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极化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095发布日期:2018-12-11 21: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极化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用的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单极化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对基站天线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电气性能要达到设计要求,对天线的尺寸要求也更加严格,目前,天线的小型化已经成为基站天线的发展趋势,天线的小型化不仅利于工程安装,也减少了对铁塔资源的占用,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加工工艺,减少装配工序对降低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型化天线的低频单极化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极化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单极化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臂、巴伦臂、传输臂、冲压方孔、馈电臂、辐射臂,所述反射板水平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左右两端均倾斜安装一个巴伦臂,且每个巴伦臂的上部均朝反射板中心一侧倾斜,所述巴伦臂的上端固接一个传输臂,所述传输臂竖直设置,且每个传输臂上部开有一个冲压方孔,所述冲压方孔从左向右贯穿整个传输臂,所述馈电臂焊接在两个冲压方孔之间,且馈电臂垂直于左右两侧的传输臂,所述传输臂的上端水平固接一个辐射臂,所述辐射臂背离固定臂中心向外延伸,所述辐射臂的自由端向上弯折90°。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臂左右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巴伦臂与固定臂之间的倾斜角为60°。

作为优选,同一侧的巴伦臂与传输臂的总长度为中心频点的0.22-0.25个工作波长。

作为优选,单侧的辐射臂的总长度为中心频点的0.25个工作波长。

作为优选,左右两侧两个传输臂之间预留有间隙,其间距为7mm。

作为优选,巴伦臂、传输臂、辐射臂的数目均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臂的左右两侧,且巴伦臂、传输臂、辐射臂与固定臂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单极化振子的工作频段范围在806MHz-960MHz之间,整个单极化振子设计简单,便于加工,装配简单,只需焊接一次,大大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臂;2-巴伦臂;3-传输臂;4-冲压方孔;5-馈电臂;6-辐射臂;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单极化振子,包括:固定臂1、巴伦臂2、传输臂3、冲压方孔4、馈电臂5、辐射臂6,所述固定臂1水平设置,所述固定臂1的左右两端均倾斜安装一个巴伦臂2,且每个巴伦臂2的上部均朝固定臂1中心一侧倾斜,所述巴伦臂2的上端固接一个传输臂3,所述传输臂3竖直设置,且每个传输臂3上部开有一个冲压方孔4,所述冲压方孔4从左向右贯穿整个传输臂3,所述馈电臂5焊接在两个冲压方孔4之间,且馈电臂5垂直于左右两侧的传输臂3,所述传输臂3的上端水平固接一个辐射臂6,所述辐射臂6背离反射板1中心向外延伸,所述辐射臂6不与传输臂3连接的一端(自由端)向上弯折90°。

固定臂1左右两侧分别开有一个连接孔11,巴伦臂2与固定臂1之间的倾斜角为60°,同一侧的巴伦臂2与传输臂3的总长度为中心频点的0.22~0.25个工作波长,单侧的辐射臂6的总长度为中心频点的0.25个工作波长,左右两侧两个传输臂3之间预留有间隙,其间距为7mm。

巴伦臂2、传输臂3、辐射臂6的数目均为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臂1的左右两侧,且巴伦臂2、传输臂3、辐射臂6与固定臂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极化振子的工作频段范围在806MHz-960MHz之间,整个单极化振子设计简单,便于加工,装配简单,只需焊接一次,大大降低了天线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