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992发布日期:2018-11-23 20:5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潜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运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潜水装置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带有氧气瓶的潜水装置,另一种是直接呼吸型的装置。

带有氧气瓶的潜水装置,成本费用高,使用不便,而且有潜水时间限制,需要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才可以使用潜水,不利于普通人生产生活使用;而另一种直接呼吸空气的装置,技术还不完善,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无法解决因海水拍打导致的装置进水问题,导致潜水人员的安全得到无法保障;无法解决因呼吸管长度固定而使潜水深度受限的问题,导致潜水装置使用有局限性;无法解决控制吸气管稳定性问题;无法解决因水压导致耳朵不适的问题。

无法解决因下浅深度问题,导致的压强变化而呼吸不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潜水装置使用、操作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大众使用的简易潜水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潜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筒,呼吸软管和面罩,所述呼吸软管上设置有可调整呼吸软管长度的收纳装置;所述浮筒为空心结构,其底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浮筒内上部设置有排水囊;所述排水囊顶部设置有进气管和通气管,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囊通过进气管、排水管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水囊通过通气管与呼吸软管连通;

所述面罩可覆盖面部及耳部;所述面罩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和排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面罩通过吸气管与呼吸软管连通。

所述吸气管位于面罩顶部;所述排气管位于面罩下部。

所述收纳装置包括转轴、位于转轴两端的挡片;所述一侧挡片外侧设置有转动把手;所述转轴为中空,所述另一侧挡片上、靠近转动把手一端的转轴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中空相通的通孔;所述转轴上设置螺旋状螺纹。

所述面罩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浮筒内设置有增氧机;所述增氧机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浮筒为梨形。

本潜水装置不仅解决了潜水过程中困难的水上氧气连通问题,同时可以解决呼吸软管的收缩不自如问题;并解决因水压导致的呼吸压力及耳朵产生的不适感问题。而且解决了在不同深度的,加强对人呼吸的产生巨大影响的问题。

本新型潜水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加有配重块的梨形浮筒通气,可以保证浮筒一直稳定地直立在水面上,同时在浮筒内结构的设计,可以最大化地隔绝外界不可避免地进入通气孔地水,并通过排水管及时排水,由传感器来调控增氧机,增氧机的添加可以平衡因水深产生的水压;圆盘风筝线型收纳装置的使用,可以使潜水员自由自主地控制通气软管的长度,防止软管会缠绕在一起不易解开的可能性,同时保证了收纳装置的空间不会过于大,便于操作使用;面罩扩大表面积使人的耳朵也密封在面罩内,防止因水深产生的水压对人体耳朵的不适感;面罩内将呼气管与吸气管分开,同时设置了单向阀,可以防止呼出的高二氧化碳浓度空气与新鲜的含氧量高的空气混合在一起,避免因潜水员吸入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潜水装置结构图;

图2为浮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收纳装置示意图;

图4为面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面罩结构侧图;

其中,1为浮筒,2为呼吸软管,3为收纳装置,4为面罩,5为排水囊,6为进气管,7为通气管,8为排水管,9为配重块,10为吸气管,11为排气管,12为单向阀,31为转轴,32为挡片、33为转动把手,34为转轴,13压力传感器,14增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潜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浮筒1,呼吸软管2和面罩4,面罩4上眼部设置有可外视的镜片,所述呼吸软管2上设置有可调整呼吸软管2长度的风筝线轮型收纳装置3;所述浮筒1为空心结构,其底部设置有配重块9;所述浮筒1内上部设置有排水囊5;所述排水囊5顶部设置有进气管6和通气管7,底部设置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囊5通过进气管6、排水管8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水囊5通过通气管7与呼吸软管2连通;

所述面罩4扩展至耳朵且内部有压力传感器13,可覆盖面部及耳部;所述面罩4上设置有与外界相通的吸气管10和排气管11;

所述吸气管10和排气管11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12;所述面罩4通过吸气管10与呼吸软管2连通。

所述吸气管10位于面罩4顶部;所述排气管11位于面罩4下部。

所述收纳装置3包括转轴31、位于转轴31两端的挡片32;所述一侧挡片32外侧设置有转动把手33;所述转轴31为中空,所述另一侧挡片32上、靠近转动把手33一端的转轴31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中空相通的通孔;所述转轴31上设置螺旋状螺纹。

所述面罩4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浮筒1内部设有连接压力传感器13的增氧机14,提供部分氧气,所述增氧机14与压力传感器13电性连接。

所述浮筒1为梨形。

本实用新型中在面罩4在下方连接一条竖直向下的短塑料硬管充当呼气管,在管连接面罩4与管口处各装有一个单向阀12,使硬管内气体只能单向向面罩4外流通,面罩4上方还连接有一条塑料软管以充当吸气管10,软管与面罩4连接处装有单向阀12,使软管内气体只能单向向面罩4内流通。

在软管靠近身体,即人手能轻易触碰到的地方装有一个风筝线型收纳装置3,收纳装置3包括带有螺纹的转轴31和位于转轴31两端的挡片32,与面罩4相连的软管端从转轴31上通孔穿入空腔,从挡片32上的通孔穿出,其他的部分通过转轴31的螺纹缠绕在收纳装置3上,并可以通过转动把手33转动自由控制长软管的伸长与缩短。

上述风筝线型收纳装置3也可设置为自动转动,轮轴装有电池可以自动转动,当遇到危险时,人们可以按一下按钮,让轮轴转动,自己浮出水面。

浮筒1为上小下大的梨形,在浮筒1最下方设有配重物;气囊较大便于储存少量因海水拍打进入的水,并装有通向浮筒1外部的细管,及时排除在底部积聚的水。通气管7与呼吸软管2相连,为面罩4提供氧气;浮筒1的其他部位均为空腔,为浮筒1提供浮力,保证浮筒1能一直稳定地浮在水面上。

面罩在于人体眼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镜片,镜片下方的面罩向外凸出以在面罩内形成呼吸腔;空气从面罩上部的通气管进入,同时连通压力传感器和增氧机的线也附着在通气管上,压力传感器将水压数据传给增氧机进而控制增氧机的输氧速率。

本发明实际操作过程中简捷,人在水中佩戴面具装置,并可通过风筝线型收纳装置控制通气长软管的长短。潜浮时,梨形浮筒排水量大,提供足够浮力,加上配重物后更加稳定,不易倾倒或沉入水中;当雨水或海水通过进气管6进入排水囊5时,排水囊5较大体积的空腔可储存少量拍打进入的水,同时排水囊5底部排水管8可将水排除及防止其进入通气管7中,减少人作业时呛水的可能性;面罩将人体面部包括耳部罩住防止漏水与产生的水压,佩戴面罩的人可在水中,通过面罩上的压力传感器传递的数据,增氧机的控制芯片会控制增氧机的运行,保障氧气的持续供应。同时,佩戴面罩4的人可在水中利用装有只允许气体进入的单向阀12的吸气管10通过呼吸软管吸入空气而不反向输出二氧化碳,并利用面罩4中装有单向阀12的排气管11及时排除呼出的二氧化碳而使水不进入装置,使吸入空气中氧气浓度充足,使人能够较长时间滞留水下活动,提高较长时间水下作业的可能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