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982发布日期:2018-11-23 20:5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救援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庞大的人群、巨浪以及激流这些是阻止救生员挽救落水者的几个障碍之一。强风可以把许多游泳者吹向海里。如果只有几个救生员的话,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搭救跟多的落水者,并且救生员的平均游泳速度只有3千米每小时(2米每秒)。这样即便是一次营救任务也要至少花上半个小时。因此人们研发了水面救援无人艇,在水面救援无人艇的侧面上安装绳索形成的侧把手,实现投放到相应的水域中,由落水者抓住无人艇侧面上的绳索把手,由无人艇带离落水者,从而实现营救落水者,但是现有的救援用的水面无人装置,在结构上还须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水面救援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面救援装置,包括前端为流线型结构的无人艇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底部后侧的两个对称布置的推进器,供电电池以及驱动控制器,所述无人艇本体采用碳纤维制作形成,其底部沿中心线位置的中心凸棱向两侧倾斜而形成三角状底面结构,两个对称布置的推进器以所述中心凸棱为对称轴对称布置,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周侧面上安装有一圈弹性护舷。

所述弹性护舷的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周侧面上。

所述无人艇本体的顶部形成矩形状的舱口,并在舱口设有密封盖。

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底部后侧形成有推进器安装腔,所述推进器安装在所述推进器安装腔中。

所述推进器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喷水口,两个侧面有进水口。

所述喷水口中有导流罩。

本实用新型水面救援装置,由于采用推进器进行前进,因此,速度快,且采用碳纤维制作,结构强度高,质量轻,且采用弹性护舷,可以有力地保证了无人艇本体的抗冲击性能且平衡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水面救援装置的仰视下的透视示意图;

图2是水面救援装置的侧视下的透视示意图;

图3是的水面救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3所示,一种水面救援装置,包括前端为流线型结构的无人艇本体11,以及安装在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底部后侧的两个对称布置的推进器130,装置电池仓9中的供电电池,以及无人艇本体的驱动控制器10,所述无人艇本体采用碳纤维制作形成,其底部沿中心线位置的中心凸棱110向两侧面120倾斜而形成三角状底面结构,两个对称布置的推进器以所述中心凸棱为对称轴对称布置,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周侧面上安装有一圈弹性护舷12。

其中,所述弹性护舷的通过沉头螺钉14安装在所述无人艇本体11的周侧面上。弹性护舷12采用PEVA聚脲体材料制作形成,外侧面形成弧形状的结构面,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防止碳纤维材质的无人艇本体11的周侧面受碰撞而受损。

其中,所述无人艇本体11的顶部形成矩形状的舱口3,并在舱口设有密封盖13。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无人艇本体的底部后侧形成有推进器安装腔100,所述推进器130安装在所述推进器安装腔100中。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推进器130采用现有喷水推进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螺旋桨3,通过连接件4连接螺旋桨的桨轴5,以及与桨轴5通过联轴器7连接数字电机8,由数字电机8旋转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喷水,实现人艇本体11在水面上行走,其中,所述数字电机8与供电电池连接,并与驱动控制器10连接,接收驱动控制器的信号实现启停,以上均为现有水上无人艇的驱动装置的结构,对其结构不再详细说明,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控制器也可采用现有公知的MCU控制器来实现,可以接收远程的遥控信号,实现遥控控制无人艇本体11在水上行走。

其中的,在所述推进器安装腔的后端形成喷水口1,两个侧面有进水口15,并在所述喷水口中有导流罩2。

本实用新型的水面救援装置,由于采用推进器进行前进,因此,速度快,且采用碳纤维制作,结构强度高,质量轻,且采用弹性护舷,可以有力地保证了无人艇本体的抗冲击性能且平衡性能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