边缘延伸至壳体1底部,壳体1顶部的滑槽22与壳体1底部的滑槽22之间设有过渡段25,过渡段25位于壳体1末端且成弧状;防触电组件2还包括可沿滑槽22滑行的挡片23,挡片23为至少3块相互串联的挡块组成的百叶状。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当本技术方案的插排闲置不用时,防触电组件2完全将插排表面覆盖,防止了不必要的触碰,从而发生意外触电,在需要工作时间,可以将挡片23人工拉扯,露出插排表面,同时还可以适当调配插排表面露出的面积,最大化利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片23的端部设有一手推板24,本技术方案可以方便人工推动挡片23,省力且安全。

本技术方案的有点在于: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适用度广。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