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0611发布日期:2018-11-30 19:4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续管。



背景技术:

导线断线后,需要对导线进行驳接,为了工艺美观、作业方便快捷,导线接续管应运而生。但是导线采用接续管驳接时,必须要使驳接两头的导线插到中间部的壁,与中间部位的壁紧密接触才可以,不然很容易因为过流能力不足而烧断接续管。导线在接续管里面,无法直观地判断两头导线是否已经紧密接触到中间壁。

因此,开发一种可直观判断导线驳接状态的接续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接续管无法直观判断驳接状态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接续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续管可通过小孔直观地判断驳接的状态,易于操作,驳接成功率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接续管,包括设置于两头的接续管头和设置于中部,且与接续管头连接的实心的中间段,所述中间段与接续管头的连接处均开设有小孔,所述待驳接的导线两端分别从两头的接续管头穿过并与所述中间段驳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续管通过在中间段和接续管头的连接处设置小孔,可直观地看到导线与中间段的驳接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判断导线是否已经插到中间段的位置并与中间段的壁紧密接触,避免因为导线没有插到管壁而接触不良情况的发生。

优选地,所述小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优选地,所述小孔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处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小孔的数量为4个。

优选地,所述小孔为圆孔。

优选地,所述接续管头和待驳接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套管。

优选地,所述接续管头、中间段和套管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内径与所述中间段的内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接续管头为铜制或铝制接续管头。

优选地,所述接续管为圆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续管通过在中间段和接续管头的连接处设置小孔,可直观地看到导线与中间段的驳接状态,便于操作人员直观判断导线是否已经插到中间段的位置并与中间段的壁紧密接触,避免驳接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续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接续管头;2为中间段;3为小孔,4为套管,5为内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续管。该接续管为圆管,包括设置于两头的铝制的接续管头1和设置于中部,且与接续管头连接的实心的中间段2,中间段2的两端接续管头的连接处均对称设置有2个圆形小孔,共4个圆形小孔,待驳接的导线两端分别从两头的接续管头1穿过并与中间段2的壁接触实现驳接,接续管头1和待驳接的导线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套管4,接续管头1、中间段2和套管4同轴设置。

在使用时,剥除导线(如图3)待驳接的一端的外侧绞线,露出内芯5,将待驳接的导线从接续管头1穿入,并与中间段2的壁驳接,通过4个小孔3可直观地观察到驳接的状态,便于操作,驳接成功率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